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三醫院地下,竟然發現隱藏了千年的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成都水系發達,一有好天氣

成都人就愛往河邊湖邊跑

泛個舟、喝個茶,別提有多愜意了

其實早在1000多年前

成都就有一個「人工湖」

讓詩聖杜甫等眾多文豪

「沉醉不知歸路」

它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摩訶池。

7月1日,成都市青龍街,市三醫院旁一處工地,考古工作人員鑿開的土坑,揭開了摩訶池西北角神秘的面紗。

摩訶池

史書記載,隋文帝統一全國後,派四子蜀王楊秀鎮守成都。

膽氣豪壯的楊秀對成都城池進行了大規模的新建和改造。

楊秀大興土木,在築城時就地取土,形成了一個個大坑,一個「人工湖」也因勢鑿成。

出土大量堆積物 專家推測園林邊界

據史料記載,摩訶池在唐代發揮著公園的性質,最開始隋朝蜀王楊秀修築成都子城時,從子城的南面和西面取土形成,面積達500畝,到唐代,隨著郫江水和解玉溪水引入摩訶池,並經後蜀擴建,水域面積一度達到1000畝左右,不過,在元末明初和明代,摩訶池逐步衰落,並被回填。

明洪武十八年,蜀王朱椿將大半個摩訶池填平,於後蜀宮殿舊址修建蜀王府,這也就是明代版摩訶池,完全成了一個私家園林。

「這次發現了很多回填堆積,和當年東華門那邊發現的類似。

」據成都市文物考古隊易立介紹,明代修建蜀王府,填平了一部分摩訶池,在這些堆積物里,有明代的瓦礫、青花瓷等東西,結合歷史文獻和發掘的文物可以判斷,成都市三醫院這個地方,基本可以斷定為摩訶池的西北角。

易立表示,雖然摩訶池被填平了大部分,但池體還積蓄了不少水源,而這次發現的只是一個邊緣。

不過,這次挖到了一角至少說明,在明代,如果不算蜀王府的話,摩訶池至少還是有上千畝的面積,「所以根據考古發掘,可以推測摩訶池在明代修王府前面積還是超過一千畝的,而在唐朝時應該更大。

繼續考古發掘 復原成都歷史面貌

成都著名水利專家陳渭忠在《摩訶池的興與廢》一書中稱,摩訶池修成之初,面積達500畝,隨著唐代將郫江水和解玉溪水引入摩訶池,摩訶池的水量變得十分充足,經過後蜀擴建,水域面積達到1000畝左右。

隨著考古發掘的推進,成都市文物考古隊專家表示,摩訶池的南界應該在今天府廣場西側,成都博物館新址一帶,據判斷,成都博物館新址工地內堆積的形成年代應不晚於明代早期,坑內堆積有大量卵石夾雜沙粒板結和少量瓷片、磚瓦碎片,與東華門遺址考古發現情況較吻合。

摩訶池的東南界應該不超過四川大劇院工地,因為在四川大劇院工地2012年進行的考古發掘中,沒有發現與摩訶池遺址相吻合的遺物;摩訶池的北界大約在今羊市街、西玉龍街一線,因為這條控制線以北的街道走向與唐宋時期成都城市的方向(北偏東30度左右)基本保持一致。

摩訶池的西界,大約在今東城根街一線,定位理由與北界相同。

易立說,摩訶池範圍最大的時候應該有上千畝面積,具體位置和功能分區還有待進一 步發掘。

這次發掘,對於古代成都的城市坐標摩訶池可以進一步還原其位置、範圍、面貌,同時復原成都的歷史面貌,比如前後蜀宮苑的建設情況等。

出土城牆遺址 或為戰爭臨時修築防禦工事

除了園林邊界,三醫院還出土了一段80米長的殘存城牆,考古專家初步斷定是五代到北宋時期修築的。

成都市文物考古隊邱艷認為,這可能是子城的城牆,現在來看做得比較粗糙。

根據發掘現場情況來看,這段城牆遺址連基槽都沒有,應該是臨時修築的城牆,到了北宋時期基本上就廢棄了。

牆的東邊破壞嚴重,彎彎窄窄的,現在殘破,一米高左右。

對於城牆的具體性質,考古專家還在進一步研究。

不過,根據五代到北宋時期,蜀地征伐不斷,蜀地兩個割據政權都先後被滅,因此專家初步斷定,這段城牆很有可能是戰爭臨時修築的防禦工事,因此和其他規整的城牆不一樣,有倉促的痕跡。

到了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摩訶池全部被填平成為了演武場。

至此,歷時1300餘年,令唐代詩人武元衡「愛水看花日日來」,南宋詩人陸遊「一過一銷魂」的「摩訶大池苑」消失殆盡,無跡可尋,為後人留下無盡惋惜和綿綿思戀。

如今我們只有在陸遊

描繪成都摩訶池的詩句中感受它的魅力了

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

摩訶池上追游路,紅綠參差春晚。

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

挑菜初閒,禁菸將近,一城絲管。

看金鞍爭道,香車飛蓋,

爭先占、新亭館。

惆悵年華暗換。

點銷魂、雨收雲散。

鏡奩掩月,釵梁拆鳳,秦箏斜雁。

身在天涯,亂山孤壘,危樓飛觀。

嘆春來只有,楊花和恨,向東風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發現:蜀王府遺址竟出土瓷器繪五爪龍紋

蜀王府,一座明代藩王府中最華麗的一座宮殿。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面積38公頃有餘,資料介紹其建築可與北京故宮相媲美。在成都老百姓口中,稱這座建築物為成都皇城。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