預約光明,點亮希望;元宵佳節,興福寺祈福新攻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民間也稱上元節、元夕等;正月又稱元月,古人稱夜為「宵」,因此稱新年裡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就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曆」的時候,就已經確定元宵節為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了。
而元宵節其實是源於佛教;
相傳,佛教雖然在西漢末年就傳入了中國,但影響並不是很大。
漢武帝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用儒家思想理論建立和規範社會及統治秩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到了漢明帝時,社會環境的變化,需要有新的思想理論來填充。
於是漢明帝就大力推崇佛教。
他對佛教的推崇和禮遇,招來本土教派的大為不滿,以道教為首的本土學說教派紛紛向明帝提出異議。
據載,漢明帝永平十四年,道士褚善信等六百九十人上表抗議皇帝崇信外來的佛教,並表示願以焚經方式比驗真偽。
明帝便令二教於元月十五日設焚經台比試,結果道教經書多數被焚,而佛經、佛陀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旋環如蓋,遍覆大眾,映蔽日輪天雨寶華,大眾咸悅」。
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就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
一律張燈結彩,表示對佛教的崇敬。
自此,每年的元宵節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觀燈的遊人如織,萬人空巷,成為最熱鬧也最富特色的年節慶典之一。
通常過了元宵節才意味著農曆新年才算真的過完;元宵佳節是舉家團圓的日子,大家聚在一起張燈、吃湯圓、賞荷花、猜燈謎,在有些民俗氣息濃厚的地方還有踩高蹺、舞獅等表演。
其中在元宵節張燈則多了一重佛家祈福色彩;而在古時元宵張燈其實是佛家的專項;佛教教義中把火光比作佛之神威,所謂「無量火焰,照耀無極」。
而燈火的照耀則有兩種妙用:一是破人世之陰暗;二是現佛之光明,以摧芸芸眾生之煩惱。
因此在佛教儀式中,就把燈作為佛前的供具之一。
「百千燈明懺悔罪,為世燈明最福田。
」歷來朝山進香,以求佛佑者,總要供奉燈油,以示廣種佛田;而佛教盛會則需大明燈火,以光明法王。
元宵張燈便是從漢明帝的「燃燈表佛」開始自佛家傳入宮廷在流傳至千千萬萬戶,至此便成為一種民俗風情,至今流傳千年。
不過,佛教之所以鼓勵人們點光明燈,除了祈福之外,主要是希望人們能夠借著燃點佛燈,照亮心燈;發菩提心、立菩提願,啟發自性的光輝,為自己積聚覺悟成佛的資糧,這才是真正的消災解厄、轉運得福。
「人天長夜,宇宙黮黯,誰啟以光明?
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
「燈」是佛門六種供具之一,用燈來供養佛菩薩三寶。
以「一燈能破千年暗」為象徵,通過「燈燈相傳,傳燈無盡」傳遞美好的願望。
在戊戌年元宵佳節的夜晚,為了讓佛教的慈悲種子遍灑社會每一個角落,為了讓你、我的力量揚起希望之帆,常熟興福禪寺特舉行第四屆「華藏界——預約光明 點亮希望」傳燈感恩法會,望慈悲善良的您共促法緣,讓福慧之燈常隨心間,使感恩之燈點亮希望。
傳燈法會,就是把這種象徵具體化,以實質的形式表達出來,大家手捧蓮花座燈,相互傳遞,將光明傳向四方;象徵將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光明傳遍十方,具有代代薪傳的意義。
傳燈活動,是想喚起每一個佛弟子對佛法代代相傳,燈燈相續的一種嚴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喚醒每個人從內心深處體會到佛法傳燈的重任。
點亮了真理和慈悲的明燈,從此苦海里的眾生有了希望。
象徵智慧光明的心燈,象徵了佛法的薪火相傳。
為了讓佛教的慈悲種子遍灑社會每一個角落,為了讓你、我的力量揚起希望之帆,常熟興福禪寺特舉行第四屆「華藏界——預約光明 點亮希望」傳燈感恩法會,望慈悲善良的您共促法緣,讓福慧之燈常隨心間,使感恩之燈點亮希望。
正月十五元宵節燃燈與佛教有何關係?
元宵節的起源我國民間每年元宵節有張燈的習俗。元宵節為何張燈?一說是沿漢武帝時祠太一自昏至晝的故事;一說是道家所興,因為正月十五是「三官下降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樂,地官好人,水官好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