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絲路展:巧奪天工的蜀錦是怎樣煉成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2日訊(記者 江瑤)這段時間,成都博物館的絲路大展持續火熱中,不少觀眾來成博知道了好多馳名商標:作為敦煌名片的「飛天」,出品必屬精品的「翟家窟」。
但是,你們聽說過「蜀郡造」嗎?
作為蜀地的馳名商標,該標籤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註冊」,今天,為大家介紹「蜀郡造」旗下最受歡迎的人氣產品——蜀錦。
說起蜀錦,離不開蜀地,為什麼偏偏是蜀地出了這麼好的錦呢?我們還是先從原材料說起吧。
沃野千里,氣候溫濕的天府之國非常適合養殖蠶,早在新石器時期,老祖先們就享受到了蠶絲帶來的好處,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對蠶的崇拜,所以他們在一些祭祀中刻畫和塑造蠶的形象來表示自己的敬意,甚至連取名也是因為蜀字的甲骨文就像一個人在整理桑蠶而稱作蜀國,同時,作為原材料「供貨商」的蠶蟲也為蜀錦技藝的萌芽鋪墊好了溫床。
就在這樣一個全民尚蠶的氛圍里,蜀錦在戰國時期的紛亂中誕生了。
蜀錦
古代蜀人選用最好的天然材料,用智慧和勤勞創造出了這樣精美的產品,使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早飼養家蠶,發明繅絲和織綢的國家。
我們可能很難考據戰國時期的人們對蠶的了解程度,但是從這件漢代的鎏金銅蠶可以看出漢代人已經對養殖蠶有了足夠的心得。
鎏金銅蠶
鎏金銅蠶,全身首尾共計九個腹節,胸腳、腹腳、尾腳均完整,體態為仰頭或吐絲狀,製作精緻,造型逼真。
這足以說明當時人們通過蠶桑生產已熟悉蠶的生理結構,對於原材料的採集工藝也有了成熟的套路。
此時正是蜀錦「發跡」的漢唐時期,蜀錦坐上中國名錦的第一把交椅,開啟了自己的黃金時代。
養蠶獲得原材料固然很重要,但是要把它們組合起來,形成絲織品,可就要考古代工匠們的技藝和智慧了。
兩漢時期成都經濟繁榮,號稱「天府」,「列備五都」,迎來絲織業發展的高峰,紡織工藝已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而這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與工藝水平在全世界都為罕見。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先看這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膊吧。
這件漢晉時期的護膊採用經線提花的織造方法製作,以寶藍、絳紅、草綠、明黃和白色等五組色經織出星紋、雲紋、孔雀、仙鶴、辟邪和虎紋,其花紋之間貫穿兩排隸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了天相,同時寄予了美好的寓意。
本次展出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膊是複製品,儘管現在的人已經盡力去重現這件文物的風采,但是卻還是和原件有一定的區別,從這一點足以見得其工藝水平之高超,而上面用文字所記載的五星聚集的天文奇觀也為後人研究留下了依據。
不僅是天文學,在蜀錦的紋樣和繡字中,我們還能看到歷史的痕跡。
「千秋萬歲宜子孫」錦枕
與 「千秋萬歲宜子孫」錦枕同時出土的還有一件「王侯合昏千秋萬歲宜子孫」錦被,它們共同講述了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劉備的兒子劉禪(王)與張飛(封西鄉侯,死後追封桓侯)的女兒合婚,而後半段的文字則是古人對此的美好祝福。
這件蜀錦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一樣,不僅承載著蜀地精湛的技藝,還將一段的過往融合在了絲綢之上,留給後人一個了解古代歷史的憑證。
這些蜀錦都是從錦官城裡日夜不休的織機中誕生而來的。
為了完成如此卓越的設計,蜀地製造出了中國也是世界古代科技的偉大發明——織機。
老官山織機
2013年在成都老官山出土四部西漢織機模型,應是文獻記載中的漢代蜀錦織機模型,也是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提花織機模型,代表了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紡織、織錦技術的最高水平。
而為了製造前文提到的兩種頗為複雜的產品,蜀地製造出了不少專門「攻克」這種技術難題的織錦機,如多綜多躡織機。
這是一個十分神奇的機器。
它像是電腦一樣將所需的紋樣進行「編程」,那些複雜的操作成為了黑匣子裡的程序,這使得織機的操作變得十分簡單,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能夠順利上手。
近代才能做到的數字信息科技在遙遠的中國古代就已經被古人創造了出來,實為令人驚嘆。
那時候的人們用簡單的木頭就做出了這麼多能夠加快生產速度的機器,絲毫不遜色於現在的電子設備!
面料過關,織造細心只是蜀錦最基本的製造要求,這些因素使得蜀錦在漢代備受歡迎,其地位達到了前人未有的高度。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河南道的開闢帶給了蜀錦更多向外流通的機會。
這條長江以南的商道溝通著蜀國與外界,使得蜀錦聲名遠播。
在今天的考古發現中,這條河南道上的蜀錦出土數量是非常之多的。
而到了唐代,絲綢之路的繁榮讓更多的文化和藝術得到交流,蜀錦的製造商們開始思考應該如何延續蜀錦的「生命力」。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他們開始大量吸收通過商道傳來的外來文化並不斷創新。
下面,就來列舉幾例來讓大家「驗貨」,看看有沒有言過其實。
這一件是來自唐代的「黃地花瓣團窠鷹紋錦」。
在那個時候,蜀錦圖樣深受西域影響,這件蜀錦上的聯珠紋是唐代紋樣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
大家注意到了在團紋四周上那像是聯珠一樣的小圈圈了嗎?這就是源於波斯薩珊王朝的聯珠紋,也是讓整個產品呈現出異域風情的關鍵元素。
實際上,這種連珠紋的存在已經很久了,但是能讓這種花樣與花和獸相結合,成為另一種絕美紋樣的人卻在唐代初期才出現。
他就是竇師綸。
唐代初期,時任益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的竇師綸對蜀錦紋樣動了心思。
他在傳統蜀錦製造藝術之上,融合吸收外來的紋飾特點創造了一系列新的蜀錦紋樣,這些紋樣新奇好看,風靡一時。
因竇師綸封「陵陽公」,所以這些「橫空出世」的蜀錦紋樣也被稱之為「陵陽公樣」。
陵陽公樣的主要花式有瑞錦(多面放射對稱的變體花卉)、對雉、斗羊、翔鳳、游麟等等,一方面突破了六朝的傳統紋樣,使得紋樣更加長彩奇麗,另一方面也不同於波斯、粟特紋樣的單調、靜止,穿插組合祥禽瑞獸、寶相花鳥,使得圖案更加更加活潑而富有生氣。
黃地刺繡寶相花紋鞍韉
本次展品中有一件「黃地刺繡寶相花紋鞍韉」,它雖然不是蜀錦,但是這種以刺繡的方式來表現寶相花的形態的方式與同時期的蜀錦寶相花的形象非常相似,大家可以從這件展品中對陵陽公樣的精美有所認識。
如果您覺得蜀地盛產蜀錦,所以成都能出土大量文物的話,那您一定會大跌眼鏡。
以上提到的蜀錦都不是從成都出土的!而且在成都幾乎沒有保存下完整的蜀錦。
這是為什麼呢?
一開頭就說了,這裡氣候溫和濕潤適合養蠶,但是這樣的環境卻非常不利於織錦保存,而在新疆這種乾燥的地方,蜀錦就得以「倖存」。
黃色龍紋綺
本次展出的有一件出土於新疆的 「黃色龍紋綺」就是「倖存者」之一。
和它一模一樣的另一件蜀錦上有一小布條,上面寫著 「雙流」字樣——沒錯,那就是咱們成都雙流的標誌,這也是蜀錦在漢代存在並遠銷西域的最好證明。
這件代表陵陽公樣的最高水準的錦緞是一件標準的唐代蜀錦,其圖樣為聯珠紋中配上兩條對稱的龍,圖案簡練,給人以靜中有動之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寶相花紋飾。
這是魏晉南北朝以來伴隨佛教盛行的流行圖案,在隋唐時期風靡一時。
寶相花紋飾被廣泛應用於織錦、銅鏡以及瓷器的裝飾上,含有吉祥、美滿的寓意。
古代的成都位於南方、北方、海上三條絲綢之路的交匯處,商旅來往頻繁,商人們看到世界頂級水平絲織品,毫不猶豫帶回去做買賣,蜀錦的名氣開始漸漸遠播。
而從未見過如此精美花樣的西域小夥伴們驚呆了,紛紛發來訂單,一時之間三條絲綢之路上都能看見蜀錦商人的身影,大家都賺得盆滿缽滿。
蜀地的織錦技術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巧奪天工,精心製作。
這是「蜀郡造」的品牌理念,也是蜀錦能夠深受人們喜愛的核心原因。
而將這個品牌上升到「國際潮牌」地位的功臣正是這條承載著中西交流任務的偉大商道。
而這條商道被現代的考古學家命名為絲綢之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蜀錦給它帶來的無限活力。
(圖片由成都博物館提供)
失傳千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都「復活」
新華社成都9月16日專電(記者童方)穿著漢服的織女,從容自如地一腳踩踏板,一手拋梭引緯,梭過之後,居然花現,錦面上出現「世毋極錦宜二親傳子孫」錦圖案……15日晚,失傳千餘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
中國四大名錦之蜀錦|西行探寶
原創 西行 蜀錦,專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區)生產的絲織提花織錦。蜀錦多用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用經線起花,運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用幾何圖案組織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錦是「織彩為文」的彩色提花絲織品...
《漢武大帝》的五星出東方神秘預言,居然跟一塊織錦不謀而合
時光倒流回西漢年間……在一台3米高的大型紡織機前,機杼聲聲,一位長髮及腰的美麗織女手起手落之間,一段段華美如雲彩的蜀錦在織機下延伸著。2012 年至2013 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荊州文物保...
蜀錦的起源,歷史,傳承和發展
錦,專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區)生產的絲織提花織錦。四川古稱「蜀」、「蜀國」和「蠶叢之國」,這裡桑蠶絲綢業起源最早,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蜀錦興於春秋戰國而盛於漢唐,因產於蜀地而得名,在我國傳...
如果你了解了蜀錦,就了解了中國歷史!
春秋戰國至更早春秋戰國至甚至更早,就已經初步形成了「南方絲綢之路」,這條路上商人們把蜀錦和其他貨物銷往印度、緬甸,繼而又轉運中亞。從成都出發至印度的一段被稱為「蜀身毒道」,由於它始於絲織業發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