嗔心的傷害和忍辱的功德分別有多大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宗立法師

《楞嚴經》中說:「方一切如來,色目嗔恚名利刀劍,菩薩見嗔如避誅戮。

怒火對一個人來說是很可怕的,它像雙刃劍一般,既傷人又傷己,瞿波羅龍的經歷就是這句話最好的註腳。

在如來在世的時候,瞿波羅龍是一個牧牛的人,每天負責給國王進獻乳酪。

有一天,他因為有事而耽誤了進獻,所以受到了國王的懲罰。

他心中很是生氣,於是就用所有的錢,買花供養窣堵波。

在窣堵波前,他發願道:「願我來世轉生為惡龍,破壞這個國,殺死這個惡王。

發完願後,他一頭撞死在石壁之上。

由於他供養窣堵波的功德力所致,他實現了他的惡願,轉生為一個大龍王,安住在城外的一個石窟之中。

他見自己如願變成大龍,歡喜不已,便打算馬上飛身出窟,殺死了惡王,破壞國家。

正當他升起這一噁心的時候,佛陀已經覺知他的心念。

佛陀悲憫這個國家的人民要受到大龍的荼毒,於是顯現神通從中印度來到龍的面前。

龍一見佛相好莊嚴,心生歡喜,便將惡念忘在了九霄雲外,在佛前領受了不殺生戒,並發願一直擁護正法。

之後,龍向佛請求:「我常居在這個石窟中,祈願世尊和弟子們能一直受我供養。

佛陀點點頭說道:「你能改過向善,這非常好。

我很為你高興,只是我快要入滅了,不過我會為你在窟中留下我的影像,並派五位阿羅漢恆受你的供養。

但是當正法隱沒之後,就沒有辦法繼續派阿羅漢應供了。

到那時,如果你毒心要發作的時候,就看看我所留的影像,這樣你就會生起慈心,毒心自然就會止息了。

而在這一賢劫中,以後的世尊也會因為悲憫你的緣故,而在壁上留下影像。

大龍歡喜禮拜領受。

歲月流逝,已過去千百年。

在當年還栩栩如生的佛陀影像,現在已無法清晰地目睹了。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偶有一兩個虔誠祈請的人,會由於心誠的緣故,得以暫見佛陀的影像。

但佛像顯現片刻之後,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玄奘大師西行的時候,曾經親眼目睹這一佛像的顯現,並記錄在《大唐西域記》中。

按語:

嗔心對修行者的傷害之大,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中得知了。

那忍辱不嗔又有何功德呢?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中說:「菩薩應被忍辱甲冑,離於憍慢,得大忍力,若遇罵辱及捶打時,忍辱成就不生嗔恨。

作是思惟:『假使有棒如蘇迷盧山,有人執持而見捶打,盡俱胝劫常見惡罵,而我不應起嗔恨心。

何以故?彼諸有情未隨佛學,而我欲於佛菩薩學。

是故若彼所有打罵,便能增長爾所大悲。

我當為彼有情被弘誓甲冑,攝取有情令得解脫,離於生死入於涅槃,是故我今不應嗔恨。

若被如是忍辱甲冑,即能獲得十種成就。

云何為十?一者、族姓成就。

二者、財產成就。

三者、眷屬成就。

四者、色相成就。

五者、舍施成就。

六者、善友成就。

七者、得聞正法成就。

八者、如說修行成就。

九者、臨命終時,得見諸佛承事成就。

十者、既見佛已,生凈信心成就。

舍利子!是為菩薩十種成就。

願與大家共勉,阿彌陀佛!

微信號:nngzzai(←長按複製) 念念觀自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佛的兒子如何成佛的(專治不服)

編前語:祖師大德歷來講——無修無證,不立階梯,一步登天。這是什麼法門?有這等便宜事嗎?而且這樣的講法,自古以來太多太多。有幾個人去當真?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而已。今天,就以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羅睺...

出生不久就得佛授記的小小童子

釋宗立一在毗婆尸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名叫安樂的大富長者。他家中豪富,財寶豐盈,用之不竭,而且還有祖上傳下來的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珍珠、珊瑚等等七寶應有盡有,吃穿用度,樣樣不缺,而且奴僕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