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秘——紅山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考古揭秘——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距離現在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因其歷史時期實在遙遠,故現代人大多不了解這一文化,不過了解這一文化對於加深人們對於歷史文化的了解,和陶冶人們的審美是有很大幫助的,就算不談這些虛的東西,起碼吹起牛來還是能唬住人的。
先來談談大眾普遍了解的一件代表著紅山文化的著名「中華第一龍」,因其前幾年報導的格外多一些,發現它的過程也是蠻曲折複雜的,人們對其了解的比較多一些。
中華人民對外經常自稱「龍的傳人」,這一說法哪裡來的呢?神聖而厚重的龍文化究竟起源於何時何地?龍的原始形態又是什麼樣?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個謎。
1971年,被考古界譽為紅山文化象徵的「中華第一龍」——紅山碧玉龍在赤峰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譽為「中華玉龍之鄉」。
紅山碧玉龍的出土,使得有關龍的諸多謎團逐漸被解開。
發現「中華第一龍」的坎坷經歷自不必談,但也許正是它散發出的那種古樸典雅的光潔圓潤;其藝術形象的鬼斧神工;形體塑造的奔騰之勢,動感和力度感極其強烈,令它能夠能夠經歷過那麼久的磨難,綻放於人們面前。
紅山文化是與中原仰韶文化同時期分布在西遼河流域的發達文明,在發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匯產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機和創造力的優秀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階段,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
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和內涵。
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
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
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致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
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
紅山文化以後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 小河沿文化類型是新分出的一種文化類型,它和石羊石虎山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在器物的器形、彩陶圖案、紋飾方面,都具有與紅山文化類型不同的特點,其年代晚於紅山文化。
出土文物的特點基本為:
石器
磨製石器和細石器共存,有打制石器,有四邊起棱,橫截面呈長方形的磨製石斧、石耜、出現磨光石鏟,細石器有石鏃和骨柄刀的石刃。
石刃加工精緻。
聯繫陶器上出現的豬首陶塑,反映其經濟生活為農牧結合兼營狩獵。
陶器
有泥制紅陶、夾砂灰陶、泥制灰陶和泥制黑陶四類。
飾細繩紋、刻劃紋和附加堆紋,由細繩紋組成的菱形回字紋已初具雷紋特徵。
彩陶以黑彩為主,有紅彩和施白衣,紋飾有斜平行線紋,折線回字紋,有內彩,一種典型繪法為施白衣後用平行斜線畫出區界,內添黑、紅、棕色三彩,組成回字、三角、八角、網狀等多種幾何圖案,朱繪已見多例,其器物為夾砂灰陶直筒罐類、缽盆和鏤空豆類、壺類以及器座、盂、尊、雙耳大口罐型器。
晚期出現大平底盆,大敞口折腹淺盤細柄豆,並出現有彩繪陶。
墓地
氏族墓地選擇在高山上,墓地內部分區,區內分行,墓室結構為土坑豎穴或洞穴,有墓前用火燒墓坑的習俗,單人仰身屈肢葬男女和葬,男性墓多隨葬生產工具。
並有束髮、佩帶項環和臂環的習俗。
小河沿類型與紅山後類型雖未發現明確的地層疊壓情況,但兩者之間在文化內涵上有明顯的時代早晚和承襲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小河沿類型石器中細石器加工更為精緻,圓弧骨柄石刃刀更為普遍實用,反映出生產技術較紅山後類型更為進步。
小河沿類型早期陶器與紅山後類型承襲關係比較清楚,均有泥質紅陶和彩陶,小河沿類型的泥質紅陶斂口缽、夾砂灰陶式深腹罐、雙耳雙口連通壺以及平行斜線的彩陶花紋、刻劃紋等,都有脫胎於紅山後類型的跡象。
泥質灰、黑陶增加,但卻不見壓印「之」字紋,而被細繩紋及菱形回字紋所代替。
其它如鏤空豆、尊等多種器類的出現,彩陶圖案的幾何化,表明制陶業有了新發展。
小河沿類型出現了雙間房址和男女合葬的習俗,說明當時已進入原始公社解體階段,在社會發展階段上,表現出較紅山後類型進步。
在時代上應是介於紅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層文化之間的遺存,是由紅山後類型直接發展演變的類型。
耳雙蛇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一個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玉文化在紅山文化中處於研究核心地位。
玉器是原始宗教的祀神器,巫師是玉器的持有者;玉器不是當今人們普遍認識中的禮器,而是神器,是以玉祀神的時代產物。
玉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礦石,被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基因,紅山文化時期就已經進入了以玉祀神的階段。
此次蛇形耳墜的出土地位於,朝陽田家溝紅山文化墓地群,它位於遼寧大凌河支流,距離著名的牛河梁紅山文化墓地群約51公里,考古人員共發現了4個墓地地點。
考古人員通過對田家溝墓葬群四個地點的全面清理,共發現石棺墓葬40座,不過不少墓葬在發掘前就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在墓葬的填土層當中發現了大量的陶祭器碎片在石棺內和墊土層當中發現了彩繪陶罐、玉鐲、玉蠶等多件隨葬品。
而在4號地點5號墓葬發現的一件蛇頭形耳墜尤為引人關注。
這件蛇頭型耳墜呢,在紅山文化考古出土的玉器當中,這是第一例,在這個《山海經》的記載當中「耳雙蛇」,這一件蛇頭型耳墜和《山海經》的耳雙蛇的記載,是有它的歷史相關點的。
石雕
在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玉雕作品中,就有許多是以動物為題的玉石雕刻, 例如紅山文化出土的豬龍玦形器,但是否就是玉玦則仍待討論,同形的玉飾在遼寧、內蒙古和河北等地均有發現,可能是由豬的形象再被神格化所衍生而來,或者是「龍」在早期神話傳說階段的形像。
在紅山文化遺址,還出土鳥、龜、虎形佩和魚形石墜等小型的動物形像作品,主要是以玉或綠松石所雕。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學院紅山文化國際研究中心通過多年來的考古研究發現,貓頭鷹是紅山文化主要圖騰崇拜物。
據介紹,玉貓頭鷹在紅山文化出土數量最多,最大的達到十幾厘米高;姿態各異,有仿真的,也有抽象的,同其他動物的組合也是千變萬化。
考古人員說,紅山文化時期,人們恐懼黑暗,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或者看清一切;人們經常遭到其他野獸的攻擊,希望能夠像鳥兒一樣飛起來,以避免受到傷害;人們過著農牧漁獵生活,又希望像雄鷹一樣輕易地捕捉到獵物。
而貓頭鷹具備這一切優勢,貓頭鷹是遼西地區普遍存在的猛禽,黑夜活動,可以飛向高空,又給人以通達天地陰陽的神秘感。
所以,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們寄希望於貓頭鷹能夠給予自身與自然界抗爭的神奇力量,這樣,貓頭鷹成為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們的圖騰崇拜物應該是一種必然。
陶塑
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主要有筒形罐、斜口器、瓮、豆、帶蓋罐等。
紅山文化陶器的幾個特徵包括:
1.紅山文化陶器以夾砂灰陶和泥質紅陶兩大陶係為主,而泥質紅陶占的比例要大於夾砂灰陶。
2.筒形罐代表了紅山文化陶器的基本器形。
紅山文化的筒形罐特徵是口大底小、腹壁斜直,屬於筒形罐的晚期形制,後從筒形罐中又異化出筒形器,形成紅山文化陶器演變的一個新特徵。
3.壓印之字紋是紅山文化陶器紋飾的風格。
之字紋線細而紋帶較寬,連線和篦點共用,橫壓豎排與豎壓橫排共用,直線與弧線、波浪線共用。
之字紋飾又往往與筒形罐結合在一起,成為紅山文化陶器更明顯的特徵。
4.彩陶在泥質紅陶中占有相當的數量。
紅山文化彩陶以黑彩為主,也有紅、紫彩,圖案以龍鱗紋、勾連花卉紋和棋盤格紋三種最具代表性。
2012年5月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一工作隊與內蒙古敖漢旗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在敖漢旗興隆溝遺址考古調查時發現了部分陶塑人像殘片,並於6月30日進行搶救性發掘,7月6日將整件陶塑人像復原。
陶塑人像的出土已經引起考古界的極大重視,其重要程度不亞於當年牛河梁遺址女神頭像的發現。
玉器
玉器的使用和喪葬的禮儀是紅山文化的一大特點。
從考古發掘來看,一般紅山人的墓地多為積石冢,是規劃的墓地,處於中心的大墓唯玉為葬,而墓地越向邊緣規格越低。
大墓附近的墓葬有的也葬有玉器,但是數量和規格明顯較中心大墓低,但同時還葬有數量不等的豬、狗等,再低等級的墓葬只有陶器陪葬,個別的墓葬沒有陪葬品。
這說明紅山文化的社會結構等級制度嚴格,已經出現了階級分化,貧富差距很大,有了私有制的概念,甚至已經形成了原始的國家。
玉器的起源是裝飾,玉器的使用從薩滿文化發展到族權、神權、兵權的象徵,很多玉器是原始禮器,一些動物的造型是氏族的圖騰。
古樸的歷史文化都有其共性,作為最早的紅山文化還是很值得大家學習借鑑的,相信大家了解此文後,再去博物館就可以身臨其境的體會到那些歷史帶給我們的震撼了。
厲害了,岷江先民!聚落選址錯開3條斷裂帶,並驚現南海海貝
記者24日獲悉,自2000年開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茂縣羌族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在岷江上游地區調查發現了上百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基本明晰該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內涵,建立...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馬廟鎮孫家城遺址
史前古城——孫家城遺址前 言孫家城遺址位於縣境西北部的馬廟鎮,處於桐、懷、潛三縣(市)結合部。地處薛家崗文化分布區域的北緣。遺址東、南、西部均被土城所圍,北臨大沙河,大沙河自西向東穿過,並沖毀了...
東北地區紅山文化的考古發掘和研究
紅山,意為「紅色的山峰」,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畔。傳說內蒙赤峰的紅山,原名叫「九女山」。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
【中國考古學通論】第四章 新石器時代文化 名詞解釋 2
★★★紅陶: 紅陶在中國出現最早,紅陶燒成溫度在 900 度左右,根據考古發掘資料 ,黃河流域距今 8000 千年的裴李崗文化和距今 5000 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時期 ,都以泥質紅陶和夾砂...
河南南陽淅川溝灣遺址
溝灣遺址原名下集遺址,系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淹沒區文物保護項目之一。2007年7月~2008年8月,鄭州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受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委託,經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
「奈曼文化360」奈曼「文化圈」之紅山文化
關注【奈曼文化360】了解這片熱土上曾經的歷史,小編今天將為你介紹奈曼「文化圈」。紅山文化 距今6000—5000年的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木倫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