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全程揭秘:我們這樣發現了萬佛寺園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記者 吳曉鈴

最近兩年,不斷有重大考古發現還原成都的歷史。

然而,考古人員的「火眼金睛」如何穿越千年發現歷史的痕跡?7月16日,通錦路唐代園林遺址的現場領隊——成都市考古隊工作人員易立,為記者詳細解讀了疑似萬佛寺遺址的發現全過程。

30個探方,一層一層穿越歷史

據易立介紹,成都是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按照相關規定,所有城市建築施工之前,都必須請考古人員提前入場進行考古勘探,以確定是否有考古發現。

今年3月,當他和同事收到通錦路中鐵二局家屬樓工地的考古勘察通知時,便意識到這片工地「很可能有料」。

「這塊工地附近的中鐵二局所在之處,從光緒年間到上世紀50年代,曾經先後4次出土過萬佛寺的200多尊佛像,證明明末清初毀於戰亂的成都千年古剎萬佛寺就在那片區域。

剛開始,考古人員原本打算在家屬樓施工區域布設探方,但發現下面有太多的煤氣管、水管、電纜等地下管網,無奈放棄,只好轉戰現在的遺址區。

用洛陽鏟取土樣,發現下面有瓦礫等堅固物。

於是,工作人員便挖了一條10米長、1米多深的探溝,「當時我們就在溝里發現了瓷片、建築磚瓦等,可以確定這片區域曾有人活動的痕跡。

再結合此地接近萬佛寺的背景,我們覺得這一片當屬考古的重點區域。

3月底,成都市考古隊的5個工作人員和40多位民工正式進場,在約2500平方米的區域,布下30個探方,全面展開發掘。

而根據土質土色,出土的遺物不同,就能清楚判斷各朝代的土層。

比如,近現代土層的遺物,主要是建築垃圾和磚;而明清地層就會有青花瓷殘片,那時的磚瓦殘片也古色古香。

剛開始挖掘速度很快,但到了明清地層,進度開始放緩。

只要發現下面有硬物,考古人員便會換成手鏟、刮子等小工具,慢慢清理浮土,讓遺物裸露出來。

水池「引路」,園林重見天日

史料記載,萬佛寺最興盛的年代就是南朝和唐朝。

為此,成都市考古隊還派出研究佛教考古的張雪芬進組備戰。

果然5月的一天,施工人員在用鏟子往下鏟土時,突然碰到一個硬物。

當換成手鏟輕輕除去硬物附近的泥土,一塊長方形的磚裸露出來。

「我們以此為中心不斷擴大發掘面積。

」易立說,他們從泥土中清理出了深1米多的一處人工池塘。

「之所以判斷這是一片池塘,是因為池塘用唐磚和南北朝時期的花紋磚圍砌起了塘壁。

而在池塘的一側,還清理出一處入水口。

這時,考古隊的工作重心便轉移到沿著入水口的砌磚,探索更廣泛的區域。

經過近兩個月的發掘,一條長約90米、蜿蜒曲折的唐代水渠終於露了出來。

此後,工作人員繼續揭露工地的其它區域,又相繼發現了水井、灰坑等遺蹟。

易立說,考古的魅力其實就在於此,「雖然我們白天要在工地指揮發掘、畫圖、整理出土遺物,晚上還要查閱相關資料,但當一個有考古價值的遺址出現,覺得所有付出就值得了。

據悉,這片園林遺址經過3D掃描後,有望在博物館再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成都成功發掘古代園林遺址

對研究隋唐五代園林建築具有重要價值今年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隊對成都市金牛區通錦路一建築工地開始了系統的考古勘測發掘。經過近4個月的發掘,日前考古隊公布了初步的考古成果。在該工地2500平方米的考...

中學生走進考古工地 感受西周歷史

本報訊(首席記者張佳)昨日,豐鎬遺址的考古工地上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看到教科書上的遺址和西周歷史變成了眼前的實物,同學們既興奮又震撼。昨日上午,曲江一中成為陝西公眾考古普及基地「公眾考古進校園...

河北:2600年柏人城遺址有望露真容

即通客戶端報導(河北台記者 杜岩卿)在河北省隆堯縣亦城村和城角村一帶,至今矗立著東、南、西三座由夯土築成的古城牆,它們合圍起來的範圍就是距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柏人城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