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顧客感知價值?這裡有5個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什麼是感知價值?那麼,何為感知價值呢?顧客感知價值是顧客在感知到產品或服務的利益之後,減去其在獲取產品或服務時所付出的成本,從而得到的對產品 ...
馬丁跟你說
跳到主文
歡迎光臨馬丁微社群
部落格全站分類:圖文創作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Oct25Fri201923:28
如何讓顧客感知價值?這裡有5個方法
要問行銷人和企業主,對他們而言最難的是什麼?我想不外乎以下兩點:
1.行銷概念的不斷冒出,不知道該用哪一個,或者說哪一個更有效。
從早期的usp理論、品牌形象論、定位、整合行銷傳播到後面的KOL、KOC和今年大火的私域流量,難免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措。
2.資訊傳播管道和產品銷售管道的不斷變化,從早期的四大傳統媒體、門店超市終端,到今天的新媒體、社交電商。
資訊投放在哪更有效,產品放在哪賣更暢銷?困擾了一個又一個企業主和行銷人。
未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定會冒出更多的概念,衍生出更加意向不到的管道。
我們該如何在變化中求以生存?或許,我們應該思考一些更本質的東西。
1.人們追求舒適的生活條件,不會變。
2.人們為了生存、享受生活、延長壽命,不會變。
3.人們免於恐懼、痛苦和危險,不會變。
……還有,消費者購買產品和服務的本質,不會變。
不妨你問一下自己,你購買一件物品是因為什麼?單純的喜歡?有實用價值?用來送人?當時被騙了?……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價值”,更準確一點的講是四個字“感知價值”。
讓你購買的並不是產品本身的價值,而是你購買當時所能感知到的價值,你仔細打量包裝、不忘看一下產地、諮詢有沒有售後服務、回想有沒有看見過它的廣告……,又考慮要花多少錢、用起來複不複雜、身邊的人怎麼看待……然後,你在心中一對比,如果感知利益大於感知成本,你就會掏出錢包,爽快的下單,即使廣告上寫的“遙遙領先、更多人使用……”不一定真實。
很多人在購買當時覺得自己撿了個大便宜,用上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自己被人騙了,也再一次說明,我們購買某件產品或者服務,並不是因為其本身的價值,而是因為我們能夠感知到的價值。
什麼是感知價值?那麼,何為感知價值呢?顧客感知價值是顧客在感知到產品或服務的利益之後,減去其在獲取產品或服務時所付出的成本,從而得到的對產品或服務效用的主觀評價。
從上面一句話中,我們能夠提取到兩個重要的資訊:1.感知價值是對得到的產品或服務效用的綜合評價,是感知利益與感知付出之間的權衡。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兩家便利店,a店一款麵包賣8元,距離你家500米,b店的同款麵包賣5元,距離你家1000米。
你去a店還是b店買麵包,並不是僅由麵包價格決定,你還會考慮距離問題等其他一些因素,最後決定去哪家店,取決去你對兩家店的綜合評價,從而選擇讓你感知價值更高的那家店。
2.上面說的價值、利益和成本,都是指消費者可以感知到的,並不是企業主自己認為的,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企業花了重金在產品研發上,但是消費者不買單,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消費者感知不到產品的價值,或者說所能感知到的成本大於能感知到的利益。
除了上面的兩點,還有兩點我們很容易忽視:
1.感知價值是因人而異的、是個性化的,你能感知到的價值,其他人不一定能感知到,上面說的麵包店,有人會去a店,也有會去b店,有人喜歡網購,也有人喜歡去實體店。
2.感知價值是動態,依賴於進行估價的背景,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同一件物品,你今天覺得太棒了,說不定你明天就覺得low的不行了,你今天去a店買麵包,因為有點累不想走路,說不定你明天就想省下那3塊大洋,寧願多走500米。
15年之前,諾基亞絕對是手機行業的No.1,但是看看今天,你身邊還有人用諾基亞手機嗎?諾基亞手機本身並沒有變化,是我們身邊的環境變了,我們感知價值的方式發生了變化,那時,我們追求的是手機的品質,現在,我們追求的是運行快、拍照美、手感好……。
15年之後,我們又會以何種依據去感知價值呢?那時的蘋果手機會不會是今天的諾基亞呢?瞭解了感知價值是怎麼回事之後,現在我們來聊聊,如何提升顧客感知價值,以增加被消費者選擇的機會。
無非就兩種方式。
很多人誤以為顧客感知利益只有產品利益,所以不斷的在產品上投入研發成本,即使產品本身很有價值,可是沒有讓人們感知到利益,小米是怎麼做的呢?性能好不好,跑分就知道,發佈會上跑分試試,然後拋出一組資料,顧客瞬間就能感知到利益了。
也有很多人誤以為顧客感知成本只有貨幣成本,所以不斷的降價,即使的確已經讓了很大一部分利了,可是,10000塊錢的產品“打九折”和“直降1000元”在優惠數額上雖然沒有區別,但是人們就是覺得“直降1000元”優惠力度更大。
要提高顧客感知價值,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感知利益有哪些?感知成本有哪些?全方位的去進行分析,從而去提高顧客感知價值。
事實上,“感知利益”和“感知成本”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下圖所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常見的增強產品利益和降低貨幣成本只不過是眾多增加顧客感知價值的方法之一,而忽視其他方面的“感知利益”和“感知成本”。
案例分析下面我們通過一些案例,看看如何通過增加“感知利益”或者降低“感知成本”來增強顧客感知價值。
1.增加“形象利益”很多時候消費者不買你的產品,可能並不是因為產品本身不好,而是因為沒有幫消費者樹立想要的形象,因為有些時候,相比於產品品質,消費者更看重產品能否突出自己想要的形象。
比如過節送禮,消費者更喜歡那些包裝看起來高大上或者從其他方面可以體現出貴的產品,因為可以突出他們“捨得、大氣”的形象。
再看看DR鑽戒,主打“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的概念,並以此提升消費者在送鑽戒物件心目中的形象——我送DR,說明我只愛你一個人。
我們來分析一下,DR是如何提升感知形象利益的。
訂婚、結婚送鑽戒實在正常不過了,“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那句廣告語,讓鑽石不只是鑽石,更是“愛情長久”的象徵。
如何從眾多珠寶品牌中殺出一條路來,難道大肆宣傳自家的珠寶比其他品牌的珠寶象徵更長久的愛情?更稀缺?方向沒有錯,但如何讓消費者更容易、更大程度的告知到長久和稀缺的利益呢?一句“男士只能定制一枚,承諾一生只愛一人”,不知道融化了多少收到DR鑽戒的姑娘的心,想像一下,有一天,你的王子騎著白馬拿著DR鑽戒來到你的身旁……2.降低“形象成本”很多時候消費者不是不想買你的東西,他內心太想買了,但是囿于一些周圍人的看法,他只能想著,沒有勇氣掏錢包下單啊。
我自己做過“淘寶客”,可以把它理解為普通用戶可以領取淘寶優惠券的平臺,主打“省錢”,但是有一部分人,擔心自己領取優惠券再去下單會被人看成是撿小便宜或者其他反面的看法。
從而拒絕領券再下單,儘管他內心是想的。
我們來看看臺灣全聯超市是如何降低形象成本的。
來全聯不會讓你變時尚,但省下來的錢能讓你把自己變時尚。
我可以花8塊錢買到的,為什麼要掏10塊錢出來。
長得漂亮是本錢,把錢花得漂亮是本事。
看完這幾張海報,是不是感知到省錢是一件特別酷的事呢?3.增加“心理利益”如何讓人們感知到刷牙後牙齒變得乾淨了些?牙膏中加上一點薄荷味。
如何讓人們感知到瓶裝果汁更有料?包裝上印上幾個又大又鮮的水果。
如何讓人們感知到洗衣粉的去汙能力強?多一點泡沫或者加上些帶有顏色的顆粒。
如何讓人們感知到牛奶的營養價值更高?把牛奶做的更濃稠些。
……4.降低“決策成本”很多商家都認為商品越多越好,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因為“做決策”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想像一下,你現在去一家餐廳吃飯,把功能表拿起來一看,發現竟然有上百個菜品,然後你懵了,不知道選哪個好。
如果功能表上有菜品標著“店長推薦”、“人氣最高”,在你不知道要選什麼好時,你極有可能會選擇以上產品,因為它們降低了你的“決策成本”。
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心裡學實驗:實驗人員分別給兩組受試者展示商店裡的果醬,給第一組展示了6種果醬,而給第二組展示了24種。
實驗結果發現,第一組購買果醬的人數是第二組的10倍。
從資料上看,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但就是因為更多的選擇導致消費者不知道如何選擇,這個也想買,那個也想買,還是再看看另一個吧,算了,還是不買了。
5.降低“行動成本”先來看《行銷按鈕》中提到的一個案例:喬治·布希洲際機場是美國休士頓三大機場之一,幾年前,乘客由於取行李的等待時間過長,經常怨聲載道、投訴不斷。
為了減少等待時間,機場增派了更多的行李員,將乘客等待的時間大幅度縮短至8分鐘。
然而事與願違,乘客的抱怨並未減少。
這令他們十分意外和納悶,他們在一起開會研究多次,沒能解釋清原因,也未能研究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後來,管理者只好向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羅賓斯求助。
羅賓斯調查後分析認為,乘客取行李的等待時間主要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走到行李處的時間,另一部分是取包的時間,前者大約需要1分鐘,而後者卻大約需要7分鐘。
羅賓斯據此提出了一個解決之道:拉遠出口與行李處的距離,再將乘客的行李包按另外一種特定的路線送至行李處。
也就是說,乘客等待的時間還是8分鐘,但要多走5分鐘的路,這樣乘客走到行李出口處後,只需要等2分鐘就能拿到行李了。
如果這個方案的思路和真相公佈於眾的話,相信多數人都會覺得受了愚弄。
然而事實卻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新方法施行後效果立竿見影,很少再有乘客因為取行李等待時間過長而投訴了。
對於乘客而言,自己享受到的服務並未提高,也就是說實際行動成本並沒有降低,都是需要等待8分鐘,但6分鐘的走路時間加2分鐘的等待,比1分鐘走路時間加7分鐘等待,乘客的感知就會好很多。
如何讓人們更願意去參與積分兌換,如果原本是需要5個積分才能兌換一杯飲料,不如先給消費者5個積分,讓他積累到10個積分才能兌換。
雖然都是5個積分,但是第一種情況需要從0到5,而第二種情況是本來就有5個積分了,消費者會感知到再積5個積分變得更容易些。
(當然消費也不想浪費掉已有的5個積分)。
案例我們先看到這裡,現在,我們用感知價值來簡單分析一些概念和事務。
用感知價值來分析概念和事物1.網約車和傳統計程車網約車最大的感知利益點在哪裡?無非就是方便、實惠。
剛出來的時候,補貼大戰,打個車只要幾塊錢,和傳統的計程車價格一對比,那簡直不要太便宜。
另一個就是,那句“以前你等車,現在車等你”,想像一下,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你馬上就要下班了,於是打開網約車平臺,叫了一輛車,在你還沒下樓之前,車已經在樓下等你了。
再看下傳統計程車,假設你沒有司機師傅的聯繫方式,不能提前預約。
你來到樓下,一隻手撐著雨傘,另一隻手不停的揮動,示意自己要打車,過去了一輛接一輛,你身上都被雨水打濕了,可還是沒有打到車。
如果以上兩個場景,你都經歷過,那其中感知價值上的差距可想而知。
再看看現在有些地方,網約車價格上升了,有時候叫個車比計程車還貴,有時候還要等半天,更讓人捉急的是,有時候定位還不夠準確,師傅說,“你在哪啊,我到了你定位的地方了”,乘客說,“我就在我定位的地方啊,但是沒看到你啊”。
上面這種情況,我經歷過幾次,可能是運氣不好。
消費者感知不到價值就會離開,即使他以前鍾愛過你,那也是因為之前感知到了價值。
2.私域流量私域流量是相對於公域流量來說的概念,簡單來說是指是不用付費,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頻次,直接觸達到用戶的管道,比如自媒體、使用者群、微信號等,也就是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可輻射到的圈層。
是一個社交電商領域的概念。
我們以個人號為例,來聊聊感知價值。
用個人號做私域流量大致需要以下幾個步驟:
我想每一個決定做私域流量的人,沒有誰不想看到自己的客戶主動去傳播分享的,如何從最開始的拉新到後面的主動傳播分享是一條漫長的路,中間每一個步驟,只有讓消費者感知到其中的價值了,才能完成到最後的傳播分享。
很多人花了一定的成本在完成粉絲的拉新之後,不停的在朋友圈刷廣告,沒有考慮用戶的感知價值,被刪除、拉黑、遮罩那是必然。
拉新:消費者為什麼會願意加你的微信?如果你是贈送小禮品,那一定是消費者感知到了禮品的價值,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感知到了你的個人魅力,想加個微信交流一下。
促活:消費者為什麼要在你個人號裡面活躍,那肯定是因為你發的內容能讓他感知到有趣,願意參與進來,你天天發廣告,讓消費者怎麼參與、活躍。
之前在一做微商的朋友圈裡面看到這麼一個活動:打一菜名,猜中發我6.8元紅包。
你會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答案呢?如果你沒有仔細看的話,留言的的可能性還是蠻大的,一個是菜名比較簡單,沒做過,總吃過,沒吃過,總見過,人們都有想展現自己的欲望,二個是,很多人看成了猜對了可以獲得6.8元的紅包,有獎勵驅使人們作答。
即使留言之後,你發現了當中的問題,也只會會心一笑。
如果菜名太過複雜,消費者想和你互動,都找不到方式。
留存:消費者為什麼要把你留在列表裡,個人號只能加5000個好友啊,每一個位置都很重要呢,除非他能感知到你的價值了,你是經常輸出一些實用乾貨還是可以給他更低的價格……
成交:需求是成交的前提,信任才是成交的關鍵,能夠成交,一定是消費者感知到了信任,對產品效果的信任,對你個人的信任。
傳播:想要消費者傳播分享,要麼讓利給他,要麼是產品實在很好,他分享給好友,好友會感謝他,要麼你們關係非常好,他願意幫你這個忙去分享傳播。
上面說了很多廢話,也只是想說明,從消費者加你好友到後面的分享傳播一定是因為感知到了其中的價值。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希望我們可以更加綜合性的去看待消費者發生購買的這個行為,不要覺得自己的產品好或者價格低等單方面的優勢就能高枕無憂了;二是在行銷概念不斷冒出和管道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去思考一些本質的東西。
去分析消費者從瞭解到購買再到分享傳播,整個過程中,可以讓他收穫哪些利益,需要他付出哪些成本,如何讓利益更能夠感知到,如何讓成本不那麼容易被感知到。
看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有些困惑,文章中提到了很多顧客讓渡價值的內容啊。
在這裡稍作解釋:顧客讓渡價值是指顧客總價值與顧客總成本之差。
顧客總價值就是顧客從某一特定產品或服務中獲得的一系列利益,它包括產品價值、服務價值、人員價值和形象價值等。
顧客總成本是指顧客為了購買一件產品或服務所耗費的時間、精神、體力以及所支付的貨幣資金等,顧客總成本包括貨幣成本、時間成本、精神成本和體力成本.二者的區別是顧客感知價值是主觀的,個性化的,因顧客的不同感受而不同,而顧客讓渡價值是總價值貨幣的差值,是較客觀的。
顧客感知價值是從顧客的感知出發,而顧客讓渡價值是從企業的視角來定位的。
記住,顧客下單是因為“感知價值”,而不是因為“價值”。
總結感知價值是對得到的產品或服務效用的綜合評價,是感知利益與感知付出之間的權衡,是主觀的,在消費者眼裡,感知是大於事實的。
消費者只會因為“感知價值”而買單,企業主認為的價值不一定是消費能感知到的價值。
不要把本身沒有價值的東西,用一些手段,讓消費者感知有價值矇騙消費者購買,消費者發現之後,可能不會再次購買了,說不定還會發到他的朋友圈。
-END-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微社群馬丁
馬丁跟你說
微社群馬丁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財經企管上一篇:“現代行銷學之父”菲力浦·科特勒最新演講:下一個是什麼?行銷的未來
下一篇:欲望在前,產品需求在後!
歷史上的今天
2021:新零售的賣貨邏輯:從產品輸出到策劃輸出
2020:品牌在淡出,IP也將過時,IP之後是什麼?
2019:“現代行銷學之父”菲力浦·科特勒最新演講:下一個是什麼?行銷的未來
2018:微信群死氣沉沉,怎麼解決?
2017:互聯網公司有文化嗎?
2015:Facebook準備涉足電商了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新版部落格預設樣式上線
活動快報
最愛的冬季必吃美食
按讚並追蹤PIXstyleMe於此貼文的留言處寫下#冬季必...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網路(9)網路(4)激勵(2)未分類文章(2215)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22一月(4)
2021十二月(27)
2021十一月(30)
2021十月(30)
2021九月(30)
2021八月(31)
2021七月(30)
2021六月(30)
2021五月(31)
2021四月(29)
2021三月(31)
2021二月(27)
2021一月(30)
2020十二月(29)
2020十一月(29)
2020十月(29)
2020九月(28)
2020八月(31)
2020七月(29)
2020六月(30)
2020五月(32)
2020四月(29)
2020三月(32)
2020二月(31)
2020一月(32)
2019十二月(53)
2019十一月(49)
2019十月(55)
2019九月(58)
2019八月(60)
2019七月(60)
2019六月(55)
2019五月(61)
2019四月(54)
2019三月(58)
2019二月(57)
2019一月(59)
2018十二月(56)
2018十一月(50)
2018十月(37)
2018九月(29)
2018八月(29)
2018七月(29)
2018六月(27)
2018五月(32)
2018四月(30)
2018三月(30)
2018二月(26)
2018一月(31)
2017十二月(28)
2017十一月(26)
2017十月(23)
2017九月(27)
2017八月(20)
2017七月(3)
2017四月(1)
2016八月(15)
2016七月(29)
2016六月(30)
2016五月(30)
2016四月(29)
2016三月(29)
2016二月(27)
2016一月(30)
2015十二月(32)
2015十一月(33)
2015十月(12)
2014六月(1)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行銷管理》顧客知覺價值與關係管理 - 風雲集
「顧客知覺價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CPV)是指顧客在綜合考慮了取得與使用產品的「成本/代價」與所獲得的「品質/利益」之後,所做出的 ...
- 2顧客感知價值 - 中文百科知識
顧客感知價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就是顧客所能感知到的利益與其在獲取產品或服務時所付出的成本進行權衡後對產品或服務效用的總體評價。顧客感知價值 ...
- 3感知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高雄市打狗英國領事官邸 ...
活動的其實體驗,為一個登體性的評估。 Churchill 和Surprenant(1 982)才告出顧客滿意的四個衡量橋面:顧客期望(Customer expectation).
- 4【行銷基本解】顧客知覺價值(CPV) - 遇見future的wen
顧客知覺價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 CPV)是指「顧客在綜合考慮了取得產品的成本/代價與所得到的品質/利益之後,所作出的效益評估」,也是在 ...
- 5顧客感知價值 - MBA智库百科
顧客感知價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人們買的不是東西,而是他們的期望。消費者希望在交易過程中實現一定的顧客價值。顧客價值的本質是顧客感知,即顧客對與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