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失利益」與「純粹經濟上損失」的區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失利益」跟「純粹經濟上損失」的區別是很重要的,攸關可否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作為請求權基礎,更白話來說,就是在行為人係「過失」侵權的情形 ... 「所失利益」與「純粹經濟上損失」的區別 2021-06-03 「所失利益」跟「純粹經濟上損失」的區別是很重要的,攸關可否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作為請求權基礎,更白話來說,就是在行為人係「過失」侵權的情形下,被害人是否可以請求該損失?請求權基礎的不同,也代表求償難度的不同所失利益:可以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請求,行為人不論「故意」、「過失」侵權,均須負賠償責任。

純粹經濟上損失:僅能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請求,限於行為人「故意」侵權,始負賠償責任。

故意或過失的舉證難度差別很大,過失通常僅須以具有危險或不法性之客觀事實,即可推定行為人具有過失;但故意,則必須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侵害他人權利的想法,所以證明的難度較高。

兩者如何區別?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845號判決:「因財產權被侵害所造成之營業利益之減少或喪失,乃權利(財產權或所有權)受侵害而附隨(伴隨)衍生之經濟損失,屬於民法第二百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所失利益』(消極的損害)之範疇,被害人得依同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前段之規定,對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與學說上所謂『純粹經濟上損失』或『純粹財產上損害』,係指其經濟上之損失為『純粹』的,而未與其他有體損害如人身損害或財產損害相結合,原則上並非上開規定所保護之客體,固有不同。

然關於『所失利益』之範圍,仍應以被害人『實際』所受之消極損害為準。

」如果是「財產權」、「生命身體健康」損害而伴隨的經濟損失,屬於所失利益,得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請求賠償,意即不論行為人係故意或過失,均應負賠償責任。

例如計程車因他人過失被撞毀,導致司機半個月無法營業,則其營業損失屬於所失利益,行為人仍須負賠償責任。

反之,未因「財產權」、「生命身體健康損害」伴隨而生,而係純粹之經濟上損失。

如有委任律師的需求,歡迎聯絡我們預約法律諮詢 contactus聯絡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