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原谅七步曲教你如何对待背叛- 心理学空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阅读提示:面对让我们失望的人,怎样原谅他们对我们的背叛和伤害?来自法国的两位专家,卡布里娜-若班(Gabrielle Rubin)和尼珂-法布尔(Nicole Fabre)认为:原谅的真正 ... 咨询 精神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 客体关系 自我心理学 自体/主体间 依恋理论 拉康 实操技能 家庭治疗 动力模型 萨提亚经验模型 代际模型 米纽钦结构模型 策略模型 米兰系统模型 叙事模型 行为认知模型 后现代建构模型 心理教育模型 案例术语讲座 认知行为 CBT认知行为疗法 BA行为激活 REBT合理情绪 ST图式疗法 现实疗法 正念内观 ACT接受与现实疗法 DBT辩证行为疗法 CFT慈悲聚焦 人本存在 存在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 PCT当事人中心 聚焦疗法 格式塔疗法 其他疗法 意象对话 TA沟通分析 催眠 心理剧 分类诊断 抑郁 焦虑 强迫 双相及相关障碍 PTSD 性欲倒错障碍 进食障碍 睡眠障碍 人格障碍 心理学 新闻科普 心理学视频 心理百家 心理学分支 心理学院系 心理学人 心理人专栏 心理咨询师 心理园地  日志博客  课程  小组 生活 社会心理 生活心理 电影评论 心理测试 书籍 科普入门 励志自助 育儿教育 咨询治疗 分支 应用 书籍标签 网址 心理课程 支招:原谅七步曲教你如何对待背叛 作者: 转载/4970次阅读 时间:2008年8月07日 来源: 心理健康网 首页 >心理学与生活 >生活中的心理学 >自我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阅读提示:面对让我们失望的人,怎样原谅他们对我们的背叛和伤害?来自法国的两位专家,卡布里娜-若班(GabrielleRubin)和尼珂-法布尔(NicoleFabre)认为:原谅的真正目的不是去赦免那些有罪的人,而是让我们的内心重获自由。

 原谅七步曲教你如何对待背叛  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接受别人过分的言辞或动作,这是普通意义上的原谅。

此外,一些非同寻常的原谅是我们很难做到的,因为有些事情让我们深受伤害。

比如我们的父母太过残忍,或是某个人伤害了我或我的亲人,这样的原谅需要一段很艰难的心路历程。

  有些人认为,原谅是软弱的表现,他们更愿意去报复对方,原谅很难从自己身上开始。

有些人却觉得这是勇气的证明,原谅让他们如释重负,甚至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能量,因为原谅别人首先就是让自己解脱。

无论请求别人的原谅还是原谅别人,都是给自己做大量工作的结果。

有时候,这项工作还缺乏成效——我们只是希望去原谅对方,而没有真正的行动。

  原谅首先要从克服自己的迷茫无知开始。

当然,每个受害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但在“能否成功开始”这个问题上,你是怎样做的,比你所受到的是哪种伤害更重要。

就像两个被抛弃的婴儿不会有同样的命运。

  一个可能会把生活当成是一场战斗,另一个则会认为生活未战已败。

他们也许会原谅父母,也许不会。

每个故事都不相同,有多少被伤害的人,就有多少原谅在人们的期待中。

尽管很难,我们还是和“原谅的”专家一起做出了原谅的几个步骤,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

  下定决心不再痛苦   只要伤害还存在,原谅就不会开始。

那么,怎么让这一切结束呢?面对那个犯下错误的人——歧视女性的同事或是失言的朋友,受害者可能会无能为力,只能被自己所受的伤害折磨。

第一步就是让自己不要为别人犯下的错误而痛苦了。

走出痛苦的深渊,不再让自己为别人的错误负责。

  如果涉及身心方面受到的重创,只有凭借法律手段强迫施害人承担责任,才能有效地完成第一步。

要说明的是,原谅一个伤害你的人,和你要把他/她绳之以法并不矛盾,就像哲学家西蒙-伟尔(SimonWeil)所说的:我们只能原谅那些我们可以惩罚的人。

当然,法律的公正是以社会的名义惩罚当事人所犯下的错误,指证其有罪。

而真正的原谅只有受害人自己才能够决定。

  承认错误的存在   过去是不会消失的,想遗忘伤害是不可能的。

忘记伤害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可以让我们逃避痛苦。

但是,隐藏在无意识中的那些仇恨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迟早会更加剧烈地爆发。

这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施害者犯了错误,是有罪的,认识到这一点对受害人继续自己的生活很有必要。

精神分析师卡布里娜-若班说:“把罪责推还给施害人就是重建自己。

”这样做还能让我们免除一些心理疾病,消除不断出现的负性情绪。

  表达愤怒   为了原谅对方,受害人必须要向施害人表达愤怒。

这就是承认痛苦,并愿意让痛苦发泄出来。

攻击,生气,甚至是仇恨在第一时间都是有效的,它们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这代表受害人不愿意把施害人的错误放在自己的身上。

  正如卡布里娜-若班所说:“仇恨是很强烈的负面情绪,我们无法使它自己消失。

如果不把这种负面的能量转回给肇事者,它就会来伤害自己。

”这种能量会让自己产生出一种自我破坏的机制。

  一般说来,我们都不愿直接向肇事者表达自己的气愤、仇恨和斥责。

我们认为这样做不好或是害怕面对对方的反抗。

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写下对方带给自己的所有伤害,再把它和一个自己信任的人分享。

如果情况实在严重,就需要去求助于心理治疗师了。

  停止负罪感   很多受害人都会悖论般地为自己所受的伤害感到负罪。

要弄清楚自己到底在哪方面受到了伤害,有助于你较为客观地看待负罪感,看待它带给你的痛苦。

骄傲?名誉?尊严?伤害了我的什么呢?   尼珂-法布尔说:“回答这个问题会让我们为自己脱罪,不再为错误承担责任。

”这个过程也要求你放弃理想的自我,不要责怪自己当时没有用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对于一些严重创伤的情况,如强奸和乱伦等,只有原谅自己,受害人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理解伤害我们的人   仇恨让我们在面对攻击时能继续生存下去,但是长此以往,它会毁了我们。

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就必须换位思考。

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对方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说也让这种行为变得可以接受了。

理解对方的动机决不是为对方开脱,而是去看到对方也有弱点和不足。

哲学家保罗-理科(PaulRicoeur)说:“不要认为一个做出恶举的人就真的像他做出的事情那么邪恶。

”   循序渐进   原谅绝不是用块海绵一抹就万事大吉的。

原谅需要时间,太快的原谅没有意义,也不会让任何人得到帮助。

最好的时机是等到原谅的念头自己浮现的时候。

  尼珂-法布尔说:“你可以一边耐心等待一边酝酿原谅。

”太快的原谅会被施害者认为是一种赦免,对受害人来说也是一种欺骗,因为受害人内心还有仇恨的情绪,即使是无意识的。

太快的原谅带来的危险就是让受害人再次受到伤害。

  重新积极生活   怎样知道我们是否真的原谅了对方?当我们对对方所做的事不再感到气愤和仇恨,“不再对所发生的事感到负罪”时。

卡布里娜-若班认为,这就表示我们真正原谅了对方。

尼珂-法布尔认为,另一个表现就是在行动上,我们开始重新积极面对生活。

原谅可以让痛苦解脱,让伤害变成生活的动力,甚至让你变得强大。

他说:“原谅是自己的壮大,是让自己的内心给别人腾出一个位置。

真正的自我解放道路就是要超越原谅的脚步。

”   我们应该等待别人开口请求我们的原谅吗?   29岁的娜娜在祖父逝世的时候意识到,应该趁着家人还健在的时候和他们重新建立联系:“我爸爸总是不在家,除了指责我们,他就不会做别的。

但是我明白我永远也不可能和他脱离关系,就算不和他来往,他也永远是我的父亲。

所以,我该原谅他,这是为了更好地继续自己的生活。

我不要求他的爱,也不要求他留在家里,我也不需要他给我作出任何解释,也不对他作出任何评价。

我只是对他说,他从来没有成为我希望的那个父亲。

  从此,我原谅了他。

这个原谅让我很有收获,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束缚解开了。

这个原谅是为我自己做的,他没有请我原谅,但是他对我说谢谢。

我从他的眼睛里面看出我让他也如释重负。

”   尼珂-法布尔认为,等待别人来向自己请求原谅,是在要求施害人承认自己的错误。

但是,如果对方不开口,我们怎么办?受害人应该自己给自己做工作,摆脱负罪感。

如果你一直等待对方开口,就像是把自由的钥匙交给了别人。

如果对方来请求原谅,那对受害人还是有所帮助的。

但是,如果他直接接受自己被原谅,受害人的等待就等于是在延长甚至加深自己所受的伤害。

www.psychspace.com心理学空间网 «调整心情抑郁症从此远离你《自我》“凹点定律”与心理伤痕» 查看全部回复 大家都在看...... 爱与痴迷的区别 自我关怀(慈悲)的6种方法 冲动的想法会让你不开心 如何提高自尊 哭泣的7个好处 如何从工作压力和倦怠中恢复 平等主义者更善于发现不平等——但只有当它影响到社会弱势群体时 主动联系朋友,会有意外惊喜 密谋内斗与民族自恋有关 父母很严厉,我该怎么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