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龍泉一工地現11座墓葬 系宋明時期平民家族墓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月30日,成都龍泉二河村發現宋、明墓穴,均為合葬,有門廊及圍牆,部分墓室為漢磚搭建,小有規模。

墓室的中下層還保留有陪葬品。

隨葬品的碎片。

記者現場採訪。

泥土夯出的門道、青磚劃分出區塊、石板鋪就的墓室……

今年10月,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柏合鎮二河村的一處建築工地,發現了一片先民的墓地。

經過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11座墓葬,其中一座為宋代的磚室墓,其餘則是明代的石室墓。

此次集中出現的墓葬小有規模,考古人員推測為蜀人家族墓地,也就是平民墓。

經歷過盜掘的墓室中,還保留有一些瓷器的碗、罐。

邛窯系的青花瓷歷經歲月的洗禮,依舊閃現著「天青色」的神秘之美。

溝里填著木炭

或是宋代祭祀遺蹟

現場的發掘面積約有600平方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米多高的夯土堆,兩塊土堆像是「門神」,組成了墓園的「門道」。

門道旁邊,10多厘米見方的薄磚塊鋪出了一條通向墓室的「磚線」。

發掘現場負責人索德浩說,這個磚線,其實只是為了對墓園進行區域上的劃分。

雖然現在看來墓園也算「小有規模」,但其實在當時只能算「極其一般」。

墓園的南側,原來還有一批漢代的墓葬,但是早就被後世破壞,只留下了一段帶著花紋的排水管。

最讓人費解的,是這裡還有兩段縱貫東西的S狀「小溝」,溝底都是漆黑的木炭,泥土中保留了燃燒的痕跡。

考古隊員推測,這是宋代祭祀活動留下的痕跡。

整個墓園沒有留下文字記錄,因此無法辨別墓主的身份,不過從墓的規模和隨葬品來看,考古人員推測「應該是當時的平民墓。

墓曾遭遇盜掘

隨葬品以碗罐為主

保留較完好的三座墓幾乎並排,都是宋、明時期常見的一墓兩室,左右完全對稱,一般都是夫妻合葬。

其中的一座宋代磚室墓,是用東漢的漢磚砌成的,有的磚塊有零星、簡單的花紋。

其他兩座石室墓,石板上還有簡單的門型花紋雕刻。

墓室的中下層還保留有陪葬品,種類比較單一,以碗、罐為主。

有的墓室,疑似在近代曾遭到過盜掘,已是一座空墓。

現場瓷器尚未清洗出來,但是泥土依然難掩青花瓷的青色。

青花瓷元代成熟,在明代成為瓷器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頂峰。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隻白色的瓷碟底部,可見青花描繪的圖案:少女與童子站在樹蔭和花叢中,前方的少女轉頭看著童子,童子橫抱古琴跟在她身後。

索德浩推測,此次出土的瓷器屬於邛窯系。

邛窯瓷器的窯場遍布四川,帶有川西地域的特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四川成都發現北宋正二品官員家族墓地

新華社成都2月28日電(記者高蕾、童方)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通報,在成都市龍泉驛區發現兩座大型宋代磚室墓,墓室主人應為北宋正二品官員尚書右丞何郯以及他的妻子和父母。這兩座大型宋代磚室墓位於成都市龍...

湖北襄陽驚現南朝「南陽宗」銘文磚墓

2013年7月26日,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專業人員在清理一座南朝時期是磚室墓葬,在墓室內部和券頂上上發現帶有「南陽宗」的陽文銘文磚三塊,帶「蓋」字的銘文磚2塊,帶「王」字銘文磚多塊,在墓葬內出土...

尋找失落的古國——山西絳縣雎村考古手記

2015年7月,我有幸作為考古隊的一員參與雎村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前期工作證明,該處墓地為一處西周時期墓地,很有可能是在晉南發現的繼「倗」、「霸」之後的又一小封國。那麼,我們即將碰觸的又會是怎樣...

內蒙古自治區發現漢代潁川陳氏家族墓群

漢末魏晉是中國歷史上士族門閥制度最為鼎盛的時期,潁川陳氏正是以漢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為當時的巨姓望族,世代傳襲,名重魏晉。1月4日,記者從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日前,在准格爾旗腦包灣村發現了漢...

山東煙臺發現戰國到魏晉大型墓葬群

內容摘要:西漢墓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銅器和鐵器,陶器主要是罐、壺、奩,銅器有銅鏡、帶鉤、銅印章和銅錢等,鐵器為鐵劍、鐵削。由於該墓遭到破壞,因此發現的隨葬品數量很少,只在前墓室發現2件陶耳杯、...

安徽桐城發現宋墓 展現千年前「小康生活」

近日,桐城市文物管理所接到來自經濟開發區東城指揮部的報告:東部新城桐城師範專科學校新址工地上發現了疑似古墓。接到報告後,市文管所立即組成考古發掘小組,帶著保護歷史文化信息,搶救文物的使命擔當,奔...

重慶江家嘴墓群發現宋代同穴合葬墓

新華社重慶4月2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劉恩黎)記者從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獲悉,日前該研究院對重慶沙坪壩江家嘴墓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考古過程中發現宋代同穴合葬墓,並出土瓷器、金屬裝飾件等隨葬品。...

龍泉發現十陵何氏家族墓地

近日,成安渝高速路成都收費站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古墓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組織專業人員前往現場進行確認,經踏查和鑽探,在施工區域內發現兩座大型宋代磚室墓,並於當日組織人員進行搶救性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