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保專家黃真真:考古護遺一線的「女漢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真真在測量石刻

在泉州市文物部門工作了30多年後,去年,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原主任黃真真退休了。

如今的她,案頭上常備古建築、古橋書籍,那幾本與洛陽橋、五里橋有關的研究書籍,更是她的心頭好;受邀給高校和文物保護志願者講課時,她分享那些年與歷史文化古蹟有關的有趣故事,常常讓聽者會心一笑。

誰也想不到,作為泉州市考古工作者中少有的女性,和文物古蹟打交道幾十年的黃真真,大學時想轉入考古學專業的請求,卻因為是女生,而被學校和老師婉拒。

兜兜轉轉,她最終在文保工作崗位上得償所願,跋山涉水、風雨無阻地鑽古墓、尋古蹟、保護文化遺產,圓了年少時的考古夢。

□記者蔡紫旻/文 林勁峰/圖

跋山涉水 參與全國大普查

說起自己和考古工作的淵源,今年61歲的黃真真笑著說,她自小膽子大、好動,喜歡爬山上樹等男孩子熱愛的活動,也對文物古蹟感興趣。

也因此,當大學被招錄到歷史學專業後,黃真真向學校申請,希望轉到考古專業學習。

「不過我的轉專業申請被拒絕了。

學校和老師說,前幾屆的考古專業曾招過少量女生,但經常性的野外工作,並不太適合女生,我入學那年,考古專業並沒有女生。

畢業後,黃真真被分配到泉州文物部門工作,沒多久就遇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的全國文物普查,四處尋訪古蹟成為她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這期間,我幾乎走遍泉州主要城鎮、村莊,給重要文物單位作鑑定記錄、繪圖攝影及進行資料整理工作;1988年—1989年,我再次參加全省地下文物專題普查,對數十處古文化遺址和古墓葬進行複查。

說起文物普查的經歷,黃真真記憶猶新。

「在泉州市區普查時,我們一人一輛鳳凰牌雙槓自行車,最遠去了洛江的河市鎮、馬甲鎮。

」鳳凰牌自行車不僅是那個年代文保工作者的標配,也是當年三輪車夫的標配。

與普通自行車相比,它的輪子大,框架牢,鏈條結實,是負重遠行的理想車型。

然而適合遠行的自行車,並不適合女性騎行。

遇到陡坡時,黃真真推不動沉重的自行車,只能由同行男同事代勞。

深入古墓發掘珍貴文物

如果說文物普查工作是對文物工作者體力的巨大考驗,那麼古墓發掘則是對他們身心的雙重磨鍊。

而黃真真,就是那個常常出現在考古一線的「女漢子」。

1982年左右,泉州市區一處施工現場發現古墓。

那是黃真真第一次接觸古墓的搶救性發掘。

她和男同事一起,鑽進古墓內查看,對墓室進行拍照、測繪,並清理、登記出土隨葬品。

許多圍觀的市民看到在古墓里忙進忙出的人群中,有以往少見的女性身影,議論紛紛:「原來這一行也有女人啊!」

從那以後的數十年間,黃真真如「女漢子」,與男同事一樣深入一線,參加或主持清理髮掘過數十座從唐代至上個世紀初的墓葬。

「說起出入古墓,有的人會害怕,有的人可能有忌諱,但是我膽子大,啥也不怕。

如今,許多由黃真真親手發掘出來的文物,被放置在博物館展出。

總有人問她:「你有沒有發掘出值錢的金銀財寶?」她總是笑著回答:「文物工作者眼裡,出土文物沒有市場價值的高低,只有歷史價值的區別。

在普通人看來,出土的金銀器物價值高於陶瓷器物,可對我們來說,就算是一塊陶瓷殘片,也隱藏著豐富的歷史文物信息,一樣是無價之寶。

」在她看來,通過考古發掘,為泉州的民俗研究、海外交通史研究提供實物依據,展現這座城市的往昔輝煌,比任何事情都有意義。

推己及人傳遞文保理念

黃真真說,在擔任市文物保護管理所主任的那些年裡,她從沒有節假日的概念。

文管所管理的洛陽橋、五里橋和聖墓,如今有兩處被列為「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的遺產點,而在此之前,她自己也不記得,在這些地方度過了多少個雙休日、節日和颱風天。

「節假日遊客多,為了保障文物周邊安全,我都會到現場值班。

而颱風暴雨天,提前檢查文物安全、排除險情隱患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只有人在現場,才能第一時間發現、處理。

值守在文物古蹟的日日夜夜,雖忙碌,卻也有溫馨的回憶。

好幾年前的大年三十晚上,黃真真到安平橋值班,遇見一家三口帶著行李,冒雨進入景區。

上前詢問後她得知,為了尋根,這家人從黑龍江趕來,行李包里放著族譜和祭拜用品。

「我想起值班的一位工作人員是安海當地人,再一問,這位同事的朋友與他們三個人同姓,而且老家有古厝,我讓同事和他朋友帶著這家人趕到古厝看看去。

」在古厝內,來自黑龍江的族譜與當地族譜對上了,古橋與古道熱腸的泉州人一起,促成一樁美事。

退休後的黃真真成為文保工作的義務宣傳者。

作為曾經長期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專家,她走進高校,為學生們講述「古泉州(刺桐)史跡」里的古橋、古塔、古寺;她還為各申遺遺產點的志願講解員們,普及泉州海外交通史有關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十二五」期間我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效明顯

一是大運河長效管理與申遺工作有序推進。依託嘉興大運河遺產監測中心,實現對大運河遺產的長期、動態、科學管理,中國大運河(嘉興段)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是重點保護工程取得進展。馬家浜文化博物...

蘇州公布文保事業「十三五」規劃

中國江蘇網12月3日訊(記者 施曉平)蘇州市政府辦公室昨天公布《蘇州市文物保護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根據該規劃,備受關注的吳文化考古研究將得到深化,爭取在這一領域和太湖水下考古等方面實現突破...

高原探古:合作開展的西藏文物考古工作

西藏考古工作的初創期西藏現代考古開端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當時以羅列赫、杜齊、黎吉生等為代表的西方學者對西藏高原的早期墓葬、遺址以及吐蕃時期的墓葬、藏文石碑,還有展現佛教藝術的古建築、古壁畫等進行...

貴州發現之旅打造土司考古新高地·海龍屯報導

建設多彩貴州民族文化特色強省,是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的「十三五」貴州文化發展新任務。在年初召開的全省宣傳部長會議上,省委書記陳敏爾提出的要全力打造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已在全省上下形成...

我省省級以上文保單位總數位居全國第一

本報2月13日訊(記者 趙曉林)記者從山東省文物局獲悉,山東目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19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1711處,總數位居全國首位。據悉,「十二五」期間,山東省釐清了全省文物資源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