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水洞溝遺址 可能是古人類從西部進入中原最直接證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交待過4.5萬前的通過西伯利亞的額爾齊斯河岸上發現的;
又交待過3萬年前的北京山頂洞人;
那麼在這個古人類的漫漫旅途中是否在其它地方還留下一定的歷史足跡呢?
期待了很久的歷史神秘的面紗終於在這個水洞溝地方被揭開。
中國人和法國人曾有國共同的祖先。
這個令人意外的結論是科學家們解碼古人基因後做出的。
古人遺骸是在西伯利亞的額爾齊斯河岸上發現的,遺骸的年齡,請注意!是4.5萬年!如此可觀年齡的人類親緣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還都不曾找到過。
先人殘留下來的全部就是股骨。
股骨是在烏斯季伊希姆村附近找到的,因此人們稱古人是烏斯季伊希姆人。
令人震驚的不只是古人的古老年齡,還有保存下來的脫氧核糖核酸,這是積極罕見的。
中國北京郊外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中曾發現多具北京猿人化石,但在山的最頂端石鐘乳洞,即山頂洞中,1933年有新人階段的化石人骨出土。
稱此為山頂洞人。
地質年代相當於歐洲舊石器晚期。
山頂洞文化年代應介於距今2.7萬年左右至3.4萬年左右之間,中學歷史教科書取了一個中間數。
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村,是三萬年前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
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
中華文明的 歷史的大幕就是這樣展開的吧?
————水洞溝遺址的發掘——————
1919年,比利時傳教士肯特在途經水洞溝時,在水洞溝斷崖上發現了一具犀牛頭骨化石和一件經過人工打制的石英岩石片。
1923年6月,法國地質古生物學家桑志華得知肯特發現後和著名學者德日進來到水洞溝,發現了裸露在地表的哺乳動物化石。
隨後開始發掘,總共發掘出了300多公斤石製品和動物化石,主要包括石核、刮削器、尖狀器等舊石器。
1960年夏季,中蘇古生物聯合考察隊開進水洞溝,對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
1963年,被稱為「中國舊石器考古學之父」的裴文中親自帶隊,又進行了第三次發掘。
1980年寧夏博物館、寧夏地質局聯合考古隊對水洞溝的第四次考古發掘。
2003年至2007年,由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聯合組隊對水洞溝又進行了新一輪的考古發掘。
這次考古,參加人數最多、歷時最長、發掘範圍最大,收穫也最豐碩。
這次,不僅調動了GPS定位儀、全站儀、攝像機等先進設備,而且邀請了地質學、年代學、古人類學、古環境學的專家到現場研討、授課。
2014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寧夏水洞溝遺址舉行第四屆文化旅遊節以及第六次考古發掘。
來自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寧夏考古所的專家,對水洞溝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2002年開始建設,2006年4月對外試營業,2007年4月28日對外正式開放。
1963年水洞溝遺址中清理出有野驢、野馬、犀牛、鬣狗、羚羊、轉角羊、牛、豬等動物化石和各種石器原件一萬一千多件。
石器的主要類型有尖狀器、端刮器、刮削器,還有少量的砍伐器。
尖裝器中以形狀端正固定、左右對稱明顯、背有縱脊的器形為主要特徵。
砍伐器和「二級打法」的石片顯示了水洞溝石器和中國猿人石器的繼承性。
還發現用鴕鳥蛋皮單面穿孔製成的圓形裝飾品,用骨片磨製的骨錐,大量人工磨製的「刀片」。
2007年寧夏考古研究所對紅山堡東北角和瓮城進行了考古調查、發掘。
紅山堡內從發掘時保留的剖面,能清楚的看到當時守軍堡寨的房屋基址、用火痕跡、動物遺骸,另外還出土了石磨盤、行軍鍋、旗墩、缸等物品。
這些物品充分說明了當時在紅山堡的守軍的後勤也是在自給。
截至2012年,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
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
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
在長達近90年中,從這兒出土了3萬多件古人打制並使用過的石器,還有不少古動物化石。
奧瑞納文化因最初發現於法國南部加龍河上游土魯斯附近的奧瑞納克山洞而得名。
奧瑞納文化分布在歐洲的大部分地區。
在西亞的許多遺址中也有類似的遺存。
年代約距今3.4萬~2.9萬年。
其創造者是屬於晚期智人(見智人)的克羅馬農人和格里馬第人。
奧瑞納文化石器主要是用石葉製成的,有端刮器、吻狀刮削器和各式雕刻器等。
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內還保留著一段水岸長城。
穿過約3公里的蘆花谷,就到了水洞溝遺
————水洞溝竟然是非常美麗的地方——————
遺址面積最大的一個天然湖泊——紅山湖。
在這一片獨特的雅丹地貌、土林景觀里,出現水域面積1.8平方公里的湖泊實屬罕見,可看到崖對岸的明長城。
中國的長城在修建的時候都是依山傍水、就地取材。
但沒有一處的長城在面積約7.8平方公里的地方能體現出依山傍水、藉助高15-18米的大峽谷和獨特的藏兵洞、守軍的城堡構成的立體軍事防禦體系。
美國熱帶雨林?
紐西蘭鏡湖?
在開啟這段旅途之前,相信很多人跟小編一樣,印象中的西北地區全是沙塵僕僕的……
瞬間穿越到30000年前的水洞溝歷史遺址!看到滄桑歷史的古建築,看到五百年前的明代長城,看到地下兵城藏兵洞 ,看到集高峽與平湖 為一體的水岸長城……這麼多壯觀的景色,不得不使我頻頻驚嘆!
寧夏的歷史可以說是從水洞溝開始的。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三萬年 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在這裡展開,將遠古人類繁衍生息,以及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一一展現在遊客的面前。
博物館很大,裡面展示了舊石器時期動物化石、人類文化留下的石器、工具甚至工藝品等。
在古人類歷史研究中發現,人類在某一地方生活一個時期後,就會消失不見,例如山頂洞人生活年代是距今5-1萬年,而水洞溝人則是距今3-1萬年,那麼,距今1萬年之後,水洞溝的哪裡去了,一直是考古界的一個謎。
燈光慢慢暗下來,眼前是三萬年前遠古人類其樂融融的漁獵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產場景,他們歡聲笑語、跳舞唱歌。
突然有一天,暴雨傾盆、洪水肆虐、山崩地裂,水洞溝人只好收拾行囊、背井離鄉。
繼續行走,沒有一點點防備,西北的氣息就被大片的蘆葦擾亂。
比人還高的蘆葦密密麻麻,仿佛要占據整個天地。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穿出蘆葦叢,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發出一聲驚嘆。
那片湛藍的湖水,比天還藍。
獨特的雅丹地貌,造就了寧夏常見的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經過歲月的磨礪早已殘破的明長城在上面蜿蜒。
這片山丘環抱著的紅山湖,仿佛是從山褶子裡出生,是草木精靈呼出悠遠的氣息。
乘坐騾車進入大峽谷。
長約4公里的峽谷,本是大自然的「傑作」。
但明代時,這又成了長城「深溝高壘」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風雨剝蝕,使谷內怪壁峭立,溝壑縱橫。
幽長的峽谷內。
這裡是電影《錦衣衛》的取景地哦。
車夫牽著駱駝一邊走,一邊唱起寧夏「花兒」,高亢、悠揚的歌聲中,卻透著滄桑與悲涼。
地老天荒、曠古玄遠,時間沉澱下的一切,唯有時間能夠讀懂。
若說有趣,水洞溝內的景點非藏兵洞莫屬。
它蜿蜒曲折於懸壁之中,上下相通,左右相連,洞中分叉頗多,左盤右旋,沒有導遊帶領,說不定真的會迷路。
藏兵洞內辟有居室、儲藏室、會議廳、灶房、兵器庫、火藥庫、炮台、水井、暗器孔道及陷阱等設施。
一個不小心,洞壁上就會飛出一個流星錘,給企圖闖入的侵略者迎頭痛擊。
http://www.mafengwo.cn/i/5545443.html
寧夏水洞溝:還你一個舊石器時代遺址
寧夏,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村,距銀川市19公里,占地7.8平方公里。民國十二年(1923年),由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
寧夏古蹟三十九:水洞溝古人類遺址
原創: 古峽 寧夏古蹟 1周前 二十億年前,水洞溝遺址一帶一片茫茫大海,之後,這一帶地質所處板塊處於活躍期,先後經歷了極為漫長的下陷海相沉積、上升成陸、再度下降沉積及塊斷上升等地質發展階段。其中...
寧夏境內有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5萬多年,而且在一處懸崖峭上
水洞溝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距銀川市19公里,位於靈武市臨河鄉水洞溝一處面南的崖壁上。它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材料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之一。這座1919年由比利時人肯特發現的遺址,迄今已...
山西丁村遺址發現30萬年前遠古人「燒烤」遺蹟
中新社襄汾7月1日電 (記者 胡健)「從2015年至今,考古人員對丁村遺址的發掘共出土石器4000多件,並發現動物化石、灰堆、紅燒土等丁村遠古人的『野炊』元素,表明遠古人類可能在大約30萬年前進...
水洞溝「中國沒有舊石器時代文化」的終結者
雖然青銀高速公路就從寧夏靈武市水洞溝文化遺址附近經過,但是不能不承認周邊的廣大區域依舊荒涼,與萬里長城紅山堡一致的邊塞黃色是主色調,春夏的綠色只是點綴而已。面對這樣的荒涼,可以想像90多年前的景...
專家:烏蘭木倫遺址是解密歐亞草原舊石器文化的寶庫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14日電(記者賈立君)「這個距今5至6.5萬年的古人類活動遺址,是解密遠東地區現代人起源、歐亞草原舊石器文化的寶庫。」正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蘭木倫遺址第2地點進行考古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