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中華古代文明繁榮的證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殷墟,即我國商朝後期的都城,在今河南安陽西北,在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為了改變當時王族內部的混亂狀態和動盪的社會局面,決定遷都至比較肥沃的殷地。

盤庚遷都至殷地後,使逐漸衰落的商朝又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並且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商朝文明,也即是我國古代開始有文字記錄的繁榮的古代文明。

殷墟是我國歷史上諸多有確切文字可考的古代都城遺址中最早的一個,這一點在甲骨文的記錄和考古過程中都得到了證明。

殷墟的歷史已經達到三千三百年之久。

殷墟保留下來的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它全面地將我國古代繁榮的青銅文明保存了下來,為我們研究中國上古時期的歷史、文化提供了很多珍貴的資料。

殷墟作為商朝後期的都城,其範圍覆蓋了河南安陽洹河南岸和北岸,如今留存下來的遺蹟主要有:宮殿宗廟區、王陵區、部落部族聚集遺址、甲骨窯穴、鑄銅遺址、制玉作坊及制骨作坊。

殷墟作為商朝都城,遠非是一座簡單的建築物,它集商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禮儀於一身,是一個縮小版的商王朝,因此,其它的一切遺產都無法同殷墟相比。

這也是殷墟給中華文明甚至人類文明作出的特殊貢獻。

在殷墟被發現後,著名的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提出了「殷墟的發現,是新史學的開端」的說法,並作詩一首: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

中原文化殷始創,觀此盛於讀古書。

殷墟留下來的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尤其是從殷墟中發掘出來的甲骨文,一下子點亮了整個中華文明。

截止目前,從殷墟中共挖掘出約十五萬片甲骨,其中約有五千個單字,目前已經釋義出的單字大概有一千五百個左右。

甲骨文中記錄的內容範圍廣、數量大、時間久,涵蓋了商朝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甲骨文又贏得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檔案庫」和「百科全書」的美譽。

而在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銅器,更是證明了在商朝社會高度繁榮的青銅文化。

1978年,殷墟曾挖掘出四千餘件青銅器,其數量之大,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在1939年安陽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鼎,不僅反映了商朝社會青銅鑄造業的生產和技術水準,也是商朝青銅文化高度繁榮的象徵。

在殷墟,還有世界上也罕見的規模極大的墓葬群,在對殷墟已經進行的七十多年的考古發掘中,目前已經找到八千餘座墓葬,其中不僅有商王陵,也有大批的族墓。

目前可以同甲骨文聯繫起來並確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唯一一座商朝王室的墓葬就是婦好墓,它的發掘給我們研究商朝文化、藝術、禮制等工作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殷墟的發現並發掘,成為了我國近現代考古學誕生的標誌。

在我國20世紀「一百項考古發現」評比中,殷墟的發現和發掘位列第一。

它也是人類文明史上,必不可少、光彩奪目、燦爛輝煌的一段篇章。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