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深山700年的海龍囤土司開啟另一段生命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龍囤遺址朝天關及地形圖

新聞背景

海龍囤土司遺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貴州正和世界分享自己的文化。

最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國提交的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土司遺址」的申請,貴州遵義海龍囤與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聯合成功申遺,成為中國第48處世界遺產。

貴州海龍囤土司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我省文物考古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大實踐,標誌著世界文化遺產在我省實現零的突破。

如果說海龍囤土司考古,讓我們對土司遺址的深厚文化取得以往歷史文獻無法提供的歷史認知,考古發現「復活」的海龍囤在向我們一一講述歷史過往的細節。

榮膺世界文化遺產,意味著這些沉默在深山700年的地方性文化在世界文化體系里被識別,隨之而來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與旅遊深度開發,將開啟海龍囤另一段鮮活生命史。

潛藏豐盈歷史的土司遺址

沉睡700餘年的廢墟如何復活?史書記載片言隻語,而流沙和戰爭讓海龍囤掩埋於地下斑駁的屯關、裸露的基石和殘留的碎片還在深山靜默著。

海龍囤土司遺址榮膺世界文化遺產首日,作為首批「遊客」,記者來到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海龍囤村,在雨霧中登囤,在大婁山脈東支龍巖山主峰之間,雙手並用爬上36步天梯觸摸石塊時光打磨的歷史痕跡。

飛虎關此時已修繕一新,一路尋訪古囤,歷經幾百年風雨滄桑,保護之好令人震撼。

海龍囤土司遺址始建於南宋寶祐五年(1257年),毀於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

它是一處集抗蒙山城和土司城堡於一體,融保衛國家利益與土司家族利益於一身的軍事堡壘。

海龍囤總面積達5平方公里,核心區域1.59平方公里,遺址區面積含遺產區和緩衝區共12.9平方公里。

在700多年的歷史裡,保存完好的13個關隘、城牆、新王宮、老王宮、採石場、窯址、校場壩、軍營、水井、囤上道路組成豐富的遺址群,與附件楊氏土司遺存養馬城、高坪楊氏墓群、新蒲楊氏墓群、楊粲墓、團溪楊輝墓等土司遺址,構成貴州四大土司文化之一楊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遺存。

2001年,海龍囤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路上都是亂石堆堆,扒開茅草見古牆,道路荊棘遍布,關口雜草叢生,這是35年前首次來到海龍囤探尋遺址的當地文物工作者葛鎮亞的印象。

從發現到納入國家視野,到成為全球人類共同的財富,海龍囤在遵義本土文化工作者的眼中,在35年發現之旅中實現大跨越。

在廢墟中追尋文明的碎片

「我生而有幸,可以在廢墟中追尋文明的碎片。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海龍囤考古隊隊長李飛遊走在海龍囤山野之處900多個日日夜夜,歷經的考古細節在他長滿老繭的手中漸漸凸現。

2012年3月,省文物局啟動了土司遺產海龍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工作,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一場針對該遺址的曠日持久的首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隨即展開。

2015年7月8日,我們再次來到省考古所海龍囤工作站,附近村民謝長勇在參與海龍囤考古發掘工作,成長為一名修復器物的考古隊隊員。

他輕輕捧起每一片青花瓷,尋找縫隙併攏之處,從上萬片出圖明青花瓷碎片中拼接一個完整的器物。

一直堅守的考古隊隊員韓文華在整理這幾年的照片,以「兩千里疆土家與國,九百日考古苦與樂」相冊命名,發布在朋友圈,紀念駐守考古工地的日子。

李飛總結道:「考古工作對全囤的城牆、關隘進行調查、試掘和測繪,對海龍囤不同時期城池輪廓的變遷有了新認識;基本釐清了「新王宮」的格局、年代和性質;基本解決了建囤所需的磚、瓦、木、石的來源問題;對囤上道路交通系統進行了有效梳理。

海龍囤建於險峻的龍巖山巔,三面環溪、一面銜山,史稱其為「飛鳥騰猿不能逾者」。

它毀棄于震驚朝野的「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役」戰火中,從此任憑風吹雨打。

經過數十年調查及近三年集中發掘,全囤的輪廓漸漸清晰,在不同時期的歷史性變遷也逐漸明了。

「新王宮」與「老王宮」是囤內兩組最大的建築群,構成了海龍囤的雙核心。

「新王宮」是近三年來海龍囤考古工作重心。

2012年度,考古發掘確定了「新王宮」範圍及大體格局。

2013年度,考古工作者把梳理「新王宮」中路建築作為主要發掘任務,並基本釐清了其格局。

考古發現契合《明史·輿服志》:「三品至五品,廳堂五間七架,屋脊用瓦獸,梁棟檐桷青碧繪飾,門三間三架,黑油錫環。

」播州宣慰使官階為從三品,其廳堂面闊五間、大門三間,合乎禮儀。

2014年度,考古工作者對新王宮未發掘區域進行勘探,進一步了解其格局。

「新王宮」內出土的遺物包括作為建築構件的磚、瓦、瓦當、脊獸、石構件等,以及瓷器((青花、青瓷和醬油瓷器等)、錢幣、鎧甲片、礌石、鉛彈等共計上萬件。

其中相當部分青花瓷器帶有年號款,均不晚於萬曆,恰是文獻所記海龍囤毀棄的年代。

錯綜複雜的路網構成囤的骨架,現已探明飛鳳關至「新王宮」之間較完整的明代道路200餘米。

除卻關隘、城牆、道路及新、老「王宮」外,囤上還有大量的其它遺存,構成了海龍囤完整的防禦性城池格局。

與發掘相關的保護、展示工作同時也在如火如荼進行著。

在推進海龍囤「申遺」工作的同時,擬定了《海龍囤與播州楊氏土司遺存考古工作規劃(2012-2015)》,經國家文物局立項後,有序開展播州楊氏土司遺存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其中新蒲楊氏土司墓群的發掘繼海龍囤遺址之後,再度榮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並全票入選「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土司考古引起全國關注。

與此同時,與四川大學考古系合作,開展了播州核心區域的考古調查,對包括楊氏在內的土司遺存進行系統梳理。

考古學的介入獲取大量珍貴資料是文獻沒有記載的,海龍囤考古發現為研究土司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實體研究內容,也擴展了考古學清代以來未過多涉足土司遺產研究領域的空白。

考古的介入,無疑為海龍囤「申遺」工作提供具象的材料和價值判斷支撐。

紮實的考古工作和基礎性研究積極推進海龍囤申遺。

世界文化遺產的貴州意義

海龍囤遺址成功申遺,對於土司文化遺產的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護好包括海龍囤在內的土司遺產,是中國政府向世界的莊嚴承諾。

現在,海龍囤不僅是中國的文化遺存,更是全人類的遺存。

從啟動「申遺」工作到申報成功,僅用了短短兩年多時間,其速度之快,成為全國「申遺」的奇蹟。

土司遺址「申遺」成功進一步彰顯土司文化遺產在中華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

土司遺產是統一國家中多族群聚居地區獨特管理制度的珍貴物證,呈現出「文化多樣性保護的歷史智慧」的主題,這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始終面臨的突出議題,值得全人類予以關注與保護。

貴州、湖南、湖北三省境內的3處土司遺存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時期的遺存,位於土司地區與中央政權主體地區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匯地帶,屬典型的多族群文化複合區域,是中國土司遺產中的代表。

在省委、省政府和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視下,在省有關部門和遵義市委、市政府,匯川區委、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海龍囤土司遺址文物本體修繕、群眾搬遷、園林綠化、陳列展示、環境整治、水電升級、民居改造、標示標牌等28個項目有序推進,累計投入資金約3億元,其中爭取到國家文物局資金投入1.3億元。

2014年9月,貴州省以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國際古蹟遺蹟理事會專家到海龍囤土司遺址的現場考察評估工作,並按照要求補充完善了《申遺文本》相關資料。

從海龍囤的政治歷史文化研究價值來看,海龍囤是「土司制度」的重要實物遺存,它完整見證了我國古代少數民族政策從唐宋時期的「羈縻之制」,到元明時期的「土司制度」,再到明代開始的「改土歸流」的變遷。

從一座古囤,見證古代中國對多族群聚居地區管理和多元文化保護的獨特智慧,從而窺見中國西南地區多族群聚居地區的獨特發展階段和文化特徵,對全人類關注文化多樣性保護及族群間的交流與共同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產生持久的社會公共效益

「海龍囤的成功『申遺』,既提振了貴州的文化自信心,又將為今後繼續拓展土司考古研究打開新的領域和方向。

」貴州省文化廳副廳長、貴州省文物局局長王紅光說。

我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將繼續關注海龍囤土司遺存及周邊遺存,長期推動土司遺址今後的研究、保護、展示等工作,在土司遺址整體價值特徵和保護管理需求框架下,進一步整合歷史、民族、考古、文化遺產保護等多學科力量,對各類土司遺存進行更為系統的研究,促進各地政府在土司遺址管理實踐方面的溝通與交流,為土司遺址價值的深入認知和整體、長期的保護提供更為堅實的基礎,以土司遺址的保護與研究為契機,積極推動海內外同行共同參與土司文化遺產保護。

「海龍囤將會吸引遊人蜂擁而至。

所以,我們在考慮對世界遺產利用時,首先要考慮保護。

」海龍囤遺址不能過度商業利用,甚至不能修建包括道路在內的太多附屬設施。

「申遺」成功的效益,不能僅僅局限於門票收入,要有持久的社會公共效益,比如,利用土司遺址的品牌效應,發展其他相關配套產業。

從學術和歷史價值來看,作為貴州首個入選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無論從年代、規模、保存完整性、多樣性以及對周邊區域的影響來說,海龍囤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海龍囤考古工作,在早期就考慮到了保護和展示,所以,考古隊發掘和清理的過程中,文物保護專家就介入了,現場編制保護方案,報國家文物局批准,方案通過後立馬實施保護工作,而接下來的展示方案也立即跟進。

匯川區計劃在今年10月向遊客開放,將開通海龍囤公眾諮詢熱線,告知海龍囤開園等情況。

而旅遊線路怎麼走?帶領遊客看什麼?遊客只能到哪個景點?這些,都要在保護的基礎上讓更多的人看懂海龍囤,要集考古、保護、規劃和政府多部門齊頭並進形成合力去探尋海龍囤的秘密。

早在《海龍囤》「申遺」工作開始時,動漫客網和「亞青賽」就定下一個方案,要把海龍囤的歷史用漫畫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這在國內漫畫創作和出版上無疑具有開創性。

漫畫編劇團隊深入海龍囤實地考察,查閱了大量有關海龍囤的歷史資料。

邀請了法國知名漫畫家Thierry Robin,由他執筆繪製歷史漫畫《海龍囤》,目前已經開始創作,預計將於明年在歐洲先行出版。

遵義市政府已經成立了海龍囤文化遺產管理局,專門從事海龍囤的保護開發以及管理工作,已建立對核心區、遺址區的科學管理體系,在囤上安放攝像頭全方位監控,建立對遺址的檢測體系和巡查體系。

挖掘文化資源 樹立文化自信 — 訪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紅光

海龍囤土司遺產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是貴州省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大突破。

貴州省文化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紅光最大的感觸是「申遺」過程增強了當地幹部和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自信。

他說:「機遇是搶來的是爭來的,也是用紮實的工作換來的,貴州的文化有這個底子,符合世界遺產的準則和價值序列,使得貴州世界文化遺產實現零的突破。

7月7日,接受記者採訪的王紅光表示,海龍囤土司文化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發現、保護和申報的過程,是他個人自我教育的過程,是文化自信培育的過程,也是找到文化自信的過程,也是讓本土文化在發出自己的聲音,讓貴州人有更多的價值評說,掌握貴州文化的話語權的過程。

過去,不少人是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貴州地域文化,要認識到貴州文化是個性化非常強的地域文化,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將吸引更多人撩開它的神秘面紗。

王紅光是遵義人,海龍囤在他小時候就已耳熟能詳。

後來作為文物工作者,王紅光發現在貴州全省各地遍布明清時期的軍事營盤,多年來我們大家也沒有發現這些文物真正的價值和魅力。

作為從事文物工作多年的工作者,2012年,當王紅光得知湖南老司城在積極推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時,才開始找資料來研究老司城,發現無論從規模、時代、歷史影響、時間跨度等來看,楊氏家族700年留下的土司遺存和播州土司歷史都毫不遜色。

播州戰役被稱為明代三大戰役,明朝中央軍隊動用幾十萬的軍馬糧草長途作戰,成為促進明朝快速滅亡的政治軍事事件,而且海龍囤橫跨宋、元、明幾個時期,在抵抗元朝蒙軍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王紅光開始意識到,楊氏土司和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轉變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推進「申遺」過程中,當貴州省開始把海龍囤土司遺址放入全球化視野中評估它的價值時,發現它不僅只有古建築遺址的價值,楊氏土司和播州土司在中國歷史的價值和世界土司遺產中的影響,在「申遺」過程中逐步被認識和發現。

「申遺」過程是貴州提升文化價值認識的重要過程,這種價值判斷增強王紅光對貴州文化的信心。

「申遺」成功後,貴州和湖南的世界文化遺產實現零的突破,向文化大省邁進。

海龍囤考古工作的開展,逐步加深我們對土司文化價值和影響的認識,也提振我們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話,是在文化的深入挖掘、深入研究和文化比較中樹立起來的。

」王紅光強調說。

「申遺」工作也是貴州文化遺產工作的一次經驗積累。

王紅光認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要爭取中央支持一定要推進大項目,從貴州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紅色文化遺產博物館和保護基地的建設,到海龍囤遺址的保護工作,都積極爭取國家財政資金支持。

在海龍囤出現之前,貴州文化遺產保護經費一個單項沒有突破2000萬元,而海龍囤在兩年之間爭取1.3個億的中央財政資金支持。

「要充分發現、挖掘和研究貴州文化遺產的潛在價值,把文化遺產項目作為大項目來抓。

隨著旅遊的拉動,遺產保護的確是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遺產地生活的改善和經濟的增收,遺產和地方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當地經濟發展融為一體,成為一種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

毫無疑問,在中國文化深度旅遊、文化特色旅遊深入老百姓文化生活的現實情況下,海龍囤必將成為推進貴州社會經濟發展的文化遺產重要品牌和積極力量。

海龍囤豐富了遵義文化遺產的類型,成為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雙遺產地」,加之民族村鎮文化、紅色文化遺產等,遵義的文化遺產類型完整了,作為旅遊目的地的類型完整,這對遵義的文化旅遊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拉動將是最直接的。

世界文化遺產的品牌獲得是貴州的驕傲,隨之而來最大的焦慮就是保護,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將是更大的責任,王紅光等文物工作者面臨的壓力會更加巨大。

「海龍囤土司遺址還準備不充分的,需要地方黨委政府花大力氣儘快在依法的科學的保護、管理和利用下來推進工作。

」王紅光說,海龍囤的文化生態和自然生態都是需要嚴格按照文物法的要求、世界遺產和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意見執行。

「要跨文化比較研究中對貴州文化遺產進行新的闡釋和新的發現。

」通過認真梳理貴州的文化現象、文化類型,開展系統深入的研究,在對比、類比和橫向的比對中發現我們的價值,增強我們的自信,王紅光發現,好多文化都在橫向的比較中發現閃光點的。

而考古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申遺」成功只是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的開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貴州發現之旅打造土司考古新高地·海龍屯報導

建設多彩貴州民族文化特色強省,是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的「十三五」貴州文化發展新任務。在年初召開的全省宣傳部長會議上,省委書記陳敏爾提出的要全力打造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已在全省上下形成...

播州楊氏土司考古再發現

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貴州遵義明代播州土司楊輝真墓考古發現入圍,此系海龍屯申遺成功後,土司考古熱再度吸引世人眼球——雷水堰上的秘密數百年來,位於遵義縣團溪鎮白果村雷水堰旁的...

新蒲新區全面啟動楊氏土司墓修復保護工作

海龍囤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貴州首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除了播州海龍囤遺址,遵義土司遺址還有位於新區中橋的播州楊氏土司墓群,在此次海龍囤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楊氏土司墓出土的大量文...

貴州發現南宋時期播州「土司」楊價夫婦墓

新華網貴陽8月13日電(記者李驚亞)在遵義市城東郊的仁江河邊,貴州考古學者近日發現南宋時期播州第14世「土司」楊價和他夫人田氏的墓葬。這座古墓距今已有700餘年,這個時期的墓葬多為磚室墓或石室墓...

播州楊氏土司遺存獲「田野考古獎」

22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經中國考古學會田野考古獎評審專家組投票選舉,全國有21項田野考古項目榮獲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獎。其中,遵義市播州楊氏土司遺存(海龍屯遺址、新蒲楊氏土司墓地、...

你是否知道,是誰最先發現了海龍屯?

400多年前,一場震驚全國的戰爭在這裡展開,數十萬軍隊在崇山峻岭中廝殺。數百年光陰倏忽而過,當年的金戈鐵馬、硝煙四起,早已歸於平寂。如今的海龍屯山野空明靜寂,斑駁的城牆上,藤蔓青青。作為「新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