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縣民間習俗:七月十五放河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房縣的歷史文化,七月十五放河燈這一民間風俗不可不提。

七月十五是月半,七月半放拯祭,是房縣千百年來一大民俗。

七月半也是傳統的中元節。

據清同治(1862年)《房縣誌》卷十一《風俗》記載:中元節、道書為地官赦罪之辰。

僧家舉盂蘭會,建施捨台,放河燈,以照幽暝,謂之《餓鬼》。

俗於是日接女子歸寧,作暝袱,包錢紙和漿粥,夜靜以灰畫圈於門外,澆焚文,以祀祖先。

七月半放拯祭,是比清明節還要隆重的祭祀節氣。

房陵古地,忠孝名區。

「蕭蕭松檜,周太師之采邑:鬱郁松篁,漢尚書之故里」《房縣誌》。

房縣古稱為忠孝名邦:忠有周朝太師尹吉甫,房縣人,孝有漢代太守黃香,世居房陵《襄陽郡志》。

房縣七月半興過鬼節的習俗遠朔到唐中宗李顯被貶到房陵州以後才興盛起來。

說到風俗,必有源頭。

關於七月半有很多的說法。

中元節的來歷

七月半又叫「中元節」,根據道家排列,一年中有十二個月,十二個月有十二個十五日,也叫圓月日,除開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以外,另外還分了三個「中元節」。

一年中的八月十五日正值中秋!時值秋高氣爽,天清月最圓之時,故又值秋收之時,中秋賞月作為一個季節的節日。

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

這三個節日的來歷是:道家傳說有一個叫陳子禱的人與龍王小姐結婚,婚後生的孩子分別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個節氣生下來的孩子分別稱為「天官」、「地官」、「水官」,主管人間賜福、赦罪、解厄。

所以正月十五鬧元霄是天官賜福的節日。

七月十五是地官「赦罪」的節日,在這一天中,所有死在陰間的中的各類鬼魂是赦罪的時間。

所以有七月初一鬼門開,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的說法。

一直到了七月三十晚上,所有的鬼都要收回到地獄去了。

關了鬼門以後,沒有回到地獄的鬼稱之為「遊魂鬼」。

這種遊魂鬼居住無定處,到外遊蕩,到了十月十五,民俗叫十月陰,要燒紙「射孤」就是把所有遊魂鬼再請進鬼門關去。

古來迷信,有人突然發病,在解釋不清的之時,就說撞上遊魂鬼了,就得燒紙錢去解。

房縣有把中藥渣子倒在十字路上的傳統習慣,就是用藥渣子治遊魂鬼的病。

燒紙的來歷

人死了以後,第一件事就要燒紙,叫做「倒頭紙」,為啥子要燒紙呢?

原來,早在東漢時期,蔡倫發明了造紙術,紙張的使用解決了人類一大困難,蔡倫的紙在陽間世界上賺足了很大一筆錢。

蔡倫的哥哥蔡莫,看到了弟弟造紙發了財,很眼紅,就和媳婦跟到弟弟學造紙。

蔡莫手藝還沒學到手,就急急忙忙回家開了造紙廠開張營業。

蔡莫造紙的技術不過關,造出來的紙太粗糙,投放市場以後,無人問津。

蔡莫在家中放聲大哭,驚動了街坊鄰居。

問蔡莫哭什麼?蔡莫說:「兩口子為造紙,貼了本錢,媳婦上弔死了。

」到了第二天,正是七月十五日,蔡莫一邊大哭,一邊把自己造出來的紙用火燒掉。

正在大家前來勸慰蔡莫之時,蔡莫的媳婦從床上甦醒過來。

大家感到很驚奇,蔡莫媳婦說:「我上弔死了以後,就到了陰間閻王爺那裡報到。

這時候,我丈夫燒的紙送到閻王爺面前,閻王爺看到這多的紙錢,馬上把我送回了陽間。

」閻王爺說:「陽間拿銅當錢,陰間用紙當錢。

」蔡莫媳婦一說,左鄰右居,街坊鄰居都信以為真,一傳十,十傳百,大家把蔡莫的紙搶購一空。

都給自己祖先燒紙送錢。

從此,「中元節」、「清明節」、「拾月陰」燒紙錢就從此傳開了。

七月半祭祀的由來

七月半祭祀最早來源於東漢時期,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佛教盂蘭盆會》中記載,盂蘭盆是什麼呢?是古代女人生孩子之時,是座在瓦盆或陶製成尿盆子。

佛祖釋迦牟尼有十個弟子,其中大弟子目蓮修正成果以後,目蓮想到自己身打何處來的呢?目蓮最孝順父母,目蓮知道他的母親死了,被打在十八層地獄之中。

目蓮到陰間去尋他母親。

目蓮的母親在世時,犯了很多不可饒恕的錯誤,被閻王爺打入十八層地獄中的餓鬼地獄。

目蓮帶了很多好吃的東西到十八層地獄給她母親送飯,閻王爺打開了十八層地獄,被鎖在地獄中的餓鬼一哄而上,把目蓮送的飯菜都搶光了。

目蓮沒有辦法,就去找佛祖,佛祖說:「今天下餓死的人太多了,你可以借用僧眾多行善事,以解脫你母親在陰間的罪孽。

」目蓮在城隍廟舉辦了《盂蘭盆會》,動員所有佛門弟子手敲木魚,口念佛經,超度母親,使目蓮母親脫離了苦海,再度托生為人。

佛教的《盂蘭盆會》傳入中國以後,歷史上最信佛教的梁武帝一生好佛,他在五十歲時便不和女人同床,是歷代皇帝中最不好色的皇帝。

梁武帝在公元五三八年舉辦了全國第一次《盂蘭盆會》,這一天就是七月十五日。

從此《盂蘭盆會》定於農曆七月十五日,在全國興開來。

梁武帝每年七月十五日,都要給寺院廟宇送盂盆做會。

唐太宗設壇祭鬼

七月十五是中國道教的傳統節日,在民間稱之為「鬼節」。

這個節日是祭祀祖先和崇尚忠烈豐富的文化內涵。

佛教傳入中國,道教也欣然興起,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聃,又稱李耳,老子著有一篇長達五千言的《道德經》。

道教在「中元節」這天,所有道士都要一起學習老子李耳的《道德經》,沉思反省自己,在世要積福行善,扶弱救孤,修橋補路。

在《西遊記》中記載:涇河龍王與算卦人袁守城打賭下雨,涇河龍王為了贏算卦先生而剋扣了下雨點數而違背了天規。

被玉皇大帝下旨殺掉,涇河龍王求救於人間人王唐太宗李世民,太宗皇帝答應救他,在行刑的這一天,李世民把監斬官魏徵約在自己面前下棋,誰知時辰到了時,魏徵在皇帝面前打了一會瞌睡,魏徵在睡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狀告李世民說話不算話。

告到閻王爺那裡,閻王爺把李世民拘到陰間裡三人對案,李世民說了救涇河龍的經過,閻王爺判李世明無罪。

便叫李世民到地獄中游一遍。

唐王李世民在征戰中殺了很多的人,包括他自己的親兄弟,到了陰間人人平等,這些鬼魂見了李世民,都來找他索命,後來唐王在陰間借了幾庫金銀散發給了這些孤魂野鬼才脫身還陽。

唐太宗李世明死了三天三夜,丞相魏徵知道唐王沒死,就在陽間為唐太宗守屍三天三夜,為防止守夜人瞌睡,就派人敲鑼打鼓唱歌的守著。

從此以後,死了人打待屍守夜就從這裡開始了。

唐太宗還陽以後,實行了自己的諾言,在七歷七月十五日舉辦了祭祀大會,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場,又派唐僧到西天去取真經。

超渡普天下因戰亂天災人禍冤屈而死的鬼魂。

做過這次道場以後,又派唐僧到西天去取真經。

唐太宗李世民又多活了十二年,陰間叫陽壽一紀。

唐太宗還陽以後,馬上在全國頌旨,要一位能夠捨身取義的人到陰間去進貢金瓜。

這才又演釋出了「劉全進瓜,唐御妹借屍還魂」的故事。

諸葛班理由祭滬水

鍾伯敬先生在批評《三國志》的第九十一回對祭祀活動有著詳細記錄。

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了南蠻班師回朝。

時值農曆七月十五日,蠻王孟獲率引大小洞王酋長前來拜送。

諸葛亮軍至瀘水,忽然間陰雲四合,狂風飛沙從水面而起,兵不能渡。

諸葛亮問孟茯:孟茯說:「水有猖神作禍,往來者必須祭之。

」又有老百姓反映說:「自丞相火燒落甲兵經過之後,夜間只聞得水邊鬼哭神嚎,從黃昏至天曉,哭聲不絕。

煙瘴之內,陰鬼無數,因此作猖,無人敢渡」。

諸葛亮說:「昔日馬岱帶領數百蜀兵,皆死於水中,更兼火燒藤甲兵,盡棄於水中,還有火燒赤壁,百萬冤魂,水通萬方。

以至如此,當得祭之」。

於是在七月半的晚上,諸葛亮叫兵士宰殺牛羊,和面為劑塑成人頭,內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饅頭」當夜於瀘水岸上設香案,擺祭物,列燈四十九盞,揚幡招魂;諸葛亮頭戴金冠,身穿鶴氅,親自祭河,一篇祭文念畢,只見愁雲怨霧之中,隱隱有數千萬鬼魂,盡皆隨風而散,諸葛亮把所有祭品盡皆散棄於水中。

第二天,諸葛亮統領大軍,平平安安的渡過瀘水,班師還朝。

家鄉的七月半 放河燈

公元684年,唐中宗李顯因為說了一句氣話得罪了他的生母武則天,武則天一怒之下把大唐天子中宗皇帝貶為廬陵王,下放到房陵州來。

廬陵王來到房陵時,處處小心謹慎,把大唐的文化帶到了房陵州來。

廬陵王來到的當年就舉辦了七月十五的放河燈的習俗。

這種習俗一直傳到解放初期。

進入了農曆七月,全縣人們家家戶戶都要買金泊,銀泊,用來摺疊金錠銀錠,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把買來的金泊紙、銀泊紙摺疊成金子、銀子的形狀,上邊用毛筆寫上祖上逝世的人名和稱呼,還要打一些竹麻紙。

還要買一刀竹綿紙,用桐油一油,紙張變硬用來摺紙船,竹麻紙用銅錢列印,作為錢紙。

官府與富豪家庭要殺牛、宰羊、殺豬,用豬頭三牲作為供品,做大供享饃。

請人摺疊紙船,專門用牛油澆蠟,這種燭只有一瓶蓋大小,名叫凳子蠟。

這種凳子蠟點燃後放在船上。

從七月初一日起,房縣各個寺廟道士都要擺供品上三牲,道士們每天把老子《道德經》念七遍,念夠七天,以足七七四十九天道場之說。

每家要準備和面做饃,饃有大有小,大的為供香,小的為「打鬼蛋」,只有指頭大小。

官府在西門河邊搭台做祭台,台上豎起三個「招魂幡」,台上又放上八仙桌子做祭台,祭台上擺滿牛頭、豬頭、雞、鴨、鵝等供品,香爐中燃起整把香,道士在祭台作法念經,打祭器,搖法鈴:道士一邊揮舞著桃木寶劍,一邊燒黃表紙,一直等到天黑定了,月亮起來了,星星出全了。

祭祀時間一般都選在一更天氣,道士見時辰到了,身穿法衣,口念法語,手抓令牌,令牌一響,道士宣布:「新死的,遠逝的,孤魂野鬼,前來領餉,路遠的乘船回鄉,路近的返還家鄉。

改惡從善,托生為人。

」隨著一聲:「放拯祭羅!」

說完把令牌在桌子上狠狠的一拍,就把祭壇上的供品推入河中,道士把早已送好的紙船,每個紙船上點一支凳子蠟放入河水中,這時,早已匯集在河邊的居民和看熱鬧的人們,紛紛把自己手中的紙船安好蠟燭,點燃放在紙船上,把和做的供香投入河水中。

一時間,只見滿河床水中千萬隻紙船燭光。

燭光閃閃,天上明月星空,交相輝映,紙船明燭,順流而下。

家中距離河岸遠的人戶,都在起更之時,在十字路口畫上灰圈梵燒金泊、銀錠和紙錢。

在熊熊燃燒的火光中,燒紙人一邊念著外出沒歸的死者姓名,一邊把自己的供品投入火中燒掉。

房縣城有兩條河流繞城而走,一個是野人谷河,從龍王廟起繞城西流過;一條河是盤峪河,從軍店流過縣城北,每年這個時候,幾十里的河面上一片燈火輝煌。

在河中漂流的紙船,慢慢的在下游某一個石頭擋住了,越來越多的紙船在這裡匯齊了,其中某一個蠟燭燒盡了,浸過油的紙船也燃了,一時之中,整個一片的紙船都燒起來。

道士說:「孤魂野鬼回家羅」?

毛澤東的童年就參加過放河燈的經歷,他在《送瘟神》的詩詞中有一句詩「紙船明燭照天燒。

」把這種七月十五放河燈的境況總結的「淋漓盡致。

」也反映出了七月十五放河類的壯觀景象。

作者簡介:

余策星,男,現年69歲,湖北房縣城關鎮人,自修大專學歷,經濟師,十堰市作家協會會員、房縣作家協會會員,房縣六屆政協委員、七屆政協常委,當過知青、農民、修路工人、木匠、會計,1978年參加工作,任房縣工商銀行辦公室副主任,曾任《湖北日報》、《城市金融報》、《湖北經濟報》、《十堰日報》特約記者、中國《南水北調》記者部主任。

四十四年來筆耕不輟。

曾在《黃埔》、《武當》、《中國綠色時報》、《統一戰線》、《世紀行》、《湖北日報》、《十堰日報》、《十堰晚報》、《十堰廣電報》等近百家報刊發表作品50多萬字。

有近七十多萬字的作品被《湖北省旅遊景觀鑑賞辭典》、《神泉》、《天涯海角鄖陽人》、《印在赤土上的足跡》、《文化》、《世紀行》、《房陵精英》、《浪遏飛舟》、《鄖陽地區民間故事集》、《虎蛇人》、《神農架民間故事集》、《青蓮文集》、《歲月留痕》、《藝術》、《十堰記憶》、《綠色如歌》、《丹江口市文史》、《十堰公路史》、《峰迴路轉》、《稅魂》、《古鎮風流》、《九焰山》、《廬陵王》等出版物收錄。

著有《雷天明》、《賀龍在房縣》兩部反映革命烈士戰鬥歷程和紅軍在房縣鬧革命的史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元節燒的叫什麼

中元節燒的紙是紙錢,人們相信紙錢就是陰間的錢。為了表示對死者的追悼,人們常常燒紙錢送給亡靈。傳說七月十五鬼門關大開,很多已經逝去的先人會走出鬼域回家一趟,看看家裡現在怎麼樣了。去收些錢帶到下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