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開城安西王府遺址長蟲梁城址Ⅰ號基址發掘獲重要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寧夏開城安西王府遺址長蟲梁城址Ⅰ號基址發掘獲重要發現

基本判定Ⅰ號基址為安西王府主殿基址,長蟲梁城址即為安西王府宮城

開城安西王府是元世祖忽必烈三子忙哥刺在六盤山的避暑府邸,也是當時西北地區行政中樞,該王府建成於至元十年(1273 年)前後,成宗大德十年(1306 年)8 月毀廢於地震。

遺址位於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政府駐地西側一帶,北距固原市區約18 公里。

整個遺址範圍南北長約3500 米,東西寬約500~1000 米,核心區面積約2 平方公里,主要包括黑刺溝(窯址區)、北家山(建築遺址區)、開城村(明代開成縣故址)、長蟲梁(古城址)、瓦碴梁(建築遺址區)5 個地點。

另外遺址東側山樑海家溝、賀家灣一帶有平民墓葬區。

2003 年至2006 年,寧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持續對該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勘探,共計勘探面積25 萬平方米,在位於遺址區中部的長蟲梁城址內勘探發現有大型夯土基址,並據此初步推斷該城址為開城安西王府宮城遺址,Ⅰ號基址為該王府主要宮殿基址。

長蟲梁城址位於原開城鄉政府駐所西600米左右,長蟲梁是當地村民對該古城隆出於地表的東牆的俗稱。

該城址南臨開城村明代開成縣故址,北靠瓦碴梁高丘山峁,東面坡下隔銀平公路為清水河,西有沙溝堰自然壕塹。

城址東牆長475米,南牆長328 米,周長約1600 米,面積16 萬平方米左右。

城址內外現為梯田耕地,地貌由南至北漸高,Ⅰ號基址位於長蟲梁城內中心偏北部南北向中軸線上。

南面為梯田,北面為高凸的台地狀,高出周圍地表0.6~1.7 米,台地周邊斷崖處暴露有較多的灰陶磚瓦及黃綠釉琉璃碎塊等建築遺物。

根據勘探結果,Ⅰ號夯土基址平面呈「工」字形布局,南北長約125 米,東西寬54 米,台基上有前中後宮殿基址。

2015 年至2016 年,寧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基址進行了發掘。

發掘經過

考古發掘工作於2015 年8 月開始,力圖搞清該台基東側形制結構及布局,並清理北部石瓦坑。

共布10×5 米探方6 個、10×10 米探方7 個。

2015 年,在北部探方緊靠夯土台基邊緣的倒塌堆積中出土4 件青石質地台沿螭首、2 件門枕石及數十件白瓷筒瓦等重要文物,引起了地方政府及社會各界關注。

2016 年延續2015 年的考古工作,並在發掘區北側續布10×10、10×5 米探方各1 個,於11 月底地凍停工,累計發掘面積1150 平方米。

發掘收穫

本次發掘工作至元代夯土台面及踩踏面停止,根據土質土色和包含物,遺址地層堆積劃分四層。

③層為文化層,灰色土,厚0~1.30 米,緊靠夯土台基呈坡狀堆積,為元代建築倒塌物堆積層;④層,黃褐色土,元代建築遺蹟層。

根據目前發掘遺蹟,可分④a(夯土)、④b(踩踏面)、兩小層,厚0.10~1.40 米。

出於遺址保護角度考慮,元代遺蹟暫時未向下全面發掘,準備適當時候局部解剖,能搞清堆積厚度、夯土、基槽內部結構等問題即可。

Ⅰ號基址通過發掘清理確認的遺蹟現象主要包括夯土台基、台基外側磚壁及底部基槽、台基東側登台慢道、台基底部大面積踩踏面及局部磚鋪地。

從發掘遺蹟打破關係分析,施工工序先夯築台基,然後外側挖基槽並包磚壁,最後設置登台慢道及用磚石鋪設散水地面。

已發掘夯土台基位於Ⅰ號基址南部東側邊緣,發掘部分南北長60 米,寬4 米,台高0.20~1.2米,為較純凈黃土夯築,土質堅硬,與現地表黃灰色腐殖土區別明顯,應該是從別處取土搬運所致。

夯層較平整,平面沒有發現夯窩,夯層厚0.08~0.10 米,夯層間鋪有一層厚約0.01 米的河砂層,以增強夯土緻密度。

從保存情況、結合元中都相關遺蹟判斷,已發掘的夯土邊緣應該為下層台基部分,整體寬約8 米,與殘存上層台基高差約1.2 米。

台基邊緣東南拐角部向內直角折收形成三次折角結構,北側直壁部分長52 米,方向350°,向西折收3.3 米,再向南延伸8 米至台基南壁交接處,南壁發掘部分長8 米。

台基折角向南延伸部分判斷應該為前殿月台。

夯土台基外側包砌有磚壁,底部挖設基槽,基槽沿夯土邊緣挖設,寬窄深淺不一,南側基槽最寬處1.50 米,東側基槽寬1.0~1.2 米,基槽深約0.2~0.3 米,內填灰陶碎磚瓦。

台基西向折角處基槽內放置有方形灰白砂岩質土襯石。

折角處基槽挖設有過變更,第一次向西折收6.6 米後南折,並在南端折角處安置土襯石,挖設較淺基槽後廢棄,後變更折收一半3.3 米重新挖設基槽並砌築磚壁,在南端折角處挖設有土襯石基槽,但未安置實物。

台基與東側登台慢道相接處基槽最窄,僅寬0.70 米。

磚壁人為破壞嚴重,僅保存基槽底部碎磚或與登台慢道相接處不易拆毀部分。

東壁中部磚壁殘留四層砌磚,最下層條磚側立,上層錯縫平砌,白灰勾縫。

長1.7 米、寬1.1 米、殘高0.4 米。

台基與東側登台慢道相接處殘留磚壁外側南北向錯縫平砌,中部為東西向側立砌築,內側貼夯土邊緣部分為碎磚填砌。

長6 米,寬0.7 米,殘高1米。

東側登台慢道緊靠夯土台基東壁設置,破壞嚴重。

南側距台基東南折角33 米。

平面長方形,頂面坡狀,中部為夯土結構,上部夯層間鋪墊灰陶碎瓦。

周邊也挖設基槽及包砌磚壁,磚壁已破壞殆盡,兩側殘留磚壁象眼部鑲嵌花磚。

長7.2米、寬6.5 米、坡度12°。

夯土厚0.06~0.08 米,夯層間碎瓦厚0.02 米。

夯土台基底部的踩踏面有上下兩層,上層踩踏面厚約0.10 米,表面局部有砂層。

這兩層踩踏面可能為築城與修建夯土台基兩次修建活動所形成。

磚鋪地發現四處,台基南側底部的方磚鋪地可確認為台前散水外,其餘幾處較散亂,性質不明。

本次發掘出土遺物主要為磚瓦石塊等各類建築材料,以③層元代建築倒塌物堆積層內遺物最為集中,主要沿台基外側邊緣呈坡狀堆積,包含大量的灰陶磚瓦、白釉瓷筒瓦、粗胎綠釉筒板瓦、紅陶琉璃筒板瓦、滴水、瓦當及脊飾套獸殘塊,在登台慢道兩側出土兩件青石質門枕石及10 件台沿螭首,另外還有少量有藏文題記的白灰牆皮、金屬飾件、獸骨以及陶瓷片等遺物。

④層遺物主要為磚壁殘磚、基槽填充碎磚瓦及鋪地方磚等物,地面出土有少量銅錢、瓷片等元代遺物。

經統計,發掘探方共出土各類建築遺物6.7 萬餘件,重約33 噸,其中灰陶磚瓦類占69.7%、紅陶琉璃類占16.6% 、白釉瓷瓦占4.1% 、石材類占7.9%、其餘類占1.7%。

10 件台沿螭首造型基本一致,長條柱形,柱頭圓雕螭首,後部為長方形柱體,上有榫槽。

通長1.2 米,螭首部長0.7 米。

該類遺物在元中都和元大都都有發現,但材質為漢白玉,螭首吻部較短,上齶捲曲稍小,而開城安西王府出土台沿螭首吻部突出,上齶向上翻卷更加明顯,雕刻技藝精湛,造型生動,加之材質硬、使用不久即埋入地下,保存狀況好。

白瓷筒瓦為夾砂黃褐胎,形制基本相同,規格大小稍異。

質地厚重堅實,釉下施一層青色化妝土,釉面乳白色,有細小開片,施釉勻厚光亮,部分在內壁胎體刻劃符號或在唇沿外側墨書數字編號。

該類瓷瓦在西夏陵等遺址有發現,但安西王府所出大量同類遺物顯示,其規格釉色等工藝水平在元代得以繼承並發揚光大。

此外遺址大量出土的灰陶磚瓦、紅陶琉璃筒板瓦及瓦當、滴水皆有大中小不同型號。

大號板瓦長60 厘米,拱高8 厘米,前接滴水寬30 厘米,高11 厘米。

這些遺物充分彰顯了遺址的建築類型與規模等級。

發掘新認識

通過這兩年的發掘工作,了解了遺址區地層堆積,遺蹟保存、破壞以及文物埋藏情況,為後續發掘與大遺址保護與利用提供了考古發掘信息與依據。

清理揭露了Ⅰ號基址南部東側夯土邊緣,在其外側清理出磚壁基槽以及登台慢道、台基東南角三次折角結構及基槽改線跡象,基槽轉角處的方形土襯石,台基外側大面積的地面踩踏面及殘留鋪磚等許多為前期勘探所未確認的重要遺蹟現象。

發掘出土10 件台沿螭首為確認開城以往相關文物出土地點提供了重要信息與線索。

台沿螭首造型與元上都、元中都宮殿遺址區出土物類似,通過以上考古發現,結合此前的勘探工作,基本可以判定Ⅰ號基址為安西王府主殿基址,長蟲梁城址即為安西王府宮城。

出土的一件殘琉璃筒瓦內壁有「丙子年(至元十三年1276 年)……」等劃文題刻,為討論開城安西王府修建年代提供了重要線索。

(寧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馬天行 王仁芳)

(文章來源:中國文物信息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鄉村記憶」煙臺市>棲霞市 楊家圈村

楊家圈村位於棲霞城南12.5公里處,屬楊礎鎮管轄。明成化年間,楊姓由雲南遷於此地,形成居民聚落。2005年,楊家圈村有居民220戶,人口707人。楊家圈古文化遺址。1956年,省、縣兩級文物考古...

康保縣 西土城遺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

本報訊(記者謝岩)記者從康保縣獲悉,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的康保縣西土城城址勘探和試掘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發掘區內發現房址、灰坑、灶(爐)等各種遺蹟數十處,出土器物種類十分豐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秦...

永濟蒲州故城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山西永濟蒲州故城遺址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初步確定西城西北部的大型夯土基址為唐代城牆。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專業委員會、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山西2016年隋唐宋金重...

考古新發現:古城遺址現場發現城中寺

城四家子城址位於白城市洮北區德順蒙古族自治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探明該城址的具體形制和用途,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從2013年開始對城址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從吉林省文物局了解到,經過兩年...

陝西周原遺址考古獲重大收穫

2014年9月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單位聯合組成周原考古隊,對周原遺址啟動了新一輪考古工作。基於對周原都邑性聚落的理解,在以往考古調查勘探的基...

故宮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專家諮詢會紀要

故宮博物院於2013年成立了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並於2014年獲得國家文物局認可的團體考古發掘資質。為配合故宮的基本建設,2014年和2015年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分別對慈寧宮花園東院遺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