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傳統 開拓創新 走向世界 走向未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尊敬的各位前輩、同仁:

下午好 !

為期三天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即將結束了。

一、大會的基本情況

會議代表385名,其中338位代表在此次大會上進行演講,包括國外代表28名。

另有特邀代表25名、列席代表337名(共計722人)。

共332人(包括中國考古學會的84位理事)在各專業委員會研討會上進行了正式發言。

本次大會共邀請了來自埃及、印度、宏都拉斯、俄羅斯、英國、德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蒙古國、烏茲別克斯坦等12個國家的28位專家學者。

本次大會得到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

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社、中國文化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網,以及來自河南省電視台、鄭州人民廣播電台新媒體等42家媒體的接近200位記者對本次大會進行全方位的報導。

新華社為本次大會發了通稿;新華社新媒體發了4篇專稿,分別名為「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為「尋找文明火種」定路線圖、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中國考古要走向公眾和世界、(中國聚焦)中國努力邁向考古強國等報導;新華社河南分社發了專稿。

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對大會開幕式盛況進行了深入報導。

河南省電視台成立專門報導組,對本次大會進行報導,採訪了20餘位專家,製作了名為「考古大家的情懷」、「我的考古與河南」、「青年考古人」、「國外專家「4檔主題節目。

河南省新聞聯播也對大會進行了報導。

本次大會的相關報導還被百餘家媒體進行轉載,轉載量共計33萬餘條,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二、關於分組討論的評價:

內容廣泛,豐富多彩。

新意迭出,不乏創見

青年後生,嶄露頭角

中年學者,占據主流

國際視野,進步明顯

透物見人,蔚然成風

學科交叉,成績喜人

公共考古,深入人心

形勢喜人,任重道遠

走向世界,迎接未來

三、關於走向世界,走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

這次大會是在中國開始實施「十三五」計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在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和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剛剛召開不久後舉行的。

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傳承中華文明、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包括中國考古學在內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中國的考古學和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形勢,可以用幾個前所未有來概括: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對文物工作的重視使前所未有的,國家對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前所未有,民眾對考古和文化遺產的關注前所未有,中國考古學的國際交流的廣度前所未有。

這些都預示著中國的文物保護和考古學的發展十分廣闊的前景。

眾所周知,中國的考古學使上個世界20年代從國外傳入的。

到今年已經95年了。

這期間,中國考古學經歷了從起步到逐步發展的過程。

中國的考古學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為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進入新世紀之後,特別是近幾年,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考古學也不例外。

國家對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的投入顯著增加,主動性考古發掘的數量、學科的發展、自然科學技術手段在考古學中的應用,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力度等,都取得了顯著地進步。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本次大會的主題設計為「走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

就是要向國內外學術界彰顯中國考古學更加開放,更加體現時代性的姿態和決心,同時,也要討論中國考古學如何深化研究,如何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以及在國際化過程中如何更好地體現自己的特色。

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化,經歷了從改革開放後的請進來,到新世紀以後請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再到近五年來逐漸以走出去為主的變化過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考古院、北京大學、西北大學、中國遺產研究院等單位相繼到烏茲別克斯坦、宏都拉斯、蒙古國、柬埔寨、越南、肯亞等國開展考古調查發掘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說道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化,不能不提到2013年8月和2015年12月,在上海舉辦的兩屆「世界考古論壇」。

我們從世界40多個國家的140多位一流學者作為的論壇諮詢委員,推薦評世界重要考古發現和重要研究成果,由40為世界著名考古學家組成評審委員會,評選出十項左右的世界重大考古發現和重要研究成果,很多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項目入選。

在兩屆論壇上,向這些入選項目在論壇舉辦期間接受頒獎,並請這些項目的負責人向與會的近百位外國學者和近百位中國各單位學術帶頭人做報告。

論壇還設置了主題論壇,第一次論壇的主題是古老文明的比較研究」,第二次論壇的主題是「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樣性的考古學研究」。

世界考古論壇的成功舉辦,使中國考古學融入到國家學術大家庭之中,並一舉從游離於國際學術圈的邊緣進入到核心,使中國考古學走向世界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

目前的中國考古學,終於改變了只了解自己國家考古的狀況,把視野擴展到全世界主要的文明發祥地。

除了宏都拉斯和我國周圍的蒙古和中亞地區之外,我們正在籌劃派隊伍去埃及和印度開展合作發掘工作,中國考古學家和文化遺 產保護工作者的身影將逐漸活躍在各大洲,各個文明的發祥地。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考古學走向世界,更好地融入到國際考古學大家庭,並不是要我們丟掉自己的傳統和自己的特色,不是削足適履,去迎合其他國家的考古學的模式,恰恰相反,我們要繼承中國考古學的優良傳統,保持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礎上,吸收借鑑國際考古學湧現出來的新的理念、技術、方法。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只有在保持和發展自己的特色,總結中國考古學的經驗,從中國考古學的豐富資料中提煉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理論和方法,才能使中國考古學更好地發展,也才能在國際考古學界的影響不斷擴大,為世界考古學的發展做出中國考古學應有的貢獻。

我們這次大會的主題的另一個關鍵詞是「走向未來」。

這方面的意義,體現在中國考古學時代性。

其中包含著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化,也包含著中國考古學的學科體系的進一步完備,學術領域的進一步開拓,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進一步豐富,還包含著更加接近民眾,為當代社會的發展,為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核心價值觀做出積極的貢獻。

這次會議期間,公共考古指導委員會頒發了公共考古金鎛獎,十幾個單位和項目獲獎。

各個單位結合自己的特點,創造出多種多樣的公共考古方式,很值得其他單位借鑑。

走向未來的中國考古學,應當包括考古學更好地走向公眾,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為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為我們國家「軟實力」的提升,做出積極貢獻。

在這方面,中國考古學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大會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要代表考古學會和所有參加大會的學者,感謝大會的承辦單位和協辦單位,特別是大會的北京工作組和鄭州工作組為此次會議的順利召開做出的辛勤努力、精心安排和周到的服務。

我相信,這次大會將成為中國考古學的發展史一個里程碑,是中國考古學全面發展,實現新的騰飛的新的起點。

希望全國考古學界的同仁齊心協力,按照這個方向去努力,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和更加豐碩的成果迎接中國考古學百年誕辰的到來,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中國考古工作者獨特的貢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促進文化交流與文化多樣性的考古學

為加強國際考古學界的交流,推動世界範圍內考古資源、文化遺產的調查、研究、保護和利用,使之更好地為當今國際社會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12月13—18日,第二屆「世界考古論壇·上海」在滬召開,主題為「...

安家瑤: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方向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9)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安家瑤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總書記講話中強調「哲學社...

十四個項目獲首屆考古「金尊獎」

十四個項目獲首屆考古「金尊獎」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考古資產保護金尊獎在鄭州頒獎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曾江)5月22日上午,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考古資產保護金尊獎頒獎儀式在鄭州舉行,杜金鵬《實驗室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