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所有都城中最大,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已占地40平方公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燕下都遺址位於易縣東南,離易縣縣城有些距離,據《保定郡治》記載,「燕昭創之於前,子丹踵之於後」,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入選「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同年還被列入了百項重大遺址保護項目。

其實早在四月份去紫荊關的時候就到過一次易縣,那會吃晚飯的時候還和飯店老闆聊起過燕下都遺址,老闆說燕下都只有些大土堆,沒啥好看的。

不過土堆其實也蠻有意思的。

在百度與高德上搜燕下都遺址會搜到同一個地點,即連接斗城莊與百福村的馬路邊上的遺蹟,這個遺蹟是最容易到達的遺蹟之一,也許是導航的關係,網上很多人傳的圖片也是這裡拍的。

考古工作者所摸清的遺址範圍相當大,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約4公里,據說是戰國時期最大的都城之一,靠兩條腿走的話,一天怕是很難走完的。

考古資料顯示,遺址被一條縱貫南北的古河道分成了東西兩城,東城出土了大量文物,應當是人們活動的中心,西城是防禦性附城,遺存較少,從資料來看,西城殘存有一段城牆遺蹟。

東城的遺蹟有相當部分在成片的田中間,需要走田埂,田埂不寬,小汽車進出需要些技術,有些路段路況不好,單車如果是公路車的話需要注意安全。

發現的遺蹟主要位於韋家營村東側和東南側,正如飯店老闆所說的,都是大土堆,而且各遺蹟之間並不都是相通或者相近的,會有進去很長一段路又返回才能前往下一個地點的情況。

由於需要在天黑之前趕到張坊鎮,最後沒能去西城找城牆遺址。

據說出土的文物被保存在文物保管所中,而且有對外展覽,可惜地圖沒標記,路上沒路標,又沒時間去找,只能錯過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半個世紀考古還原「燕趙」的「燕」

[閱讀提示]河北,又稱「燕趙」。然而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似乎還是對故都位於邯鄲、有大量成語故事傳世的「趙」所知更多,而對同為戰國七雄之一的「燕」的了解,卻往往僅限於「荊軻刺秦」悲壯故事的一鱗半爪...

朱墓村遺址考古收穫喜人 出土約570件文物

內容摘要:據崑山市文物管理所和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朱墓村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介紹, 2014年度朱墓村遺址考古收穫很多,成績喜人。這些考古新發現加深了我們對朱墓村遺址的認識:一是遺址兩處地點均發現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