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帛文獻充實古代文學史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世紀下半葉以來,大量簡牘帛書陸續出土,簡帛文獻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其中不少具有文學性的簡帛文獻成為古代文學研究者的「新寵」。

正如王國維先生所道,「古來大學問,大都由於新發現」。

大批佚失的文學作品的重新發現,為文學史研究起到了重要的補白作用。

一批針對簡帛文學研究成果的問世,更是豐富了我們對中國古代文學的認知。

簡帛文獻催生新課題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等新出土文獻的發布,立即吸引了學術界的目光。

濟南大學山東省出土文獻與文學研究基地主任蔡先金難掩興奮,「這些新材料必然有助於我們加深對先秦兩漢文學的研究。

百年來,簡帛的出土數量已超30萬枚(件)。

而每一次新出土簡帛文獻的面世,總能帶來新課題,催生新的學術增長點。

「簡帛文學文獻主要指出土簡牘帛書中文學性較強的文獻。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廖名春告訴記者,先秦兩漢文學的主要文學體裁,在現有簡帛中都有發現,比如詩、賦、散文、神話乃至小說等。

據蔡先金團隊初步統計,目前有近300種簡帛文學文獻。

「這些文獻就是簡帛文學研究的對象,時間跨度為先秦兩漢魏晉,有楚簡、秦簡、漢簡、吳簡、楚帛書、馬王堆帛書等。

這些簡帛文獻進入文學研究者視野,其文學價值得到重新發現。

正如蔡先金所言,簡帛文獻展示的文學世界是「尋找回來的世界」。

「簡帛文學充實了上古文學研究的內容,為研究帶來了新的契機,提供了新的視角,大批早已佚失的文學作品的重新發現,不僅補充了新的文學史料,甚至改變了我們對以往文學史的認識。

致力於漢賦研究的西華師範大學國學院院長伏俊璉,在對甘肅敦煌出土的西漢簡本「韓朋故事」、江蘇連雲港東海縣出土的西漢簡本《神烏傅(賦)》、北大簡中的《妄稽》進行研究時發現,這些語言通俗而且有故事性的「俗賦」不同於學界熟知的「深覆典雅」的漢代文人大賦,但這種形式的漢賦從漢至唐一直流傳,不過由於文人關注不夠,大量作品散佚不存而不為後世文學研究者所知。

這樣一條俗賦線索,可以為文學史上一些通俗敘事詩類作品做合理說明。

重視理論思考與研究方法創新

西北出土的漢晉木簡受到羅振玉與王國維的高度重視。

伏俊璉告訴記者,《流沙墜簡》(1914)是現代簡牘學的開創之作。

廖名春認為,現代意義上的簡帛文學文獻,較早見於國內學者對20世紀初考古學家斯坦因發現的漢簡上八言八句的騷體詩進行的初步釋讀和研究。

在伏俊璉看來,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簡帛文學研究,大部分夾雜在簡帛佚籍、社會經濟法制文書的綜合研究中,嚴格意義上的簡帛文學研究則比較晚。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界對簡帛文學研究的自覺意識增強,如李學勤關於放馬灘秦簡《墓主記》和中國志怪小說史的研究,趙逵夫關於西漢帛書《相馬經》與楚辭關係的研究。

新時期,大批戰國秦漢時期的簡帛文學文獻出土,如阜陽漢簡《詩經》、尹灣漢簡《神烏賦》、上博簡《孔子詩論》、清華簡《耆夜》《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北大漢簡《妄稽》和《反淫》等。

「學術界古文字、出土文獻、古代文學等領域學者,立足各自學術背景對這些簡帛文學文獻進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研究。

」廖名春說,除文字訓詁層面,學界注意「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在文學史的視野下深入研究這些簡帛文獻。

這種學術自覺還體現在方法論的自覺。

蔡先金提出,在簡帛文學研究中,應該注意理論思考與研究方法的創新,既要遵循文學研究傳統,又要借鑑相關學科新的理論與方法;既要防止以後出材料去證前期文獻,又要防止不尊重傳世文獻價值的孤證。

在具體研究方法上可以採取文獻整理法、二重證據法、歸納分析法,以及吸取古典文獻學、文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字學等跨學科研究法。

系統整理研究簡帛文獻

近年來,簡帛學研究可謂熱鬧非凡。

據伏俊璉介紹,首先是很多研究平台得以建立,全國的簡帛研究中心(出土文獻研究中心)不下數十家;其次是有了諸多發表成果的學術陣地,像武漢大學《簡帛》、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西華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特色文獻研究》、濟南大學《中國簡帛學刊》等。

針對當前熱鬧之下的簡帛學研究,學者也對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議。

「簡帛學是比較專門的學問,研究者除古代文史研究的一般素養外,還要求能識讀原文的專業能力。

尤其是研究先秦西漢簡帛,更要求具有古文字學的專門知識。

但當前研究隊伍中能識讀簡帛文字的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是根據已有的釋文來做研究。

」伏俊璉說。

準確的文本訓釋對於把握其文學性意義重大,否則將會影響對其文學性的理解和認識。

蔡先金介紹,其研究團隊所致力的工作就是通過深入研究並吸收學界最新成果,以集釋和箋注的形式,最終形成《楚簡帛文學文獻集成校注》《秦簡文學文獻集成校注》《漢簡帛文學文獻集成校注》,為學界提供相對統一、權威的文本。

在受訪學者看來,未來簡帛文學的研究大有可為。

由蔡先金領銜主持的2015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中華簡帛文學文獻集成及綜合研究」將首次對現有簡帛文學文獻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與研究,在研究中建立詩賦、散文、神話小說等文體分類研究框架體系。

作為其中的成果,《簡帛文學詞典》《簡帛文學作品選》即將出版。

伏俊璉對以這一課題為代表的簡帛文學研究表示期待,「希望課題對簡帛文獻中的文學作品、文學材料進行系統的鉤稽和梳理,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全面匯集,並進行校注,形成簡帛文學的集大成之作。

」日前,由蔡先金申報的「簡帛文學研究」入選「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出版

本報訊 (記者章紅雨)11月8日,國家出版基金項目《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由中華書局在上海首發。至此,歷經40年幾代學人的共同努力,埋藏於地下2000多年的馬王堆所有簡帛圖版終於完整示人。 1...

堅守經世致用的學術傳統

中國古代學術有「經世致用」的傳統,文學研究自然也不例外。錢穆曾經對乾嘉以來的訓詁、考據進行深入反思,他極力反對那種「永遠是一些竹頭木屑之收藏,永遠無一間半架真建築」的「搜集資料」法。姚永朴針對...

方旭東:影響思想史的20世紀出土古書

20世紀最後幾十年,中國思想史研究一方面繼續受到西方學術的滋養,另一方面也開始分享由於大量出土古書發現所帶來的收穫。從70年代的馬王堆帛書到90年代的郭店楚墓竹簡,每一次重大發現都在思想史界掀...

450件秦漢簡牘亮相中原展「簡牘書風」

中新社鄭州9月27日電 (記者 李貴剛)450件秦漢簡牘文物和78件中國當代簡牘書法作品27日亮相河南鄭州,向世人展示「簡牘書風」。主辦方稱,自20世紀初以來,包括內蒙古、陝西、甘肅、青海、新疆...

「2016民國詩詞學高端論壇」會議紀要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劉星)11月5日,「2016民國詩詞學高端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民國詩詞學研究」、「民國舊體文學文獻及其電子資源問題」、「民國詩詞學相關成果及其出版」...

「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蘭召開

8月17日,「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系列活動——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寧臥莊賓館開幕。會議由甘肅省文物局主辦,甘肅簡牘博物館、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中國...

日本學者重視中國出土文獻

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中國學界開始大量搜集、研究甲骨文時,日本的學者起初多不相信這東西的真實性。有一位叫做林泰輔的學者,卻認定這是珍貴資料,並開始以實證主義方法進行考察。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引起...

史料研究要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

內容摘要:作者簡介:中國社會科學網山東訊(記者張杰)8月20日,記者從濟南大學獲悉,近日,由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史料研究分會主辦,濟南大學文學院、濟南大學出土文獻與文學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的「...

經典|四古本《老子》研究漸趨深入

「四古本」《老子》分別為:1973年初出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和乙本,1993年出土的荊門郭店楚簡《老子》甲、乙、丙三組,以及2009年北京大學藏西漢竹簡《老子》。

簡帛學:古代文史研究的新增長點

【中國話語 傳薪絕學】簡帛是簡牘和帛書的合稱,簡與牘都是用竹或木製作而成,窄長的稱為簡,大塊的稱為牘,帛則是白色的絲織品。簡帛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中國最主要的書寫材料,戰國時期的《墨子》一書中曾兩次...

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討會舉行

由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史料研究分會和濟南大學主辦,濟南大學文學院等單位承辦的「第四屆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山東蓬萊召開,來自海內外的9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本次會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