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可不止是「鬼節」哦,有哪些文化內涵?又有什麼忌諱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與除夕、清明、重陽同為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七月原是小秋,一些農作物成熟了。

我國自古講究孝道,作物成熟了首先要向祖先匯報,讓祖先嘗嘗新。

於是民間在七月有祭祀祖先的慣例,用新米等祭供。

《韓詩外傳》道「鬼者,歸也」。

對於古人來說,鬼是生命的回歸,但並不是終結。

慎終追遠,是古代中國的傳統。

跳脫對鬼魂的偏見,才能真正理解傳統文化中中元節追念先祖、發揚孝道、樂善好施的內涵。

節日由來

中元節是一個佛道兩家和民間共同擁有的重要節日,以前,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4大祭祖節日。

道家說

道家有三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生日分別對應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和十月十五下元節。

傳說地官掌管地獄之門,中元節當天地獄之門大開,已故先祖可與人間家人團圓。

因此在中元節這一天,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民間要設道場、放饅頭、祭祖、上墳,並點燃荷燈為王者照亮回家之路。

道場超度亡魂,也救濟無主孤魂和戰爭死難者。

中國道教全年的法事盛會有三次,合稱為「三元」。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是天官紫微大帝賜福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稱「中元」,是地官清虛大帝赦罪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是水官洞陰大帝解厄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道教的中元普度則是為亡魂赦罪,除了法會外,為了「管理"孤魂野鬼,會紙紮大士爺、山神、土地神及眾護法神,兩側紙厝"同歸所"供奉一般孤魂野鬼,"翰林所"專供讀書人和有功名的鬼魂棲息。

而中元普度供品除了一般食品外,還有平常少見的"摩訶"、"必桃"。

摩訶的外型有點像荷花,意思是普度眾生接引好兄弟之意,而 「必桃」則是有替好兄弟「做壽」的用意,因必桃蒸熟後會裂開,取閩南語的諧音就稱為「必桃"。

佛家說

佛家又稱中元節為「盂蘭盆節」,傳說盂蘭盆可解先亡倒懸之苦。

「盂蘭盆會」則是依據西晉竺法護譯的《佛說盂蘭盆經》而舉行的超度祖先的佛事。

傳說釋迦牟尼徒兒目連挂念死去的母親,用天眼通看到母親在地府變成餓鬼。

目連運用法力給母親送飯菜,但是飯菜一到嘴邊就立即化為火焰。

於是目連聯合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祭拜儀式超度一眾亡魂,也讓母親脫離餓鬼道。

後來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到農曆七月中,人們宰雞殺鴨,祭拜地府出來的餓鬼,化解他們的怨氣,不致貽害人間。

民間說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

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民間有個說法,去世的祖先在七月初被閻王釋放半個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的習俗。

過去,中元節家家戶戶不分貧富都要在家過節,或上墳祭拜,表示對先人的懷念。

據《吳郡歲華紀麗》記載:中元日,都在五更天用素菜祭祖,新亡者之家則更早。

富裕人家還延請和尚道士設壇打醮誦經,悼念先祖。

後來,祭祀儀式移至下午,除用酒菜等祭祀以外,還焚燒紙錢、錫箔等供先人在陰間享用。

過去,在中元節這天,有善心的人還會對那些沒有子嗣的孤魂野鬼進行祭祀,即所謂「祭無祀」。

中元養生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除了防暑外,還需注意祛濕。

祛濕的要點有三,一是適當運動,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不讓濕氣淤積在體內;二是避開潮濕、陰冷的環境,下雨天減少外出,保持室內空氣的對流;三是適量進薑湯,將體內濕氣逼散出來,還能預防感冒。

各地習俗

作為漢字文化圈各國的傳統節日,又經歷了歷史的演變,中元節在各地乃至各國都有著不一樣的習俗。

國內

山東省: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

江蘇省:吳縣居民中元節以錫箔折錠,沿路焚化,謂之「結鬼緣」。

四川省: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

浙江省:嘉善縣以中元節下雨為水稻豐收之兆。

桐廬縣民中元節晚上鳴鑼撒飯於野,稱之「施食」。

江西省:吉安人中元節焚紙錠,然而禁止孕婦摺紙錠。

據說孕婦折的紙錠,焚化後鬼拿不動,送到陰間也無益處。

雲南省:騰越人祭祖後焚包,又用黃瓜一隻,刻成船形,叫「黃瓜船」,與包一起焚化。

國外

泰國:農曆七月十五當天將會舉辦水燈節,人們放天燈為逝去 的亡靈祈福。

日本:盂蘭盆節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農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進行。

十三日前掃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

也有送中元禮物的習慣,民俗上也會眾人聚集,跳一種名曰「盆踴」的舞蹈。

日本人對盂蘭盆節很重視,現已成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公司一般都會放假一周左右,稱為「盆休」,很多出門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選擇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

朝鮮: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又稱「百中節」、「百種節」、「亡魂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中國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

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華人地區中,中元節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傳統習俗之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表演活動以娛樂鬼魂,當地福建人(閩南人)稱之為「七月歌台」或簡稱「歌台」。

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臨時舞台,加上音響設備以及燈光等裝飾,並在台下觀眾席擺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預留給「好兄弟」(鬼魂)的。

歌台表演通常安排於夜晚時分,台上表演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

馬來西亞: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地區中,當地人建立了新加坡華人相似的歌台文化。

放河燈

儘管各地習俗有所區別,但中元節畢竟是祭祖大節,最核心的還是祭祀習俗。

而在民間祭祀習俗中,最廣為人知、最共通的,大概要數放河燈了。

萬樹涼生霜氣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兒競把青荷葉,萬點銀花散火城。

——清代龐塏《長安雜興效竹枝體》

河燈也叫「荷花燈」。

人們在中元夜點燃河燈放入江河湖海,任其漂流。

關於放河燈的意義,有幾種說法。

一說人們認為應該張燈為鬼也慶祝節日,但人鬼有別,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因此上元張燈在陸地,中元張燈在水裡。

一說放河燈是為了普渡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蕭紅在《呼蘭河傳》中寫道: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

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放河燈大概為流離的孤魂們照亮了陰間到陽間的路。

施孤

「施孤」是以食用物品施給無主孤魂,使其儘早投胎轉生的儀式,整個七月都可擇日舉行。

潮俗每至此日,家家戶戶備肉、酒、米飯,香燭、銀紙、楮衣等祭品,或於自家門口,或集中於路旁野外,跪地持香,四方禮拜,並將香火插在祭品和溝邊路旁上,遍濟四方孤魂。

清乾隆《普寧縣誌》載:「俗謂祖考魂歸,咸具神衣、酒饌以薦,雖貧無敢缺。

」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

因七月暑盡,須更衣防寒,與人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相似,祖先亡魂,也須添衣。

中元節禁忌

一、夜晚12點後不要出門!

這個不多說,大家都知道。

二、別剪指甲!

據說鬼的都怕人身上的指甲角質類東西,如果剪掉他們怕的東西,他們就會欺負你了~

二、不要隨便拍別人肩膀

傳說:酉時就是17:00~19:00時,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四、不要游泳,潛泳一個瞢紮下去,可能就上不來了。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五、睡到半夜,不要起來小便或者四處張望

如果看到家裡有什麼東西,也不要慌張,裝作什麼都沒看到,然後繼續睡覺去。

六、午夜如果失眠了,千萬不要去看時鐘

可能看著看著時鐘,指針不動了,因為那時可能有什麼東西正在試圖將你趕出你的身體。

七、別說「鬼」字

中元節這天,據說鬼魂們會傾巢而出,尤其是寺廟和普渡法會的地方,往往是鬼魂最多的,而且中元節也不要亂說話,說不定鬼魂正從你的身邊經過呢~

八、別亂猜冥紙

路邊往往有燒紙的人,散落的冥紙不要亂踩,那是燒給鬼魂的錢財,往往會有鬼魂在幫撿拾,如果你踩到他們的東西,他們不高興也是很容易聯想到的~

九、忌半夜晾衣服

濕的衣服上會吸附游離的電波,半夜晾衣服就想是在設陷阱抓鬼魂,他不找你事兒找誰呢?

十、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

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十一、不可吹口哨

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經過墳地時,口中要不斷默念「對不起,打擾了!」並保持肅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對好兄弟的尊重。

十二、床頭不掛風鈴

因風鈴會招陰;也不玩碟仙 。

住家門口前別種容易卡陰的榕樹,另外屋子內也別亂掛風鈴,不玩碟仙、不上陰廟,這樣可以減少陰靈上身的可能。

十三、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亂隨便撿起來

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因為這些錢可能是好兄弟們的,要不然這些就是冥婚招親用的。

十四、別亂靠牆休息

沒事不要亂靠牆,因為好兄弟平時最喜歡依附在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鬼上身。

十五、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連名帶姓的直呼別人名字,否則一旦給好兄弟聽到後,會趁機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時若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時,也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

((轉自:簡書,醫容嚴選))

望鄉台山望故鄉,奈何橋頭孟婆湯。

莫問三生石上姓,黃泉路上食尚饗。

人間有思黃泉客,冥冥莫戀世花香。

中元時節焚紙火,儘是哀寄滿城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元節:對於「鬼」,你了解多少?

今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鬼節」。自古以來,對於談「鬼」色變的百姓們來說,中元節註定是個有諸多忌諱的日子。比如不能回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中間……但除了這些忌諱,你知道中元節究竟...

鬼節的來歷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

歲時節日:中元節

2017年9月5日,農曆七月十五,道家稱之為中元節。「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主要是祭祀祖先,在民間又稱「鬼節」。佛教傳入後因盂蘭盆會又稱盂蘭盆節,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枝上的蝙...

七月十五話中元

中元節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中元節祭祀祖先要注意...

那些你所不知道的中元節情懷

中元節,可不只僅僅只有祭拜祖先呦!《中元夜》(唐)李郢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紅燭影回仙態近,翠環光動見人多。香飄彩殿凝蘭麝,露繞青衣雜綺羅。湘水夜空巫峽遠,不知歸路欲如何。同學們知道中...

中元節知識大盤點:來歷、傳說、習俗、禁忌

中元節是什麼節?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要上...

中元節習俗和小故事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

禪論|中國傳統節日——中元節

中元節 ,俗稱 鬼節 、七月半、 施孤 、地官節或 齋孤 ,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與上元節、 下元節 合稱三元。是流行於 漢字文化圈 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