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你知道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仰韶文化遺址
何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出現在年代約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所以被稱為仰韶文化。
它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以渭水河谷為中心,範圍由陝西省寶雞市向東延伸至河南省。
生產工具以較發達的磨製石器為主,常見的有刀、斧、錛、鑿、箭頭、紡織用的石紡輪等。
骨器也相當精緻。
有較發達的農業,作物為栗和黍。
飼養家畜主要是豬,並有狗。
也從事狩獵、捕魚和採集。
各種水器、甑、灶、鼎、碗、杯、盆、罐、瓮等日用陶器以細泥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主要呈紅色,多用手製法,用泥條盤成器形,然後將器壁拍平製造。
紅陶器上常彩繪有幾何型圖案或動物型花紋,是仰韶文化最明顯特徵,故也稱為彩陶文化。
不少出土的彩陶器為藝術珍品,如水鳥啄魚紋船形壺、人面紋彩陶盆、魚蛙紋彩陶盆、鸛銜魚紋彩陶缸等。
陶塑藝術品也很精彩,有附飾在陶器上的各種動物塑像,如隼形飾、羊頭器鈕、鳥形蓋把、人面頭像、壁虎及鷹等,皆栩栩如生。
在半坡等地的彩陶缽口沿黑寬頻紋上,還發現有50多種刻劃符號,可能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
在濮陽西水坡又發現用蚌殼擺塑的龍虎圖案,是中國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時代龍虎形象。
紅山文化祭祀遺址
紅山文化因首次發現於赤峰紅山後而得名。
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紅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遼河流域相碰撞而產生的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
它的社會形態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
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豬首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髮飄舉,極富動感,是紅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國出土時代最早的龍形玉器,被譽為「天下第一龍」。
因赤峰境內多有龍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稱為龍的故鄉,紅山文化的先民應為龍的傳人。
除此之外,紅山文化遺址發現了一座女神廟;而在1983年,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現了一座女神廟、數處積石大冢群,以及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的類似城堡或方形廣場的石砌圍牆遺址,同時出土的還包括女神頭像、玉佩飾、石飾和大量供祭祀使用的具有紅山文化特徵的陶器。
半坡村文化
何為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中國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屬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位於陝西省西安半坡村,是北方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年代距今約6800─6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為單位,建立村落,是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原始社會。
居住區中央有長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體活動的場所。
多種農具、魚獵工具的出土,反映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為農業和漁獵並重。
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
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
河姆渡文化遺址
河姆渡遺址是"河姆渡文化"的命名地,是長江下游新石器中期文化的首次發觀。
它的發現,為研究當地新石器時代農耕、畜牧、建築、紡織、藝術等方面和中國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有力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搖籃。
1973年開始發掘,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之一。
河姆渡遺址位於距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面積約4萬平方米,在餘姚甚至全國都有盛譽。
出土的石器普遍較小,磨製不精,尚留有打鑿和琢制痕跡,刃部精磨,通體磨光者甚少,多採用硬度較高、韌性較強的燧石製作。
骨器是保存最豐富的一類生產工具,比較突出的有骨鏃、骨鑿、骨錐、骨針、骨哨、骨管狀針等,尤以骨哨和骨管狀針最具特色。
大批骨器的發現,反映了河姆渡時期的農業生產已進入農耕階段,已有了比較發達的水田農業。
木質工具有木鏟、木斧柄、木錛柄、木矛、木槳、木杵、木機刀、木卷布棍、木經軸、木紡輪、圓木棒、木匕等。
如此之多的木質工具的發現,在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是十分罕見的,它證明了在距今7000年前後,木質工具已被廣泛應用於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考古學家們對出土的大量動物遺骨進行鑑定,發現了包括鳥類、魚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動物數十種,其中有家養的豬、狗和水牛骨骼,這說明河姆渡人已學會了飼養家畜。
東山嘴文化遺址
東山嘴遺址位於遼寧省,是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5000多年,是第一個發現與女性崇拜有關的遺蹟遺物的遺址。
該遺址中出土的有女性陶塑像殘件、孕婦陶塑殘件、雙龍首玉璜飾件以及彩陶祭器;該遺址的發現對中華文明起源以及原始宗教、建築和藝術研究都具有重要價值。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 太湖流域,而 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
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
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 三叉形玉器、玉鐲、 玉管、 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緻。
良渚文化發展分為石器時期、玉器時期、陶器時期。
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
良渚文化玉器,達到了 中國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數量之眾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時期中國乃至 環太平洋擁有玉傳統的部族中,獨占鰲頭。
而其深涵的歷史文化底蘊,更給世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了解的還有很多!以往的社會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期待這我們去揭開那層神秘的面紗!
「奈曼文化360」奈曼「文化圈」之紅山文化
關注【奈曼文化360】了解這片熱土上曾經的歷史,小編今天將為你介紹奈曼「文化圈」。紅山文化 距今6000—5000年的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木倫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
「博古通今」新石器時代玉器(一)
新石器時代玉器 (一)在新石器時代,玉器與石器經過漫長的共存發展,終於脫穎而出,徹底與石器分化,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尤其是舉世矚目的紅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玉器和良...
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遺址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發現的該文化遺址,於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
是誰在8000年前創造了如此先進的文明?
經過多次的碳14測定和考古專家們的反覆研究分析,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文物年代上限距今8000年,是長江下游迄今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而且它的器物特徵不同於長江下游地區已知的各支考古文化...
新石器時代的傳世國寶之良渚出土的國寶「玉琮王」
新石器時代的傳世國寶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Period),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1865年,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首先提出了這個概...
考古揭秘——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距離現在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因其歷史時期實在遙遠,故現代人大多不了解這一文化,不過了解這一文化對於加深人們對於歷史文化的了解,和陶冶人們的審美是有很大幫助的,就算不談這些虛的東西,起碼吹起...
七千年前我國歷史上原始農耕時代有哪幾項世界性的貢獻?
中國歷史上農業起源於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那時,我們的祖先已開始定居生活,會製作精美的陶器和磨製石器,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這一時期的歷史呈現出了什麼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