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探古:合作開展的西藏文物考古工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西藏考古工作的初創期
西藏現代考古開端可以追溯到上世紀初,當時以羅列赫、杜齊、黎吉生等為代表的西方學者對西藏高原的早期墓葬、遺址以及吐蕃時期的墓葬、藏文石碑,還有展現佛教藝術的古建築、古壁畫等進行了田野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
由於當時工作的局限性,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
他們的工作雖然帶有一定的殖民主義色彩,但客觀地說,他們的工作畢竟揭開了西藏考古的序幕,是有著積極意義的開拓性的工作,應當給予客觀的評價。
1956 年,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趙宗溥先生在藏北那曲採集到了一件細石核,它開啟了西藏史前文明科學研究的先河,這也是我國科學家在西藏現代考古工作的開端。
1959 年,中央文化部西藏文物調查工作隊對拉薩、山南、日喀則等地的相關寺廟開展了西藏文物調查工作,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專業考古學者第一次進行的比較全面的文物考古調查。
在之後的1961 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對林周縣彭波農場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這是第一次我國藏、漢兩個民族的考古工作者獨立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
1964 年,由中國科學院組織的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以下簡稱科考隊)在藏南定日縣蘇熱地點採集到可能屬於舊石器中晚期的打制石器標本約40 件。
1976、1983 年,科考隊、南京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在藏北申扎珠洛勒、阿里日土扎布、藏北多格則等地點採集到打制石器200 多件。
1976 年,科考隊、南京大學等在藏北的雅曲雅士、才多茶多、帶碧讓錯、巴毛宗、確且宗、雙湖等6 個地點採集到石器標本數百件;在阿里普蘭縣瑪法木錯東北岸、日土縣帕也曲真溝及吉隆縣戳錯龍湖西岸等三個地點共發現石器製品64 件。
這段時間可以說是西藏考古工作的初建時期,並且為我們後來西藏考古合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一次大規模的科學發掘工作和文物普查
1977 年至1979
年,西藏自治區文管會聯合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對昌都卡若遺址進行了科學發掘,這是西藏歷史上第一次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已故考古學家、四川大學教授童恩正先生主持了這次發掘工作,著名考古學家石興邦先生也曾親臨現場進行指導。
不但為西藏石器時代考古,而且在西藏史前文化的內涵、區域特徵等方面首次提供了具有地層依據的實物資料。
卡若遺址獨具鮮明的區域文化特徵,學者們把文化內涵、特徵等方面有相同點的小恩達等遺址一起命名為「卡若文化」。
這次發掘的遺址總面積達1800
平方米,發現房屋、道路、窖穴、石祭台等各類遺蹟,並出土了大批打制石器、石器、骨器、陶器及動物骨骼、粟類作物等遺物。
1984 年至1992
年,由西藏自治區文管會主持,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湖南省文物局等單位援助支持的西藏第一次文物普查正式開展。
對西藏全境地上、地下文物進行了全面調查,基本上掌握了西藏地區各類文物、古蹟以及重要考古遺址的分布狀況,對已查明核實的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遺址與墓葬都做過不同程度的試掘清理,從而獲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資料。
這些考古材料上起舊石器時代,下至西藏歷史時期,時代跨度幾乎包括了西藏史前時期一直到以後各個歷史階段,內容廣泛涉及舊石器時代遺存(
包括打制石器地點)、細石器地點、新石器時代遺址、大石文化遺蹟、古代岩畫、古墓葬、佛教寺院及石窟寺遺址、摩崖造像、古代城址等,無論是從地域分布範圍上,還是從材料的豐富程度上,全面超越了以往西方學者在西藏考古領域中所做的工作。
其中包括日土縣阿壟溝石丘墓地、《大唐天竺使出銘》漢文摩崖碑銘等重要的發現。
這是西藏文物考古的一次重大的轉折點。
在這一時段的援藏工作中,陝西省是最早主動提出文物考古援藏的兄弟省份。
1984年至1992 年,在為期9 年的西藏文物普查過程中,陝西省先後派出援藏文物普查隊3 批16 人赴藏工作,共計完成42 個縣市的文物普查任務以及9 個專題的重點調查,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藏考古工作全面開展,與內地的合作也進入高峰期
從20 世紀90 年代開始,西藏考古工作進入了全面的開展,西藏自治區文管會也同內地的兄弟單位進入了合作高峰期。
其中,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聯合發掘了拉薩曲貢遺址、曲貢墓地和朗縣列山墓地,同湖南省文物局聯合發掘了昌果溝遺址,同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對托林寺、卡爾普墓地,同川大聯合對皮央東嘎等阿里地區的洞窟和早期聚落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
2003 年為配合青藏鐵路西藏段的施工建設,西藏自治區文物局組織西藏自治區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進行了基本建設項目的首次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發現大量的細石器文物點、發掘了加日塘等相關沿線的遺址。
2005 年至2007 年,受西藏自治區文物局三大重點文物保護維修工程辦委託,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區博物館對薩迦南寺和北寺開展了考古清理。
2005 年7 月初至9 月底為第一年度,2006年5 月至10 月初為第二年度,2007 年8月15 日至23 日為第三個年度。
其中前兩個年度歷時7
個月,為調查與發掘的重點;最後一個年度對薩迦北寺遺址的歷史背景與整體建築沿革等作資料補充調查與實地確認。
至此,此項工作圓滿結束。
三年中,來自陝、藏、京10 位專業人員參加了此項工作。
對薩迦北寺得確頗章、古絨、烏孜大殿、南寺羊馬牆及護城河等進行了發掘。
發掘面積6126 平方米,清理土石方5896 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1109 件。
調查建築遺址7 處,佛寺1處。
繪器物圖452 幅、遺蹟圖68
張、拓片678 張。
2005
年,根據自治區藏機發[2005]4號文件和自治區領導的批示精神,自治區文化廳黨組組建了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籌備小組;同年自治區機構編制辦公室批准成立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承擔全區古建築維修勘察設計研究工作;全區出土文物、館藏文物及部分不可移動文物的科技保護工作;全區地上地下文物的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工作。
下設考古研究室、文物保護研究室、行政辦公室。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的成立標誌著西藏文物考古自主工作的開始。
並於2007
年至2009 年組織全區力量開展我區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可移動文物點調查對象總量為4294 處,登記對象總量為4277 處,其中,複查1264 處,新發現3013 處,消失17 處。
但是由於人員、技術的缺乏,我所一些大型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也是同內地的兄弟單位合作開展的。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的項目包括2006 年對芒康古水水電站淹沒區的鹽井鹽田等相關遺址進行了文物考古調查,這是我所第一次同內地的兄弟單位合作開展的工作。
2009 年6 月16 日~7 月20 日,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學聯合組建了「藏東地區鹽井鹽田及吐蕃石刻調查」聯合考古隊,對芒康和察雅兩縣已知的4 處吐蕃佛教石刻造像,以及新發現的2
處吐蕃佛教石刻造像進行了首次詳細的考古調查和記錄。
2013 年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開展了「阿里地區岩畫與石構遺蹟考古調查及古格王國時期遺址考古調查」項目,調查取得重要收穫。
由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五省區考古院(所)共同組織的「2014
唐蕃古道考察」活動從唐王朝都城皇宮大明宮遺址公園出發,途經甘肅、青海、四川和西藏等五省區,這是我國多省區合作組織專業人員對唐蕃古道進行的首次綜合性考察活動。
2015 年以來的兩個年度里,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札達縣文物局合作開展了阿里地區札達縣瓊隆遺址的考古調查、測繪,以及周邊遺蹟的考古調查工作。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項目,包括2011 年8 月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組成的調查人員對恰姆石窟對Ⅰ區的三個洞窟進行了較為系統的調查、測繪、記錄及攝影,同時對石窟群總體分布情況、保存狀況等做了初步考察。
2011 年對雲南麗江大寶積宮等三座明代藏、漢佛教藝術結合的壁畫進行了實地調查,並完成了大寶積宮壁畫中的藏文題記的整理與翻譯工作。
2010
年,對貢嘎曲德寺開展了調查,重點對貢嘎曲德寺二樓秘密殿的壁畫做了初步的整理與研究。
該項目為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國家級重點課題《西藏歷史若干重大問題研究》子課題「明代藏族藝術文化交流」,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與我所合作開展進行
。
2011 年~2015 年,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展了阿里地區噶爾縣故如甲木墓地、曲踏墓地的考古發掘、調查等工作。
5 年的合作工作共計發掘了二十餘處墓葬、2 處建築遺址、多處祭祀遺址等,出土大量的遺物,包括陶器、銅器、鐵器、料珠、木器、草編器、金銀器、絲織品,還有石器、骨器等遺物。
根據目前掌握的碳十四數據,這些早期墓葬和遺址的年代均在距今2000
年前後,兩處墓地的考古學文化面貌基本一致,該文化同西喜馬拉雅山地帶的其他發現的考古學文化上具有相當多的共性,同時與新疆地區和中原地區的漢晉時期文化以及喜馬拉雅外圍的印度以及中亞之間都存在著開放的文化聯繫。
這些工作為建立西藏西部考古學文化體系提供非常重要的資料,同時它的發現加深了我們對於西藏西部「前吐蕃王朝時期」歷史文明的認識。
2012 年至2016 年,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合作的項目主要是對西藏境內的舊石器時代遺存進行了全面調查。
先後奔赴日喀則、那曲、阿里等地市對相關石器地點進行調查,在新發現眾多石器地點的基礎上,於2016
年對西藏那曲地區申扎縣娘木底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重大發現,為進一步研究青藏高原石器工業的特徵、發展演變及其與所處環境相互關係等諸多學術問題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研究材料。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與四川大學考古系、四川大學藏學研究中心聯合合作的項目主要包括2013 年8~9 月,我所與四川大學考古系合作開展了瓊結縣藏王墓專項考古工作。
根據國家文物局要求及現場地面遺蹟調查情況,考古隊在藏王墓M1 封土南側、東南側以及西南角三處約50 米處分別布方發掘,面積達196 平方米。
發現藏王墓M1
有早、晚期兩道石砌牆基,並有直接疊壓、打破關係。
發掘過程中,提取了測年樣品。
並採用RTK 定位技術,對藏王墓陵區所有封土墓葬進行了校對,生成陵區分布圖。
此次考古工作進一步搞清了藏王墓範圍和陵園分布情況,在不觸及墓葬本體的前提下,為探討藏王墓陵園結構、建造方式、埋葬制度等提供了最新資料,為研究吐蕃時期歷史、藝術、文化提供了最新成果。
2015 年~2016 年邦嘎遺址發掘及瓊結河流域考古調查工作是我所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合作的一項主動性考古項目。
邦嘎遺址是西藏中部地區迄今發現的一處重要的史前遺址。
為了全面了解邦嘎遺址的文化性質、年代、社會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問題,我所與川大商定了為期數年的工作計劃,並積極開展相關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
(執筆:赤列次仁)
西藏考古60年 發現文物點4277處
內容摘要:在幾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西藏考古事業60年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作者簡介:西藏考古60年 發現文物點4277處光明日報拉薩8月13日電(通訊員李鍵 記者尕瑪多吉)在幾...
在這幾處新的考古挖掘中 有兩個是西藏之最
中國西藏網訊 西藏自治區是我國文物大省,文物風格獨具特色,是全國文物重要省區之一。分散在青藏高原之上的燦爛文物,不僅真實記錄了西藏的歷史和人文,也是促進經濟社會長足發展的寶貴資源。「十三五」期間...
2018年度考古學研究系列學術講座第2講:《神秘的西伯利亞:最新的考古發現》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考古網(李宏飛):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考古與民族學研究所莫洛金院士的講座《神秘的西伯利亞:最新的考古發現》於2018年4月4日上午9:30在社科院考古研...
阿里札達縣搶救性發掘十餘座古墓葬
新華社拉薩8月10日電(記者春拉)記者從阿里札達縣文物局獲悉,為配合基建調查勘探,札達縣文物局此前對境內10余座新發現的古墓葬遺存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了陶器、料珠等一批珍貴文物。據介紹,兩處古...
專家學者齊聚阿里 探尋「象雄」秘密
為加強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和傳承,特別是阿里地區象雄文化的保護與研究,擴大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動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在第七屆象雄文化旅遊節期間...
達州不斷完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讓巴渠文化散發奪目光彩
●達州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3個、省級29個、市級5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2人、省級29人、市級117人在漫長歲月中,巴渠大地上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達州...
西藏首次發掘有年代學依據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中新社拉薩3月15日電 (趙玉芹)記者15日從西藏自治區文物局獲悉,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西藏文研所)在西藏發掘尼阿木底遺址的過程中,出土文化遺物...
「貴安底蘊」那些古老的故事
上期我們說到了貴州考古中的那些事兒,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說咱貴安新區考古中的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兒。在咱美麗的貴安新區,不光山美水美風景美,這裡還蘊含著不少歷史古蹟,上至遠古時代,下至唐宋元明清,每個...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實際行動慶祝建所三十周年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於1986年,2016年是建所三十周年。全所職工響應黨中央號召,不搞慶典,一如既往地踏實工作,以實際行動向建所三十周年獻禮。 一年來全所職工在承擔繁重的基本建設項目考古工...
阿里考古發掘迄今西藏境內最早墓葬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拉薩4月10日電(記者春拉)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考古隊在對札達縣象泉河支流桑達河谷台地格布賽魯遺址、象泉河中游相關遺址開展考古發掘與調查時,發現迄今所...
河南大學與焦作市文物考古所開展李屯遺址考古發掘
焦作市文物局訊近日,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與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簽訂了《焦作市李屯遺址及區域聚落考古合作協議》,計劃從今年起至2017年,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將焦作市李屯遺址作為考古實習基地,在該...
南水北調文物保護打開中華文明天然「地書」
新華網鄭州10月29日電(記者桂娟)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乾渠、丹江口庫區和受水區地下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工作的相繼完成,從8000年前的裴李崗文化一直到明清時期的重要發現不斷出現,一部綿延不絕記...
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揭曉,陝西兩處考古入選!
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於4月9日—10日在北京舉行。26個入圍項目領隊和匯報人,終評會的評委、來全國的考古人、媒體記者及參加旁聽的學者、學生和...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新鮮出爐
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於5月15日—16日在北京舉行。25個入圍項目領隊和匯報人,終評會的評委、來自全國的考古人、媒體記者及參加旁聽的學者、學...
文物要上交國家 說說西藏古墓那些事
西漢南昌西漢大墓中出土的蟲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該琥珀猶如一顆葡萄的大小,中間還有昆蟲,十分珍貴,兩端有對稱小孔,疑為掛飾。古墓熱潮迅速席捲全國,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熱議的焦點
陝西考古頻傳「驚艷」發現
2017年,陝西省文物考古部門深入開展血池遺址、石峁遺址等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88項,全年累計完成考古調查438.68平方公里,考古勘探792.07萬平方米,發掘墓葬1450座、遺址285.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