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歷史文獻《朔方文庫》首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朔方文庫》編纂」成果13日在寧夏大學首發。

《朔方文庫》的發布將有助於深入研究寧夏歷史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時代價值,具有歷史學、文學、文獻學、民族學等多學科學術意義,為推動寧夏人文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朔方文庫》首期以寧夏相關的歷史文獻檔案為主,按專題分為《寧夏舊志編》《歷代人物著述編》《寧夏典藏珍稀文獻編》《漢文西夏史籍編》《寧夏專題文獻與文書檔案編》共五編。

首批成果共112冊,收書146種,孤本35種。

其中《寧夏舊志編》32冊36種,《歷代人物著述編》54冊73種,《寧夏典藏珍稀文獻編》10冊7種,《漢文西夏史籍編》15冊26種,《寧夏專題文獻和文書檔案編》1冊4種。

據了解,《朔方文庫》收錄的寧夏文獻檔案主要包括四大類:第一大類,形成於1949年以前的、由寧夏歷史人物撰寫的,或雖非寧夏人撰寫,但其內容與寧夏直接有關的各種傳世文獻,包括寧夏舊志、歷代人物著述、漢文西夏史籍等,如明朱修《〔正統〕寧夏志》、明管律撰《芸莊雜錄備遺》、清周春撰《西夏書》等;第二大類,在今寧夏轄境內出土的、1949年以前形成的各種出土文獻資料,或出土於寧夏轄境之外,內容與寧夏直接有關的各種出土文獻資料,如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出土碑石;第三大類,寧夏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以及流傳稀少、具有特殊研究價值的公藏、私藏文獻,如《漢石例》《香南精舍金石契》等;第四大類,存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的有關寧夏的上諭、朱批、奏議、文書等珍貴檔案。

《朔方文庫》學術委員會主任陳育寧說:「『睹喬木而思故家,考文獻而愛舊邦』。

古籍整理研究是文化興盛的基石,是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的基礎性工作。

「朔方」是寧夏最重要的歷史地理符號,承載著寧夏悠久的歷史記憶與厚重的文化記憶。

《朔方文庫》的編纂第一次全面普查了寧夏古代文獻檔案,摸清了家底;第一次對寧夏的歷史文獻檔案進行了系統分類、分專題進行研究;第一次對寧夏歷史文獻檔案集成式、規模式的統一彙編,真正稱得上文化工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唐代漢字文化在絲綢之路的傳播

【摘要】 唐代漢字、漢籍在絲路傳布的情形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由於商貿經濟、政治、宗教與生活文化等環境,呈現出不同的接受與發展的歷程,明顯與其現實環境對漢字、漢籍需求的程度成正比。漢字早在漢代便...

中俄專家7年研究西夏學終結「碩果」

蘭州晚報訊(記者雒煥素)12月12日,記者自寧夏大學了解到,自2010年中俄西夏學聯合研究所在寧夏大學揭牌起,中俄西夏學學者通力合作,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文獻整理成果,日前剛剛由中華書局出版...

《貴州文庫》首批圖書出版發行

貴州省重大出版工程——《貴州文庫》的首批書目12月27日正式發行。該叢書的發行填補了貴州文化發展史上古籍文獻經典集成出版的空白。首批出版發行的《貴州文庫》圖書共10種53冊,包括點校本7種4冊、...

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研究前景廣闊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張春海)日前,收入《西夏文獻文物研究》叢書的《考古發現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整理與研究》一書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推出。該書主要是對考古發現的全部西夏漢文非佛教文獻(包括俄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