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民國詩詞學高端論壇」會議紀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劉星)11月5日,「2016民國詩詞學高端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民國詩詞學研究」、「民國舊體文學文獻及其電子資源問題」、「民國詩詞學相關成果及其出版」、「民國新、舊文學關係」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民國詩詞越來越受到學界重視
中華詩詞研究院副院長楊志新在致辭中表示,從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來看,民國的確是個大時代;從詩詞學發展的角度來看,民國也是一個以詩詞凝聚國魂的年代。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把研究重點放在這個時代,出了不少成果。
中華詩詞研究院非常關注民國時期的研究,目前正在開展「舊體詩詞史料的收集與整理課題」研究,主要目標就是按照詩學體例再出幾本選優的書。
真誠希望在座各位精誠合作,一起推動民國詩詞學的研究和史料整理,以此助力我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在致辭中說到,詩詞是時代的產物,詩人是時代的歌手。
民國古典詩詞同樣也是歲月的律動,是歷史洪流中的波濤與浪花。
我們回顧民國時期,研究它的古典詩詞,絕不僅僅是對詩詞藝術的鑑賞和玩味,更是在觸摸那個時代的脈搏,懷念或者觸動那些留下不朽或者是災難歲月的印痕。
也有人認為詩歌就是詩人心靈的獨白,是個人情緒的釋放。
這話表面上看起來也不錯,但卻忽略了個人與時代的關係,忽視了人的社會屬性和群體意識的存在。
這樣的認識和實踐,實際上是對詩歌本質價值的蔑視和背離,也是一種褻瀆。
但是,當下此種理論與實踐還很時尚,並且左右著創作。
今天的論壇,也是對詩詞創作中的正本清源。
中央文史館館員趙仁珪在發言中指出,現當代詩詞的研究長期以來比較受到冷落,今天有這麼多的專家學者熱情踴躍地來參加這次會議,說明對於民國詩詞的研究,在社會和學界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也是令人振奮的一件事。
說明我們的詩詞研究正在不斷的拓展、正在逐漸的填補原來詩詞研究所出現的一些空白。
從今天開會要討論的這些課題,比如說《民國詩詞編年敘錄》《民國舊體文學史料叢刊》《民國詩詞叢刊》等等,都是對當代詩詞史料的整理。
出現這個局面非常值得慶幸、值得肯定。
它說明我們學界摒棄了社會上的一些浮躁之風,扎紮實實地從基礎來起步。
文學史階段劃分不應「一刀切」
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莫礪鋒表示,對於一項學術工作的推進,一個是有新觀念,一個是有新資料。
關於民國詩詞的材料一直都在,但是長期以來得不到任何人的關注,所以塵封數年也就成為史料了。
現在把它發掘出來,進行一個資料的整理編撰,將來肯定會推動學術上的進步。
所謂的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都是人為劃分的,而一刀切在哪裡,本來就沒有客觀上的合理性。
古代文學研究者希望擴展到民國時期是合理的。
第二,關於民國詩詞入史的問題,長期以來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其實完全沒必要焦慮,假如這些作品有價值,那麼它當然客觀存在,假如沒有價值,通過研究把它搞清楚,這本來也是學術的一個目標。
更何況,民國時期的那一代文人,不管是舊文人還是新作家,有幾個人不寫舊體詩詞?所以儘管這部分作品可能不能很好地表現當時時代潮流,但是對於文人內心比較隱秘的情感和感受的抒發,是很有價值的。
所以研究民國詩詞的人,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來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朱萬曙教授表達了參加此次論壇的三個感想:第一,民國文人以及他們的生活狀態現在是學界的一個熱點,舊體詩詞寫作是他們生活狀態的一部分,我們從舊體詩詞創作中留存的一些文獻中,可以回望當時民國文人的生活狀態、心理狀態以及文化情趣,這可能對我們今天理解民國文人大有好處。
第二,民國詩詞的研究必然牽涉到文學史的問題,如果從時段來講,現代文學完全應該要把舊體詩詞納入自己的文學史的敘述內容之中,但是我們的現代文學史基本上不說。
如果打破時段,舊體詩詞從文體上是古代文學的一個延伸,那也應該要算在古代文學裡面。
民國舊體詩詞研究長期以來之所以受冷落,就是受到這樣一種機械的文學史觀支配的結果。
在文學史上應該怎樣來重新審視這一文學遺產呢?這個需要學界共同思考和努力。
第三,民國詩詞的研究實際上空間非常大,有作家作品的研究,有不同地域的研究,有流派的研究。
學界只要展開研究就一定能夠把這個領域做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民國文獻資料整理開發初具規模
國家圖書出版社編輯總監廖生訓在發言中表示,國家圖書出版社背靠國家圖書館和一些重要的藏書機構。
所以,在文獻的收集和整理上有一些先天的優勢。
2013年出版了《清末民國舊體詩詞結社文獻彙編》,今年7月又編輯出版了《民國舊體文學研究》第一輯,主要刊登與民國舊體文學文化相關的各種文獻、史料論述,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民國舊體文學的話語平台,來積極推進民國舊體文學的深入研究與發展。
這次論壇上發布的《民國詞集叢刊》,一共32冊,這是南京師範大學曹辛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民國詞集編年敘錄與提要》的重要階段成果,也是中華詩詞研究院支持的一個重要成果,是第一次對民國詞集進行大規模的系統梳理,共收錄了249位民國詞人的276部詞集。
從時間跨度上講,涉及到民國時期的四代詞人;從地域的分布來說,所選詞集涉及全國各個地區詞人的重要詞作。
從版本來說,包括刻本、鉛印本、活字本、石印本、油印本、稿抄本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本文獻。
除了圖書的出版之外,國家圖書出版社在民國文獻資料的整理開發上,還做了一個民國文獻總庫的資料庫,計劃是要把民國時期的圖書、檔案、期刊等所有文獻類型的資料匯總起來,目前資料庫里關於民國的圖書已經有10萬冊。
普及化也是經典化的一個過程
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兆鵬在發言中表示,普及化其實也是經典化的一個過程,唐詩宋詞的經典化都跟歷來的普及是分不開的。
現在提到唐詩宋詞,每個人都能夠舉出自己心目中的經典,但是說到民國的作品,雖然知道一些名人,但是說到名作,似乎還沒達到那個層次。
因此學界也需要通過普及民國舊體文學來實現民國舊體文學的經典化。
其次,民國文獻的整理紙本最好都能夠實現電子化,國家圖書館民國圖書資料庫的檢索功能比較全了,但可以進一步擴大。
目前這個檢索還只有書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地、出版時間、關鍵詞這6個方面的檢索,是否能夠實現同位語的檢索呢?當查到一個作家的作品資料時,能不能立馬就關聯到有關該作品的評論?期待這個資料庫今後不僅是能夠實現關鍵詞的檢索,也能夠實現同位語和觀點檢索,而且能夠有統計的功能。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鵬表示,長期以來我們的現代文學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偏差,一是重視白話文學而忽視文言文學;二是重視革命文學,忽略不革命的舊體文學,三是受西方四分法的影響,重視小說、戲劇、詩歌、散文,忽視了四分法之外的文體。
所以,研究民國舊體文學,對糾正以上三方面會起到良好作用,對於我們熟悉整個民國社會、歷史文化以及新舊文學的關係都有幫助。
對於民國舊體文學研究,陶文鵬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是必須要編排經典作品,做好民國舊體文學的普及化工作,如《民國詩三百首》《民國詞三百首》等,將詩和詞分開編寫,再按照文、賦等一一排下去,以此來吸引大家。
第二,文獻研究整理應該打頭,但與此同時不要放棄學術研究,應該兩條腿走路,使理論研究與文獻研究緊密聯繫在一起。
第三,就是普及工作跟學術研究也要兩條腿走路。
在收集整理數據的時候可以力求齊全,但是在編大系時就不要太過分貪多,需要分清輕重緩急,先挑精品。
此外,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傅康生、南京師範大學民國舊體文學文化研究所所長曹辛華、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海明、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趙生群、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劍、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杜曉勤、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解志熙、東北師範大學古籍所曹書傑、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編審李琳、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等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為民國詩詞學的研究建言獻策。
東亞漢文文獻有待進一步研究
直到今天,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往往依舊滿足於「汗牛充棟」的中國史料,似乎理解中國只能去中國文獻中尋找。復旦大學葛兆光教授及其所在的文史研究院一直期待那些被「減去」的中國歷史在周邊的眼睛中重新浮現。...
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討會舉行
由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史料研究分會和濟南大學主辦,濟南大學文學院等單位承辦的「第四屆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山東蓬萊召開,來自海內外的9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共...
簡帛文獻充實古代文學史研究
19世紀下半葉以來,大量簡牘帛書陸續出土,簡帛文獻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其中不少具有文學性的簡帛文獻成為古代文學研究者的「新寵」。正如王國維先生所道,「古來大學問,大都由於新發現」。大批佚失的文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