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宗周鐘」3000年前的述說,台北故宮館藏重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為對文物幾乎一無所知的小白,在台北故宮裡機械地聽著導遊的介紹。
對這個「宗周鐘」印象頗深,特彆拗口,一讀面部就要抽筋。
不信,你試著語速快點讀一下,「西周宗周鐘」。
台北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內
宗周鐘
宗周鐘,又名「㝬鍾」或「胡鍾」,乃西周厲王存世最重要之天子作器,高65.6厘米,重34.9公斤,計有銘文123字,記載厲王征服南方諸小國的故事,是商、周兩朝甬鍾單件銘文之最,現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宗周鐘身上36個「乳突」
青銅器是貴族統治權力的象徵,在商人的基礎上,西周時代貴族對其重視的程度進一步得到加強,這與不斷嚴格禮樂制度是密切相關的。
銅器銘文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可以補充和印證古史,是研究古史的珍貴資料。
同時還可以起到校正古書的作用。
銅器銘文書體稱大篆或籀文,是漢字發展演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因此也是研究漢字字體發展演變和書法藝術史的重要資料。
宗周鐘,呈標準的合瓦式造型,鐘口朝下,為側面懸掛式的甬鍾,整個鐘身最突出的裝飾是36枚高起的乳突,及下半部裝飾的吐舌夔龍紋。
而著名的銘文就鑄在乳突中間的鉦部及鼓部,共123個字,是商周時期的青銅鐘當中,銘文最長的作品。
銘文大意為:厲王時有南方的濮國,大膽來犯周土,厲王便效法他的祖先文王、武王,努力鞏固疆土,揮軍攻敵,直追到濮國都城,濮君只好派使者來迎,表示臣服。
同時,南方及東方的26個邦國代表,也隨同朝見。
厲王感激天帝及百神保佑,特作此「宗周寶鍾」,並祈求先王們降賜子孫福壽,安保四方太平。
宗周鐘身上的銘文
周厲王姬胡(?―前828年),華夏族,姬姓,名胡,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王,公元前878年至前841年在位。
約公元前878年即位,在位37年。
在位期間,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即以國家名義壟斷山林川澤,不准國人依山澤而謀生,藉以剝削人民。
他違背周人共同享有山林川澤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
宗周鐘為西周厲王所制的祀祖樂器,造型嚴整、銘辭淵雅,是存世最重要的天子作器。
宗周鐘是清代宮廷舊有的收藏,應該是厲王下令鑄造的,用來記錄自己的豐功偉業。
宗周鐘
古人在祭祀或宴客時,音樂是一項很重要的陪襯,據傳周公制禮作樂,使青銅樂器也和青銅禮器一樣,成為廟堂上不可或缺的陳設。
商代,鐘形樂器大多數是口部朝上,鐘體用長柄支起後再敲奏;西周開始,漸漸改為鐘口朝下,鍾柄加環懸掛而奏,成為慣見的「甬鍾」形式。
宗周鐘便是甬鐘的代表。
宗周鐘在外形上最為醒目的特徵是,鐘身上所裝飾的36個像刺蝟般的「乳突」,又稱為「枚」。
有學者認為乳突可以用來調音,但大部分的學者多半認為乳突只是一種裝飾,藉由立體突出的乳突,為整件作品增添華麗莊重的氣質。
青銅樂器被敲奏之後,能夠發出悠揚、宏偉而深遠的樂音,產生「聲如洪鐘」的壯麗美感,這種樂音所產生的聽覺效果,具有宗廟的莊嚴氣氛,就如同視覺上的獸面紋一樣,都能使人油然產生敬畏之心。
在宗周鐘的銘文中,提到了希望藉由寶鍾所發出的急促而和諧的樂音,祈求祖宗先王神祇的降臨,賜福給後世子孫。
枯燥不?但是真的很有意思,跨越3000年的對話,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
請繼續關注下文。
「三胞胎」青銅鼎,見證西周覆亡,北京上海台北各藏一件
青銅鼎中的「三胞胎」,較為少見,頌鼎就是一例。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分別收藏著一件頌鼎。這三件鼎,均為圜底,二立耳,腹飾二道弦紋,其主人為同一人,更驚奇的是三件鼎銘文相同,...
春秋啟示錄(二十一)——博物館裡的西周晚期重器攻略
書接前文:西周晚期,包括厲王,宣王和幽王,幽王的東西我查資料的時候見到過,但是寫的時候怎麼也找不到了,以後找到再補吧,厲王和宣王時候,重器很多,都非常有分量,名氣也都很大,網上資料也好找,就簡單...
你知道編鐘是國寶,但你了解它神奇的製造技藝嗎?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大美科學(關注我們後台回復「免費騎」有小驚喜哦~)音樂是人類的共同語言。我國古老而優秀的音樂更是對歷史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餘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國的先民們...
又分又合的稀世珍寶——晉侯蘇鍾
晉侯蘇銅編鐘是近年發現的最有價值的青銅器之一,是曲沃縣北趙晉侯墓地 8 號墓即晉侯蘇墓的隨葬品。鍾銘文標有周王紀年與很多曆日,為探討西周年代學的若干問題提供了新的材料。一、又分又合的稀世珍寶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