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的原型是孔雀、長尾雞、燕子,還是鴕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鳳凰,又做「鳳皇」,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同時也是統率天下群鳥的「百鳥之王」。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鳳凰和龍的地位相當,都象徵著祥瑞以及至高無上的權力。

關於鳳凰的記載最早見於《山海經》:

「有五采鳥三名:一曰皇鳥,一曰鸞鳥,一曰鳳鳥。

」(《大荒西經》)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有鳥焉。

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

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 (《南次三經》)

「諸沃之野,沃民是。

鸞鳥自歌,鳳鳥自舞。

鳳皇卵,民食之……」(《海外西經》)

上面三條還只是《山海經》有關鳳凰記載的一部分,其中已經透露出來一部分關於鳳皇的重要信息,首先鳳和皇其實分別指代著兩種鳥類,與另外一種鸞鳥同屬於五采鳥之列。

此外,《山海經》中還記載著其它多種五采鳥,如:狂鳥、翳鳥、鵸鵌等等。

【百鳥朝鳳】

然而,南北朝時的孔穎達則說鳳皇乃是指代同一種生物中的不同性別,雄性曰「鳳」,雌性曰「皇」。

這種說法被後代所普遍認同,但是考《山海經》中的記載,如果鳳皇算同一種鳥類的不同性別,那其它各種五采鳥又當如何區分呢?

至於《山海經·南次三經》說鳳皇的身上有「德」「義」「禮」「仁」「信」五個文字。

這種事情當然是不可能的,顯而易見是某些文儒的胡言亂語。

何新指出《抱朴子》有這樣的記載:「夫木行為仁,為青。

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為義,為白。

鳳頸白,故曰纓義也。

火行為禮,為赤。

鳳嘴赤,故曰負禮也。

水行為知,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為信,為黃。

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然而這段話在現本的《抱朴子》中卻找不到,可能是佚亡了。

但奇怪的是連精於考證文獻的袁珂先生在談論鳳凰時也從未引述過這段材料。

【徐州出土漢代磚畫,兩隻鳳凰站在房頂上相向而舞】

即使撇開這段材料真實存在與否不談,單就內容而言,它也不具有參考意義。

因為首先古文中的數字並不總是指代一個實數,「五采鳥」中的「五」或許就是虛數,表示這種鳥的顏色多。

其次,青、白、赤、黑(玄)、黃五色與五行相對應,早在漢代就已經定型成為一種程式化的觀念了,葛洪作為一名道士很可能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

所以,對鳳凰以及五采鳥,我們只能確定它們一些色彩繽紛的鳥類,卻沒辦法確定其具體的顏色。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有捕獲過鳳的記載:「甲寅卜,呼鳴網雉,獲鳳。

丙辰,獲五。

」這就證明了對於商朝人而言,鳳並不是虛構的,而是現實中確實存在的鳥類。

只是往後越穿越神,逐漸脫離了原貌,成為了一種神話傳說中的生物。

那麼,我們就要問了:鳳的原型到底是現實世界中哪種生物呢?這就得從形態出發去考察。

【河南密縣出土漢代磚畫上的兩種鳳紋】

漢代的《韓詩外傳》卷八記載:黃帝剛即位時還從未見過鳳凰,便問一個叫「天老」的人鳳凰長什麼樣子。

天老回答說:「鳳凰的前半身長得像鴻雁,後半身像麒麟,脖子長得像蛇,尾巴長得像魚,身上的文采像龍的文采,背脊像烏龜的背脊,下巴長得像燕子的下巴,嘴長得像雞嘴。

」聽了這番描述其實令人十分懷疑天老實際上根本沒見過鳳凰,為了應付黃帝的問題,東拉西扯的把各種動物身上的特徵拿出一樣,拼湊成一隻四不像的怪物。

所以,我們乾脆從另一個方向考察鳳凰的形態。

「鳳」字在甲骨文中寫作如下:

從形態上看,最頂端是一個頭冠,下面整個形體是一隻鳥,而且特別突出了兩條長長的尾羽,尾羽末端還有圓斑。

再來看籀文中的「鳳」字(如下),又通「鵬」字,可以看到字形中也強調了長長的尾羽。

因此,袁珂先生從字形推斷遠古的鳳凰實際上指的就是現實當中的孔雀。

孔雀頭上長有扇狀的冠羽,又拖著長長的尾巴,形體和甲骨文中的「鳳」字高度相似。

而且孔雀絢爛多彩,以藍孔雀為例,它的頭頸覆蓋著寶石藍的羽毛,從背部開始羽毛變成翠綠色,尾部還有眼睛一樣的圓斑,翅膀上布滿黑白相間的條紋,底下隱藏著黃色的翼梢,正好符合我們上面提到了五采鳥的特徵。

【孔雀】

但是,袁珂先生的觀點也並不是無懈可擊的。

首先有一點,說道孔雀,任何人肯定都會聯想到孔雀開屏,在人們的印象中孔雀和開屏這一行為是牢牢的綁定在一起的,對於古代先民來說亦是如此。

所以,如果鳳凰真的是孔雀的話,那麼歷史上必然會有鳳凰開屏一說,但是我們在任何傳說或史料中都沒有發現類似鳳凰開屏的說法。

這是鳳凰-孔雀說的最大疑點。

往回退一步,如果否認鳳凰-孔雀說,現實中還有什麼鳥類可能取代孔雀作為鳳凰的原型嗎?何光岳在《東夷源流史》一書中提出,鳳凰的原型乃是皋雞(長尾雞),它是作為東夷部落領袖太皞和少皞的圖騰。

《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少皞摯之立也,有鳳鳥適至,故紀於鳥,鳥師而鳥名。

從長尾雞的外形上看,這種鳥類也的確符合上文提出的鳳凰的特徵,其色彩豐富,頭上像公雞一樣帶著雞冠,也似孔雀一樣拖著長長的尾巴,儘管不像孔雀的尾巴那樣鮮艷,但也是一道奇觀。

不過這種立論也顯得十分單薄。

【白冠長尾雉】

另外,玄鳥(燕子)和鳳凰的關係也引人遐想。

《楚辭·天問》云:「簡狄在台,嚳何宜?玄鳥致貽,女何嘉?」然《離騷》卻云:「望瑤台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

」屈原的這兩首詩描述的都是同一則:帝嚳(高辛氏)的妃子簡狄(有娀氏之女)吞燕卵而受孕的故事。

以鳳鳥為紀的少皞姓嬴(參見《說文解字》),「嬴」指的即是燕子。

《爾雅·釋鳥》云:「鶠,鳳,其雌皇。

」《說文解字》亦云:「鶠,鳥也。

其雌皇。

從鳥匽聲。

一曰鳳凰也。

」「鶠」與「燕」乃一音之轉,故燕子很可能就是鶠,也就是鳳皇。

然則燕和鳳凰僅限於詞源學上的聯繫,二者的外形相去甚遠。

也有可能在少皞時,鳳凰已經被神話了,時人為了表示對帝王的尊敬,所以將少皞的圖騰燕子比附為鳳皇。

【燕子】

以上的觀點各有各的根據,但是又各有疏漏,皆不能叫人完全信服。

最後再來說一種令人啼笑皆非的觀點,那就是何新在《鳳凰崇拜的起源與演變》一文中提出鳳凰是鴕鳥的觀點。

何新還從形態、顏色、生活習性等多個角度論述了鴕鳥和鳳凰的相似性。

觀其形,鴕鳥毛色以黑為主,雖然間雜有灰、青、白、褐、紅諸色,但整體暗淡,絕對算不上五彩斑斕。

其次,鴕鳥的尾羽短,也不符合甲骨文中「鳳」長尾的特徵。

而且鴕鳥的外形滑稽,實在很難令人將它和高貴優雅的鳳凰聯繫在一起。

【這傢伙是鳳凰,說真的,別逗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神格PK戰,朱雀和鳳凰的前塵後世

神話新視野第13期朱雀和鳳凰是什麼鳥,還真不好區分它們。有人說朱雀就是火鳳凰,很多人又有不同見解,那要追蹤到很遠以前的上古神話時代。那時候,在「眾帝之台」的神山崑崙山周圍都是不同凡響的鳥獸,崑崙...

原來鳳凰真的存在過,原來是這貨。

鳳凰崇拜的起源與演變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特別珍愛的動物。在歷史上,早期人類文明中似乎普遍地盛行過對某些動物的崇拜。例如,歐洲和亞洲的許多民族都喜愛獅子與鷹,以之為徽記——因為它們是力量和敏捷...

神奇的生物在哪裡5:鳳凰的原型是什麼?

鳳凰,又做「鳳皇」,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同時也是統率天下群鳥的「百鳥之王」。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鳳凰和龍的地位相當,都象徵著祥瑞以及至高無上的權力。關於鳳凰的記載最早見於《山海經》:「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