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幅壁畫如何從唐朝走到了今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陝西歷史博物館壁畫保護部位於陝西歷史博物館東北角。

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剛參加工作,外單位來人讓她帶路去壁畫修復中心,她在歷史博物館轉了幾圈,楞是沒找到。

「這也是符合我們部門的特點,安靜才能專注,耐得住寂寞,這是從事壁畫修復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 談到陝西歷史博物館壁畫保護部,副主任楊文宗笑著說。

楊文宗長期在壁畫修復一線工作,經驗豐富,經過他的手修復的壁畫就有上百幅。

他告訴記者,修複壁畫的工作有時候就像是長跑,修復好一幅壁畫,其實就是靠時間累積出來的。

「這次展出的章懷太子墓的《侍女和侏儒》壁畫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發現了。

同樣在章懷墓葬里的其它壁畫,我們早已經修復完畢,現在在壁畫館裡單獨存放,單單就是這幅壁畫落了單,就是因為,這幅壁畫是個雙層壁畫。

【視頻】章懷太子墓壁畫

楊文宗告訴記者,上世紀七十年代,章懷太子墓在發掘過程中,當時的文保人員就發現這幅《侍女和侏儒》與別的壁畫不一樣,背後還印有圖案。

由於當時保護技術落後,文保人員知識水平有限,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為了慎重起見,就對這幅壁畫進行簡單的寫作說明後採取「夾板保護」,封存入庫。

「對不確定的,沒有把握的,寧可不動,先保護,隨後再說。

這是我們保護壁畫的最基礎方法。

畢竟,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遺產。

「大概是在2013年吧,我們在修複壁畫的時候,無意在文保房發現了這一幅。

一翻記錄,1972年,在當年章懷太子和懿德太子出土壁畫的圖集上曾提到,這是個雙面壁畫,可能是覺得保護技術還不完備,就先保護封存了。

」 楊文宗說,他更願意稱雙面壁畫為鏡像畫。

因為是二次安葬章懷太子時,不是把墓室壁畫鏟掉,而是在第一次的壁畫上,重新抹一層白灰。

前一次的畫無意中印在後一次的底部了產生的,就像咱們照鏡子一樣。

「我們終於理解為什麼當初沒有處理了,因為保護難度太大,關鍵是這個畫的底帳層非常非常的薄。

一般說來,唐墓壁畫一般的結構分為支撐體,草泥層,白灰塵,顏料層。

草泥層和白灰層,構成了地仗層,由於這幅畫結構特殊,第二次作畫的畫師是在第一次畫的基礎上抹了一層白灰作畫,所以,沒有堅實的基礎,缺少關鍵的地仗層。

「修復的前提是要做支撐體,石灰層非常非常的薄,大概三到四毫米,像雞蛋殼那麼薄。

所以在修復的過程中特別特別的小心。

因為之前也沒有這種雙面唐墓壁畫的情況可以借鑑,所以我們的修復還是屬於探索型摸索階段。

」 陝西歷史博物館壁畫保護部主任文軍說。

當時為了保護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說有的人提出來用兩塊亞克力透明板,把壁畫夾在裡面,但是由於亞克力透明板自重很大,有可能對壁畫造成擠壓傷害。

還有的同志想,斜著一個角度,畫的底下放一個放大鏡,遊客如果要觀賞,可以彎下腰從下面看。

但都被一一否決,到最後,他們都想到了放棄。

「展示難點也就是保護難點,我們最後想到的辦法就是藉助全息掃描儀,按照壁畫的人物輪廓給她量身定做一個套子裝進去固定住了,這樣我們就可以橫豎正反的給壁畫進行修復,避免來回翻折。

」楊文宗說。

研究表明,館藏壁畫出現的病害更多的來自於壁畫揭取後的背部可移動支撐體的變形,這種病害,通常會造成壁畫的開裂和酥解,用什麼做支撐體,是壁畫保護首先面臨的重大問題。

「這次的十六幅壁畫,我們把航空材料,運用到上面了。

比如用一種叫蜂窩鋁板的材料,這個和火箭發動機是一種材料。

這種材料的好處就是不容易變形平整度好,他利用了仿生學原理,利用生物六邊形的支撐效果,更好的,輕便,美觀,不易變形,這個最大的特點。

」 楊文宗說,科技技術運用在文物保護上十分給力。

支撐體解決了,文物還會存在著一些生物上的病灶,尤其是新入藏的壁畫,由於各種原因,往往存在著的「疾病」。

「我們去年進入韓休墓的時候就發現,墓室除了被盜掘,甬道里整個被水淹過,積累了很厚的淤泥,壁畫已經損壞了,幸好墓室里還沒有遭水侵襲。

」 回憶起進入韓休墓進行搶救性保護,楊文宗至今說很可惜。

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墓室里環境變換,會對壁畫造成很大影響。

揭取回來的壁畫,首先要做的就是全面檢查。

「我們常常說自己端著文物的碗,幹著醫生的活,醫生面對的是病人,而我們面對的是壁畫,實際上檢查的步驟,用的處理的方式,用的手段和醫生非常的相似,我們是文物醫生。

」楊文宗介紹說,和醫生檢查步驟一樣,文物的前期診斷也要經過觀察,初步判斷,分析也要用到x光機,超聲波探測。

看看壁畫內部有沒有空鼓,掃描電鏡,高光譜,精確的識別壁畫到底有多少種顏色,分布情況怎樣。

為後期的修復上色提供依據。

「韓休墓我們搶救性的保護,回來以後,經過檢查發現,由於墓室環境潮濕,壁畫的存在著空鼓,酥鹼,脫落,顏料層起翹的現象,另外,在X光下發現,還有黴菌污染,所以首先要對畫面整體進行加固,除菌」。

【視頻】武惠妃墓壁畫

四幅壁畫,僅僅是這個過程歷時兩年多。

與傳統的壁畫揭取不一樣,陝西歷史博物館在揭取的材料選擇上就有自己獨到見解。

楊文宗說,他們擯棄了傳統的桃膠和團粉襁糊,因為這兩種試劑會對壁畫造成污染,滋生黴菌,他們採用的是環十二烷和薄荷醇作為臨時加固劑。

這種材料可以揮發,不會長時間的附著在壁畫本體,但即使是改變保護的方法,文物還是會生病。

「這本來就是兩難的問題,學術界一直強調,文物最大的價值是根植於它存在的歷史環境,保持原來的原始狀態,但由於各種原因,唐墓破壞很嚴重,不人為的再進行干預和保護,我們的後人可能什麼都看不到了。

」文軍憂心忡忡。

「修舊如舊」,一直是文物修復的宗旨,這背後的含義其實就是不要破壞歷史本來的信息,最大的減少人為的干預。

文物的色彩處理,是文物修復工作的又一大難題。

「和大家可能認識上不一樣的是,壁畫修復工作通常是從壁畫的背面開始的,我們一般來說不會把殘缺的畫面補上,對一些掉了的顏色,我們會通過科技手段模擬,分析色彩元素,色彩修復填充這方面考慮整體協調性上色,這叫做全色處理。

」 文軍介紹說,唐墓的壁畫還是延續著魏晉南北朝的風格,受到顧愷之和閻立本的繪畫風格影響,注重人物刻畫和寫實。

「你比如說韓休墓,我們對高士圖做了分析,看到的顏料並不多,大概十種,用的最多的就比如說紅色的硃砂,黑的就是墨水,黃色的雌黃,都是些一般的礦物質顏料。

」 陝西歷史博物館壁畫保護部主任文軍說,最難的就是對壁畫色彩的控制。

色彩的漸變目前世界上都沒有好的辦法。

這是由於我們繪製壁畫的時候大多用礦物質顏料進行繪製。

礦物質顏料也會隨著時間溫度環境的變化慢慢變淡,慢慢的消失。

所以我們現在最大的工作就是最大程度,延緩這個色彩的消失。

「我們現在館藏六百四十多幅壁畫。

修復展出了一百一十三幅。

剩下五百多幅壁畫,需要進行修復和保護。

說到現狀,文軍顯得有點著急,儘管已經模擬了恆溫恆濕的環境中對壁畫進行保護,但壁畫還是會有所老化,畢竟,唐墓壁畫已過千年。

「我們現在在探索整體搬遷保護,按照考古要求,把墓室整體打包,整體搬遷。

因為,對我們來說,墓里的一磚一瓦,從考古角度來說都是不能放棄的,這是一個時代的記憶。

「盜墓分子,幾天盜了一個墓,你們卻要花幾年保護一個墓,值嗎?」對於看看新聞Knews記者的最後一個問題,楊文軍回答說,自己恨盜墓者,除了恨盜墓分子只盜取需要的部分外,更恨他們對墓葬的巨大破壞,這種破壞造成的是考古信息大量流失,甚至讓他們無法考證墓葬為何人所建,建造年代等等關鍵的信息……歷史的斷片,才是最可怕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唐墓壁畫講的是什麼故事?

壁畫,從廣義上說,是泛指用繪製、雕刻和其他造型、工藝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地面上或地下建築物內外表面)上,製作的各種繪畫形式。從狹義上說,是專指人工繪畫於人工建築壁面的一種藝術形式。從廣...

我在「故宮」修文物

一磚一瓦,一件一物,都是歷史的鐫刻,而每一位在文化遺產保護道路上堅持下去的人亦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家。1989年,西北大學在全國高校首設文物保護專業。多年來,西北大學培養了一屆屆優秀的文保人才,造就...

為保護唐代精美壁畫 墓室或分5部分搬遷

光明網01-06 05:03顯示圖片本報訊韓休墓因首次發現唐代獨屏山水壁畫和4米寬的「樂舞圖」備受矚目。韓休墓壁畫揭取已拉開序幕,記者昨天親歷了甬道壁畫揭取的過程。據悉,目前山水壁畫和「樂舞圖」...

唐朝宰相韓休墓壁畫16個月完成揭取搬遷

央廣網西安1月29日消息(記者雷愷)記者從陝西歷史博物館獲悉,陝西文保工作者經過16個月的不懈努力,圓滿完成了唐朝宰相韓休墓壁畫的保護、揭取、搬遷工作。2014年3月,陝西歷史博物館與陝西省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