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奠與報喪!膽小莫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作者就接著為大家講解一下喪葬習俗!喜歡的關注一下啊

設奠與報喪:設奠,就是擺設靈堂。

在靈前擺一小低桌,小桌上必備三樣東西,一個是「遺食罐」,在葬前一日三餐每頓飯象徵性地往罐里少裝點,戴孝的每位孝子先大後小都裝,意為死者準備路上的吃食。

下葬入材時將這個罐放到棺材裡。

另一個就是長明燈,也叫引魂燈,多數是用碗或碟倒上食油,用棉花搓成稍粗的線作引子,點燃後直到出殯不許熄滅,這就需要時刻記在任燈盞或碗裡倒油,一旦被風吹熄,馬上點著。

現在用蠟燭代替,在點完一支前就點亮另一支,不能間斷熄滅。

第三就是在欞前不間斷地燒化紙錢,並把紙錢灰裝在瓦罐內,下葬時與棺木一起葬入土裡。


未出殯前,欞前一直要有人守護,叫守欞。

嚴防貓狗等活物跳在棺材上。

夏季還須防雷閃電,意恐「驚屍」、「炸屍」。

避免辦法是在屍上放置刀、秤等物。

我縣東部一帶守欞時,兒子守在腳邊,女兒守在頭邊,媳婦要跪在門外旮旯里。

在設奠時,多數喪家要請當地文化人給寫祭文(也稱補文),祭文的內容主要有出生時間,生平事跡,子女多少等。

寫好後用一張竹簾將祭文貼上,掛到靈前。

在設奠的同時報喪,分直接報喪和間接報喪。

直接報喪者一般由死者的親屬將死訊通知給居住較遠的親戚和在外的家屬。

舊時,多為徒步口頭報喪,也有用書面及電報等形式的,親屬得知後則日夜兼程趕回來,稱奔喪。

按俗信而言,報喪也有相應的規矩,不是身穿重孝就是披頭散髮,還要赤腳,無非是表示家中至親亡故,悲傷過分,無暇顧及,不修邊幅,稱丑孝。

間接報喪,就是親屬子女,尤其是已出嫁的閨女、侄女、孫侄女等。

通過弔喪,也稱嚎喪或哭街,讓遠近親戚、街坊鄰居皆知老人去世的消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農村白事跪拜的規矩你知道嗎?

百事孝為先,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注重禮節特別是儒家和道家!白事禮儀的誕生以來是帶著美好的祝願的,分為送終,報喪,入殮,守鋪,擱棺,居喪,弔唁,接三,出殯,落葬,居喪。

殯葬的起源與過程含義

昨日發文講解了一下徐州豐沛地區殯葬中賓客的禮儀,一讀者給小編留言說想了解一下殯葬的禮儀與含義。今天小編就整理髮布了這篇文章,本篇文章就不局限於地區了,各地殯葬方式因人文習俗的差異不盡相同。還是那...

走近湖北神秘土家族,探秘奇特喪葬文化習俗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文化及風俗習慣。湖北利川的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後裔,他們繼承和發揚了本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留下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價值取向。利川土家族的民族文化很廣泛,特別是一些非物質文化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