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的藏族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彩,頗有民族地域特色。

從歷史發展的實踐看,最能代表藏族文化的當屬藏文古籍文獻。

藏文古籍卷帙浩繁,數量驚人,內容廣博,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中的珍寶和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藏族先輩學者對藏族社會發展歷史實踐和歷史文化的研究與記錄,為我們研究古代藏學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資料,其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可以想見。

藏文古籍文獻一般包括吐蕃時期的敦煌古藏文歷史文獻和歷代各個歷史時期的藏文碑文、銘文、檔案文書、全國各地藏傳佛教寺院珍藏的各種手抄版與木刻版的佛教顯密經典、高僧和著名學者的傳世著書、保存在藏族民間個人手中的族譜史、地方志、部落志以及數千年來在廣大藏族民間口頭廣為流傳的口傳文獻等等。

1 科學保護與搶救藏文古籍文獻的現實意義

藏文古籍文獻是祖國寶貴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自產生以來,全面、系統的保留了藏族精神文化思想的精髓,凝聚著千百年來藏族人民的智慧,它不僅是藏族文化的寶藏,而且也是全人類共同享有的文化與精神財富。

當今隨著現代信息技術,電子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在圖書館中的廣泛應用,圖書館文獻管理與服務工作已經向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轉變。

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採取高科技手段對藏文古籍文獻進行科學保護與搶救,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於進一步研究民族歷史,弘揚中華民族文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加強民族團結,振興民族經濟,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推進民族教育事業又快又好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 藏文古籍文獻的收藏情況

2.1 國內收藏情況

我國藏文古籍文獻內容豐富,數量僅次於漢文古籍文獻。

但是藏文古籍文獻收藏分散,大部分保存在佛教寺院、博物館和各民族高校圖書館。

據調查顯示:西藏、青海、四川、內蒙古、新疆、遼寧、吉林七省(區)檔案館就收藏了元、明、清、民國時期的藏文檔案文獻300餘萬件;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欏寺收藏經卷達6萬多部;青海省塔爾寺不僅保存了舉世罕見的藏文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而且還收藏了其它類型的藏文古籍文獻3341函;西藏拉薩布達拉宮收藏藏經2萬多函,10萬多冊;中國民族圖書館藏文古籍文獻8000餘函;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文古籍文獻達3500餘函;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藏文古籍文獻有1500多函;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不僅收藏著最具版本價值和史料價值,採用金粉、硃砂、墨汁三色,歷經明萬曆至清道光年間抄就而成的藏文大藏經《甘珠爾》105函,3000餘種,而且還收藏了其它版本的藏文古籍文獻4000餘種。

2.2 國外收藏情況

由於歷史的原因,使我國的大量藏文古籍文獻流失國外。

據統計,目前,日本除藏有藏文大藏經的各種版本外,還收藏了大批敦煌藏文文獻和11世紀以後的藏文典籍;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敦煌藏文古籍文獻約5000卷;法國國立圖書館藏的藏文古籍文獻達2500餘卷;前俄國收藏藏文古籍文獻1000多件;匈牙利人喬瑪個人就收藏藏文古籍文獻38種。

從收藏情況來看,藏文古籍文獻內容豐富、種類齊全而收藏分散,跨越地區廣泛,這給科學保護與搶救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3 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家對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給予了高度重視,頒布了許多相關政策。

2005年1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又頒布了(國辦發[ 2007]6號《關於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

與此同時,國家民委根據國務院《關於搶救、搜集、整理少數民族古籍》的精神,成立了由西藏自治區、青海、甘肅、四川、雲南、北京六省(市區)藏文古籍工作協作領導小組,並先後召開八次協作會議,協商有關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事宜。

與此同時,全國各有關收藏機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2007年8月首屆「全國民族高校圖書館藏文文獻(即藏文古籍)整理研討會」在甘肅省蘭州市西北民族大學召開,參會專家認為:藏文文獻特別是藏文古籍文獻是藏族千百年來文化積澱的結晶,是一座尚待開發的文化寶藏,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並在藏文古籍文獻的聯合編目、數字化加工、資料庫建設等方面達成了共識。

這次會議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新華網、人民網、上海圖書館網、中華佛學網、中國西藏信息網等海內外數十家新聞媒體和網站作了專題報導。

另據報導,自1988年以來,國內已搶救、整理出版了600餘種藏文古籍文獻,內容涉及歷史、宗教、語言、文學、哲學、天文歷算等多種學科,版本有古籍原版、注釋本,漢文譯本、英譯本等。

西藏自治區先後整理出版了《更登群培著作集》(1—3)、《西藏簡明通史——松石寶串》、《德吳源流》等;青海省民委古籍辦公室搶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文獻20多部;甘肅省民委古籍辦搶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文獻25部;四川省民委古籍整理、出版藏文古籍文獻105萬餘冊;雲南省民委古籍辦搶救.出版《格薩爾·加嶺傳奇》;北京市搶救、整理出版藏文古籍文獻達23種114000冊。

4 在藏文古籍文獻科學保護與搶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如上所述,近年來,雖然有些藏學研究單位在對藏文古籍文獻進行科學保護與搶救方面做了一定工作。

但是,由於客觀原因,還面臨許多問題和困難。

4.1 藏文古籍文獻收藏分散,內容殘缺

藏文古籍文獻大部分收藏在佛教寺院和全國各地的民族高校圖書館,部分又流失國外,還有一部分保存在民間私人手中,由於保存不當,許多古籍的內容已經殘缺不全,這種現狀使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遇到了許多困難。

4.2 藏文古籍文獻本身的狀況令人堪憂

長期以來,由於遭受了自然和人為因素的損壞,再加上存放時間久遠,大部分紙質版的藏文古籍文獻的字跡、顏色、紙張等已經受損嚴重,加大了保護與搶救的難度。

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收藏的稀世珍寶藏文《大藏經·甘珠爾》(手抄本),歷經滄桑,紙張已經發黃變脆,色澤暗淡,字跡模糊,經不起反覆翻閱和利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檔案館收藏的藏文古籍文獻中有20%的古籍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失去了原貌。

其他一些寺院、民間個人收藏的藏文古籍文獻同樣面臨這種現狀。

4.3 藏文古籍文獻毀壞嚴重

在動亂年代,藏文古籍文獻同我國其他民族文獻一樣遭受了一次大劫難,甚至有些學術價值、史料價值和版本價值極高的孤本也被付之一炬。

現存的古籍也破損嚴重,殘缺不全,已經不能形成完整的內容了。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檔案館從1961年開始收集藏文古籍文獻,到1996年初,只收集到3000多卷,並且內容殘缺不全,紙張破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拉卜欏寺收藏藏文典籍22萬餘部,後在「反封建」鬥爭及十年浩劫中,收藏的藏文古籍文獻大量被毀,至今僅存65000餘部。

5 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對策

藏文古籍文獻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其本身具有鮮明的特殊性,它和文物考古資源一樣,是不可再生的寶貴文化財富,一旦毀壞就無法挽回。

由於客觀原因,目前,許多藏文古籍文獻還不能得到有效的科學保護與搶救,特別是一些收藏機構的人員「生在寶山不識寶」,缺乏應有的保護意識,一些珍藏的古籍文獻長久「沉睡」在書庫。

因此,如何全面、系統的進行科學保護與搶救,使藏文古籍文獻資源轉化為有利於促進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資源,是值得認真思考和探討的課題。

5.1 增強科學保護與搶救意識,建立長效機制

從目前狀況來看,各收藏機構對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的意識比較淡泊,普遍認為藏文古籍文獻是珍稀文獻,只要擁有了就是一種實力,在科學保護與搶救方面做的不夠,導致極具價值的文獻資源發揮不了作用,極大地浪費了資源。

因此,為了全面、系統的搞好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工作,一定要轉變觀念,改變重「藏」、輕「用」的思想,將憂患意識、全局意識、責任意識和現代意識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尤其是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為了克服藏文古籍文獻在保護與搶救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國家要從長遠利益出發,建立全國性的協調機構,統一協調這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是組織專家深入民間、藏傳佛教寺院、民族高校圖書館等進行詳實調查和摸底,掌握具體收藏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為保護與搶救提供依據。

三是採取有效形式,加大宣傳報導力度,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四是完善和健全行之有效的科學保護與搶救制度。

眾所周知,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工作程序繁雜,是一項非常龐大和專業化的系統工程,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僅要把好質量關和技術關,而且要將責任落實到具體的人,並要以行政手段對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進行全程監控,全力避免出現紕漏。

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與之相制約的長效機制,才能為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保駕護航,提供機制保障。

5.2 採用先進的縮微複製技術,對藏文古籍文獻進行科學保護與搶救

採用縮微複製技術,是科學保護與搶救藏文古籍文獻的一種最先進、最富科學性的方法。

這種方法就是通過高科技手段對藏文古籍文獻的全文進行縮微複製、電子掃描等,使藏文古籍文獻的全文轉換為數字化格式,讀者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檢索,從而保護了紙質版古籍,減少了被反覆利用而造成的損壞。

這種方法對珍貴的藏文古籍手抄本有非常好的保護作用,既能減少對古籍的損壞,又能吸引讀者,方便廣大讀者使用方便,提高了對藏文古籍文獻的利用率,更好地為廣大讀者服務。

近幾年來,部分文獻收藏單位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明顯效果。

如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不但創造了良好的典藏環境,而且利用縮微複製的方法,拍攝藏文古籍文獻,使藏藏文古籍文獻得到有效保護與搶救。

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對館藏藏文古籍文獻的典藏條件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改善,目前正在對館藏藏文古籍文獻進行全文掃描,為讀者提供網絡化服務。

但從總的情況來看,對藏文古籍文獻採取的縮微複製,在技術上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規範的體系,這種做法存在很大的不完整性。

應該成立一個權威性的縮微複製中心,該中心負責制定複製的具體步驟和方法,組織全國各收藏機構分工協作,避免重複工作,為日後開展聯合編目和建立資料庫提供可行的依據。

這種方法既可以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又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

5.3 建立藏文古籍文獻資料庫

建立具有特色的資料庫是信息化時代開展網絡信息服務的基礎,沒有可靠、穩定和方便的資料庫就無法實現網絡檢索服務。

隨著現代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圖書館工作應用軟體的開發,國內一些大型圖書館已經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已經建立了漢文古籍文獻資料庫。

南京市圖書館已建立了40多萬條漢文古籍文獻書目資料庫。

遼寧省、浙江省圖書館也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漢文古籍文獻資料庫。

另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網際網路上能夠檢索到的漢文古籍文獻資料庫已經達到近百個,古籍數字化形式也經歷了光碟、資料庫、網絡版等。

與之相比較,藏文古籍文獻資料庫的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

因此,為了好地為讀者提供藏文古籍文獻的網絡檢索服務,也為了更科學地保護與搶救藏文古籍文獻,各有關收藏機構應從自己的館藏實際情況出發,借鑑先進經驗,對藏文古籍文獻進行數據整合,建立藏文古籍文獻資料庫,合理配置數字化資源。

由於語種的特殊性,在建立藏文古籍文獻資料庫期間,難免會遇到資料庫的標準及應用、技術等難題,需要多方合作,聯合攻關。

首先是要注重加強基礎業務建設,完善現有館藏目錄體系,摸清家底,力爭編輯出更準確、更完善的書本式目錄,其次通過對書本式目錄的篩選,相繼編制全國性的聯合目錄,在此基礎上通過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各種藏文古籍文獻進行彩色掃描和數碼拍攝,最終將其變換成JPG格式,然後保存在電子存儲器上,使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形成數字資源,讀者可以利用計算機查閱藏文古籍文獻的全文,從根本上解決「藏」與「用」的矛盾,杜絕對紙本藏文古籍文獻反覆利用而造成的損害。

5.4 做好藏文古籍文獻的修復工作

對藏文古籍文獻進行修復是對藏文古籍文獻進行科學保護與搶救的重點。

各收藏單位要集中力量,有計劃、有目標地對館藏破損藏文古籍文獻進行修復,尤其是對一些孤本和瀕危古籍作好修復工作。

修復工作是一項非常細緻而科學的技術性工作,對所做的工作一定要求科學化、規範化和標準化,並要將修復工序進行翔實登記,建立修復檔案。

在修復過程中,要不斷改進技術,對已經破損的藏文古籍文獻採用傳統修裱技法和現代修複方法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修復,防止藏文古籍文獻的紙張發生進一步的損壞。

5.5 加強對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力度

如前所述,藏文古籍文獻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具有巨大的社會和文化價值。

為了使其長久地保存下去,為人類文明的進步發揮更大作用,必須保護與搶救好作為物質形態存在的古籍載體材料。

首先要改善存放環境,最大限度地降低藏文古籍文獻因儲藏環境所引起的紙張材料老化。

其次要採取人為措施去除古籍紙張材料中不利於長期保存的因素,如通過去酸、去污等技術,使紙張材料保持穩定,防止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變質。

另外,要做好防火、防盜、防潮、防蟲蛀工作,並對破損的藏文古籍文獻要及時搶救、整理、分類、編目、定級。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與搶救藏文古籍文獻。

5.6 加強橫向聯繫,實現資源共享

要搞好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必須克服各自為政,閉門自守的做法,一定要加強橫向聯合,採取多種形式進行協商合作,共同保護與搶救古籍資源。

首先要在充分挖掘各收藏單位館藏藏文古籍文獻的基礎上,按照統一標準,先建立各自的館藏藏文古籍文獻書目資料庫,然後再將館藏藏文古籍文獻書目資料庫提供給各收藏單位,編制藏文古籍文獻的聯合目錄。

其次,根據聯合目錄,對本館沒有的藏文古籍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最終建立全國性的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數字化系統,真正實現藏文古籍文獻的資源共享。

5.7 加大資金投入,為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創造有利條件

長期以來,經費不足是制約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的一個問題。

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視,要加大投入力度,為全面保護與搶救藏文古籍文獻提供資金保障。

一方面要通過法律法規來規範政府部門的財政撥款行為,保證專款專用;另一方面應該建立一種激勵機制,爭取社會團體、個人、企業的捐助,並對捐助者給予相應的獎勵。

有了足夠的經費保障,就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典藏環境,還可以購置保護與搶救的先進設備。

5.8 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工作隊伍

加快工作隊伍培養是對藏文古籍文獻進行科學保護與搶救的關鍵所在。

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具有很強的知識性和專業性,對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方面的人員極為匱乏,導致大量的藏文古籍文獻得不到及時、有效地科學保護與搶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收藏了4000餘種珍貴藏文古籍文獻,主要有木刻本和手抄本,其中木刻本占絕大部分,手抄本屬於珍貴文獻,有的是罕見的孤本,由於各種原因,至今仍然沉睡在「藏經閣」,在保護與搶救方面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

因此,培養一批熱愛藏文古籍文獻事業,具有高度責任感和事業心的職工隊伍,顯得越來越重要。

在培養專業隊伍方面,一要加強對各級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藏文古籍文獻收藏單位現有人員的培養,並發揮有關學術機構、高等學校、社會團體等的作用,互相聯合,逐步建立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工作隊伍。

二要通過外派進修的方式,進行脫產學習,注重加強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的學習,開拓創新,使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工作更快、更好地得以實現。

三要積極開展工作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加強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的研究,拓展藏文古籍文獻的科學保護與搶救的思路和視野,逐步培養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保護專家、鑑定專家、修復專家和整理專家。

總之,藏文古籍文獻是我國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藏文古籍文獻進行科學保護與搶救應該遵循「在建設中保護,在保護的同時開發利用」的基本原則,使藏文古籍文獻在加快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雲南省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雲南網訊(記者 楊春萍)10月27日,雲南網從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做好西南民族古籍保護工作——西南民族古籍保護工作座談會」獲悉,自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以來,雲南省民族古籍搶救保護工作取得...

讀圖|保護古籍,上海近十年有哪些成果

古籍是中華文化的根脈,傳承文化、保護古籍是一項艱巨而浩大的文化工程。6月14日,由上海市古籍保護中心主辦,上海市12家古籍收藏單位參與的「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護工作十年成果展」在上海圖書館(...

西藏成立藏文古籍修復中心搶救藏文文獻

新華社拉薩7月21日電(記者張京品)西藏自治區藏文古籍修復中心21日在拉薩正式揭牌,成為西藏打造國家級藏文古籍修復基地的又一重大舉措,這將極大提升藏文古籍修復能力,為藏文化保護、傳承和發展留下珍...

古籍保護,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本報記者王紅軍22年前,在天津圖書館一間10餘平方米的小屋裡,一張簡陋的閱覽桌上,萬群獨自一人開始了自己古籍修復的工作。現在,這間辦公室已經發展成為全國面積最大的古籍保護中心,萬群也從「一個人...

甘肅推動元明手抄大藏經「數字化」保護

中新社蘭州4月12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甘肅武威市博物館副館長梁繼紅12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披露,該館已組織專家對藏文文獻(大藏經)進行整理、分類遴選,同時今年啟動數據採集,對館藏大藏經等藏...

我國將系統出版藏文重要典籍

建立全球最大藏文古籍資料庫日前,《中華大典·藏文卷》西藏工作站在拉薩成立,這是《中華大典·藏文卷》繼在甘肅民族學院、青海大學設站後的第三個工作站,工作站計劃用15年時間,出版從吐蕃時期至西藏和平...

山西古籍的保護與傳承

燦爛的三晉文化為山西留下了上百萬冊珍貴古籍,其數量和質量都位居全國前列,這些浩如煙海的古籍善本既是三晉悠久歷史的驕傲,同時也意味著山西古籍普查保護和研究的任務艱巨並且緊迫。近日,記者來到山西省古...

國家農業圖書館總體概況介紹

國家農業圖書館作為國家唯一重點支持的國家級農業圖書館,擁有全國最豐富的農業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是國家農業科學數據中心。現有館藏文獻210餘萬冊,33萬餘種。其中中外文圖書31萬餘冊,25萬餘種;...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工作成果展 昨日開幕

本報訊 記者李越報導 由國家圖書館主辦,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和遼寧省圖書館共同承辦的「傳承文明,服務社會——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工作成果展」昨日在遼寧省圖書館開幕。 據介紹,縮微技術是通過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