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寸金的北邙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批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葬於北邙,他們把他們所創造或目睹的輝煌也部分地帶入了墓葬。

在這些各具特色的古墓間穿行,可以隱約看到洛陽城蒼涼遠去的輝煌。

《紅樓夢》中,黛玉因婚姻受挫,奄奄一息之時,寶玉的寡嫂李紈聞訊趕去照料,哀嘆道:「竟這樣小小年紀,就做了北邙山鄉女。

」「北邙山鄉女」是對林黛玉生命之花即將凋謝的一個委婉說法,但也可以看出來,「北邙」已經成為葬地的代名詞。

「『生居蘇杭,死葬北邙』這話其實很晚才有。

早在蘇杭成為魚米之鄉之前千年,邙山就已經是古人心目中的最佳安息地。

」洛陽考古學者黃明蘭這話有道理,從漢代到唐代,洛陽北邙一帶一直是人們嚮往的長眠之地。

「北邙山上朔風生,新冢累累舊冢平。

」一代又一代的洛陽人,還有數不清的異鄉、異國人,把邙山當成了自己的人生終點。

於是邙山上歷朝歷代的古墓冢連冢,墓壓墓。

關於邙山古墓之多,有很多誇張的說法。

白居易有詩道:「洛陽城北山,古今葬冥客。

聚骨朽成泥,此山土多白。

」這是說邙山作為墓地由來已久。

「黃河渡口人,北邙山下路。

但見冢累累,無地栽松樹。

」 這是說邙山古墓密布。

20世紀上半葉,洛陽之所以能出土那麼多古文物,正是因為數千年來一代代洛陽人在北邙留下了大批墓葬。

邙山腳下的洛陽,在中國數千年文明史上非同尋常。

在七大古都中(洛陽、西安、開封、南京、北京、杭州、安陽),洛陽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

從四千多年前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起,曾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13個朝代在此建都,在累計1000多年的時間裡,洛陽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歷史上洛陽城建了毀,毀了再建,但經常是「城池雄偉,宮苑壯麗,為天下之冠」。

繁榮的洛陽常常有數十萬人居住,最輝煌的時候城市居民超過百萬。

洛陽城外的邙山北帶黃河,南望伊闕,在古洛陽人的眼裡,是絕好的風水寶地。

南北16公里、東西30公里、面積約有500平方公里的北邙,地勢高,視野開闊,土層深厚,土壤密實,最適於挖掘墓穴。

東漢皇陵又赫然兀立於邙山嶺上,所以這裡自然成為洛陽人嚮往的安葬之處。

「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草。

車前齊唱薤露歌,新墳高起白峨峨。

」唐朝詩人張籍所看到的新墳,早已變成舊墓。

「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

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王建的詩則告訴我們,唐代的邙山已然是「寸土寸金」。

陽地區的墓葬有著明顯的特徵:一是時代蟬聯,自成體系。

自龍山文化早期始,縱貫五千餘年的洛陽墓葬文化發展脈絡清晰,銜接有序,在中國墓葬制度研究中,具有斷代分期的標尺作用。

二是數量眾多,種類豐富,墓主人身份等級差異較大。

不僅有大量帝王之陵、將相勛臣之冢,而且還有平民百姓甚至奴隸刑徒的墳墓。

其中經科學發掘的有伊川新城遺址龍山文化早期大墓、偃師二里頭夏代貴族墓、洛陽北窯西周貴族墓、中州路東周墓、燒溝漢墓、澗西晉墓、關林唐墓等。

特別是兩漢、唐、宋、金、元時期的壁畫墓,富麗堂皇,宛若瓊庭畫閣,引人注目。

三是分布廣泛,各代墓葬大都以洛陽都城為中心而相對集中,尤以邙山嶺上最為顯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6代24帝長眠於此,中國最大古墓群秘聞

「生居蘇杭,死葬北邙。」這句話在民間廣為流傳,但只有到了邙山,你才知道這話的含義和分量。地處河南洛陽城北的邙山地區擁有的古墓冢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邙山上有6代24帝長眠於...

洛陽古墓博物館——千年神都依北邙

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北邙山自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北邙山山勢雄偉,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東貫洛陽城而過。立墓於此,即圓了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風水之說。而且在北邙山地表以下5—15米...

北邙山帝陵

根據文獻記載,北邙山帝陵主要埋葬著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跨越時間長達千年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