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犯這3個錯,否則你的便秘會愈治愈嚴重 - Heho健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事實,多喝水、多吃膳食纖維都是可能改善便秘狀況的方法,但卻不夠完整,有時也沒辦法及時發揮應有的效果。

而想要讓自己的排便變得正常而順暢,跟便秘說掰 ... Skiptocontent 台灣的上班族不僅是過勞情況嚴重,更是便秘高危險群,坊間曾有一個非正式的調查,說上班族有48%有便秘的問題,而一般而言便秘的發生率大概在20-30%間,換言之,在台灣平均每4個人就有1人有便秘的困擾。

別以為一天沒便便就是便秘 要談便秘,就得先搞清楚到底怎樣的情況才叫便秘。

其實並不是沒有每天排便就叫便秘,一般而言,一週內排便次數少於3次稱為便秘,但是如果一天內連續好幾次有便意,但得用力才能解便,而且每次量都很少,還感覺沒有排乾淨,這也可能是便秘。

一般人碰上了便秘的狀況,大概都覺得是因為自己水喝得太少的緣故,所以大都會選擇多喝點水,或是吃點水果,以為這樣就能解決便秘的問題,還有些人覺得是自己攝取膳食纖維不足,所以拚命吃香蕉,以為這樣就可以增加膳食纖維,幫助腸胃蠕動,改善拉不出便便的狀況。

改善便秘問題千萬別犯這3個錯誤 事實,多喝水、多吃膳食纖維都是可能改善便秘狀況的方法,但卻不夠完整,有時也沒辦法及時發揮應有的效果。

而想要讓自己的排便變得正常而順暢,跟便秘說掰掰,可千萬別犯以下這3個錯,否則不但沒法改善便秘的狀況,還可能讓你的腸子愈塞愈嚴重。

一、以為光是多吃蔬果就可以解決便秘問題: 蔬菜水果吃得太少的確容易造成便秘,但有些人常吃蔬果,水也喝的不少,卻還有嚴重的便秘,所以想要讓排便順暢,光靠多吃蔬果是不夠的,還需要兼顧幾件事,包括選擇均衡飲食,膳食纖維、水份與油脂缺一不可;每日適度運動、促進腸道蠕動;補充膳食纖維、不要單吃青菜或水果,蔬果搭配五穀才能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掌握排便黃金時間、例如早上起床時或吃完早餐後。

二、以為吃素就可以沒有便秘問題: 現代人喜歡吃精緻澱粉類食物或肉類蛋白質,但在經過小腸吸收後,就沒剩多少殘渣,導致缺乏纖維以致於無法順暢解便,因此有人乾脆選擇吃素,認為這樣做就有利於排便,結果沒想到也會出現便秘問題。

因為有些長期外食的素食者吃的都是加工食品,並沒有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再加上缺乏適度的運動,因此無法促進腸道蠕動。

此外,食材的烹調方式也會影響排便的順暢度,例如炒青菜與燙青菜的作法不同,前者會放油,所以比較不會造成便秘。

三、以為拚命吃營養品與優格補充益生菌就可以改善便秘: 增加體內益生菌群可以改善腸道環境,增強消化功能,促進腸道蠕動,讓排便更加順暢,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食用益生菌產品的方法與時間也很重要。

如果選擇口服益生菌,其實按照指示份量服用就好,因為吃的過多也無法發揮更大的益處。

此外,服用益生菌還必須注意適當的時間,因為口服益生菌會受到胃內強酸,小腸內鹼性膽鹽及胰液消化液的破壞,以致於功效大減。

根據臨床研究,最佳服用時機為隨餐,或是飯後30分鐘內,否則吃錯了時間,就沒法讓益生菌發揮改善腸道環境、幫助排便順暢的功能。

至於優酪乳和優格,因為是含糖食品熱量較高,飲用量需要控制。

延伸閱讀: 便便不順也會讓你鬱卒,當心便秘引發的憂鬱症 48%上班族有便便困擾這3招教你清腸道,跟便秘說掰掰 「嗯」不出來可能要老命!老年人便秘該怎麼辦? 吹冷氣、流汗「缺水」導致便秘醫師:每天至少要喝水1600cc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012.COVID-19/收到細胞簡訊怎麼辦?與確診者足跡重疊後該快篩嗎?2022-04-063.整理包/今本土飆增551例!新北確診數最多,各縣市足跡一次看2022-04-124.整理包/快篩試劑買哪個廠牌?陽性怎麼辦?什麼時候該用快篩?2022-04-105.COVID-19/東部花蓮疫情也燒不停!全台最新足跡一次看2022-04-11 影音健康 【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新冠肺炎專區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心血管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睡眠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健康管理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健康特刊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COVID-19疫苗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