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汾發現6000年前廟底溝文化史前聚落遺址(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新網太原11月28日電 (記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8日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在臨汾市堯都區賈得鄉桃園村南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聚落遺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

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眾考古研究部主任、此次考古發掘項目的執行領隊鄭媛介紹,廟底溝時期是中國史前文化最繁盛、輻射力最強的階段,可謂史前文明向中華文明進階中的重要步驟,其核心位於晉、陝、豫三省交界處,而晉南地區是該中心的一個重要區域。

彩陶盆殘片。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攝

本次考古發掘地點位於這一核心區域,聚落遺蹟豐富且保存較完整,它為深入了解廟底溝文化時期的社會結構、生產生活、文化面貌等提供了一批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同時該遺址的發掘對今後認識同時期同類聚落遺址具有指導意義。

該遺址主要分布於兩處台地之上,考古工作從2016年8月開始至今,發掘面積達2500平方米,分三個區域進行。

其中屬於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的遺蹟主要有房址4處、陶窯址1處,以及大量灰坑。

出土遺物豐富,有紅陶尖底瓶、平底瓶、彩陶盆、彩陶缽、夾砂罐等這一時期典型的陶器殘片,同時還有磨製石器、骨器等遺物,各類遺蹟現象及遺物真實反映了該地區史前人類生產、生活的場景。

此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一個發現是一處大型半地穴式房址,開口形狀呈五邊形,面積約90平方米,現存較完整的地面、部分牆體、柱洞、火塘等結構。

綜合比較山西省以往的考古發現,考古人員認為,該房址是山西地區迄今面積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大型房址。

此外,該區域還發現了一些仰韶時代晚期、二里頭時期及東周時期遺存。

其中,包括11座東周小型墓葬,葬具為一棺一槨,葬式基本為仰身直肢,隨葬有鬲、豆、罐等陶器組合。

反映出該遺址廢棄以後還有各個時期的人群零星活動的痕跡,並在東周時期曾作為一處小型墓地被使用。

目前,臨汾堯都區桃園遺址2016年度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關於該遺址範圍的調查、考古發掘資料的整理研究解讀以及遺址的整體保護規劃等工作都有待繼續進行。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發現六千年前廟底溝遺址:出土11座東周墓葬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正式對外公布了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賈得鄉桃園村南部考古成果:發現一處約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聚落遺址。發掘出的文化遺蹟主要有房址4處、陶窯址1處,以及大量灰坑。出土有豐...

長春五台山遺址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遺蹟

新華社長春10月14日電(記者劉碩)經過歷時半年的調查和發掘,考古人員在長春五台山遺址發現了大量新石器時代遺蹟,包括灰坑、房址、墓葬等,對於研究長春地區以及松花江流域人類文明起源和活動具有重要意...

河北黃驊發現金元建築基址

新華社石家莊11月18日專電(記者王民、孫丁)河北黃驊市海豐鎮遺址2016年度主動性考古發掘已接近尾聲,經過近4個月的發掘清理,現場發現金元時期建築基址及人類活動遺蹟。在發掘現場記者看到,發掘區...

發掘出土文物1800件

本報訊 (駐黑龍江記者張建友)9月19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為了釐清黑龍江亮子油庫遺址各時期的文化堆積狀況和文化內涵,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黑龍江大學考古系聯合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四川閬中村民修蓄水池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

新華社成都4月26日電(記者 童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公布,四川閬中村民修蓄水池發現的靈山遺址歷史可上溯至距今4500年至5000年,有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存。靈山遺址位於四川省閬中市文成...

父子岩遺址填補桂林文化「缺環」

父子岩遺址遠景6月22~24日,為期3天的「中國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岩遺址發掘學術研討會」在桂林舉行。會上公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廣西各級考古部門 合作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在對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