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古蹟三十九:水洞溝古人類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創: 古峽 寧夏古蹟 1周前

二十億年前,水洞溝遺址一帶一片茫茫大海,之後,這一帶地質所處板塊處於活躍期,先後經歷了極為漫長的下陷海相沉積、上升成陸、再度下降沉積及塊斷上升等地質發展階段。

其中,燕山運動晚期、喜馬拉雅山運動(約六千五百萬年前)共力造就賀蘭山橫空出世,新生代第三紀(約一百六十萬年前)黃河流域形成,之後,賀蘭山東麓斷層與黃河斷層地殼下陷,以黃河斷裂為界,形成了銀川地塹,暨今銀川平原地貌。

地球中生代侏羅紀時期,距今約一億六千萬年,大型新蜥腳類食草恐龍就在古靈州(今寧夏靈武市)一帶活躍,止於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約六千五百五十萬年前);三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先祖猿類在這一帶出現,開始繁衍生息。

那時的黃河東岸一帶林豐葉茂,水草優美,氣候濕潤。

猿類開始使用草泥材料搭建的窩棚等群居,身披樹葉、獸皮,使用木棍、石器等追逐獵殺灌木從中的羚羊、犀牛、野驢、野馬、野豬等動物,在湖水中打撈魚類,再使用篝火烘烤獵物食用。











水洞溝古人類遺址,位於今寧夏銀川靈武市臨河鎮,黃河東岸一帶。

1919年,比利時傳教士肯特在途經水洞溝時在斷崖區域發現動物化石;1923年6月, 法國籍漢名神父桑志華、德日進共同對水洞溝遺址進行了首次考古發掘,耗時十二天,出土了數百公斤的動物化石和舊石器遺物。

至今,水洞溝遺址共進行了六次大規模考古發掘,涉及美、日、韓、法、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專家,累計出土了三萬餘件石器、近百件動物化石。

水洞溝遺址跨越了新、舊石器時期,成為中國最早發掘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被讚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發祥地」,1988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2009年被確定為國家地質公園。




土地廟插旗座石刻遺址


鎮虎墩

水洞溝遺址一帶有較為完整的明代長城遺址、紅山堡古城、藏兵洞、瓮城、烽燧等遺址。

還有一處名為紅山湖的天然湖泊及長約四公里的峽谷地帶,風光秀麗奇特。



水洞溝峽谷








請橫屏觀看



註:使用Linhof Technika、Rolleiflex3.5F Planar、MamiyaC220黑白膠片拍攝,自沖底片,直掃文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寧夏水洞溝:還你一個舊石器時代遺址

寧夏,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村,距銀川市19公里,占地7.8平方公里。民國十二年(1923年),由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

山東挖出疑似猛獁象牙化石

記者昨天從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獲悉,經過半個多月的發掘,來自中科院、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黃島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在大珠山遺址出土了普氏羚羊、野豬、馬、鹿、疑似猛獁象等10餘種典型的更新世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