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特刊:回顧漢代勞模,如何成就今天「天府之國」輝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日將盡,成都的天氣乍暖還寒,在細雨與艷陽的交替中,五一勞動節如約而至。

勞動節並不止是一個小長假,這個世界性的節日背後,是對所有勞動者的讚美與肯定,正是在不斷的勞動中,人類才砥礪前行,創造出輝煌的文明。

成都自然也是如此,作為古老的天府之國,在漢代時就憑藉繁華「列備五都」,到唐朝時更是有「揚一益二」的美譽,這都是古代勞動人民辛勞和智慧的成果。

在成都博物館裡的「裴君碑」「李君碑」,就有成都「列備五都」的文字記載,還有不少的展品,都生動傳神地重現了古代日常勞動的場景

繁華似錦

頂級織造業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桑和絲織的國家,四川古代絲織業更是高度發達,西漢時期,就能夠生產華麗的蜀錦。

成博2樓展出的四部勾綜提花織機模型,出土於老官山漢墓,用竹木製成,是按照原織機製作的縮小模型,它們一大三小,結構複雜精巧,保存完整,出土時上面還殘存有絲線和染料。

織機旁邊還有15個彩繪木俑,木俑們擺出各種紡織的造型,或站或坐,推測應該是操作織機的織工們。

這說明,在西漢年間,成都的紡織業就已經進入了作坊式的生產階段,有相當多的人都以此為生,通過這些,我們實在不難想像當時蜀錦行業的繁榮。

勤勞致富

田園眾生相

畫像磚是一種用於裝飾的以淺浮雕和線條來表現的圖像磚。

兩漢時期,畫像磚十分盛行,廣泛用於建築及墓葬中。

在這些磚石上,人們刻繪了各種圖像,其中也包括日常勞作的場景。

成博展出的幾塊畫像磚和畫像石,有部分來自曾家包漢墓,上面清晰地展示了人們狩獵、釀酒、舂米、耕作、收穫等莊園生活場景,整個畫面線條簡單流暢,生動形象,顯出一派繁忙興旺、生機盎然的景象。

製鹽有一套

成都之所以為天府之國,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平原沃野,不僅產出豐富,而且手工業也十分發達,製鹽業、冶鐵業都發展得較早,井鹽生產可追溯到戰國末期。

曾家包漢墓還出土了一塊畫像磚,上面真實反映了漢代鹽場作業的場景,三層的高架,大口的鹽井,五口鹽鍋內正煮著鹽水,工人們熱火朝天又配合熟練地工作著。

在煮鹽之後,人們會使用「牢盆」進行計量,牢盆由官府鑄造,漢代鹽戶需從官府領取牢盆後方能進行鹽業生產。

這種牢盆在展廳也有實物展出,它由生鐵鑄造,器形規整,盆內有漢隸字體「廿五石」為計量單位,約為現在一千五百斤左右,這是能夠充分反映漢代井鹽生產的文物資料。

如果各位朋友還想知道,古蜀人是如何通過一代代人的勤勞辛苦、聰明才智創造出讓我們這些後人足以驕傲的燦爛文明的,就來成博親眼看一看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失傳千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都「復活」

新華社成都9月16日專電(記者童方)穿著漢服的織女,從容自如地一腳踩踏板,一手拋梭引緯,梭過之後,居然花現,錦面上出現「世毋極錦宜二親傳子孫」錦圖案……15日晚,失傳千餘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

成博絲路展:巧奪天工的蜀錦是怎樣煉成的?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2日訊(記者 江瑤)這段時間,成都博物館的絲路大展持續火熱中,不少觀眾來成博知道了好多馳名商標:作為敦煌名片的「飛天」,出品必屬精品的「翟家窟」。但是,你們聽說過「蜀郡造」嗎...

出土漢簡有望豐富中醫學史

在新近開館的成都博物館,出土於成都老官山漢墓的蜀錦提花機模型、人體經穴漆木俑、醫簡等文物,是該館的明星展品。經過3年多時間,老官山漢墓醫簡的校釋工作已近完成。整理者將推出一部校釋,也將完成一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