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兒子如何成佛的(專治不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編前語:祖師大德歷來講——無修無證,不立階梯,一步登天。
這是什麼法門?有這等便宜事嗎?而且這樣的講法,自古以來太多太多。
有幾個人去當真?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而已。
今天,就以釋迦牟尼佛的兒子——羅睺羅尊者來告訴你,這是真實法!今天分享的是《法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中,佛授記自己的兒子將來成佛的這段。
所以,我們先問一下:有誰看到羅睺羅修行了?大家可以查閱各種經典看看。
羅睺羅什麼也不修都能成佛!這是為什麼?!答案這裡告訴你——他只是明白了聽經聞法當下成就。
佛給他授記叫「蹈七寶華如來」,他持《法華經》是最圓滿的修行。
最圓滿的修行是沒有修即可成就。
羅睺羅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不用刻意修行,他只念念提起觀照,一切萬法都是「我」,始終保持這個念,這是最好的修行!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靠智慧,不是靠死打硬拼、不是靠蠻幹!四兩能撥千斤。
何況出世間法?無量百千萬億劫的修行你可以一念成就。
在法華會上,無論你地位高下、修行長短,你只要能明白「一心三藏」,即蒙佛授記。
下面更有二千學無學人,事實證明,連不信佛法的人都能當下成佛。
但是,我們明白道理以後還要大修大證,還要幫助別人。
羅睺羅之所以不那樣做,他最大的功德就是幫助我們正信聽經聞法當下就能自利。
就發了這個心,比怎麼苦修、苦證的功德還要大。
各人用心不一樣。
如果你說:哦,既然這樣,那我就不用行了!你這不是羅睺羅,你是阿修羅!即使往生極樂世界,品位也很低。
下面請看經文:
爾時佛告羅睺羅: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蹈七寶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常為諸佛而作長子,猶如今也。
是蹈七寶華佛,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亦為此佛而作長子,過是已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蹈七寶華:「蹈」即是實踐之義;「七寶華」,即是「妙法蓮華」,「七」表圓滿。
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十個太陽系裡面所有的樹木華草、泥巴瓦塊、長江黃河、恆河、太平洋、大西洋、喜馬拉雅山……統統化成微塵數,大家想想這個數量有多大。
明白這個道理啊,我們才能知道羅睺羅的授記為什麼跟阿難同樣地殊勝。
常為諸佛,而作長子,猶如今也:也就是羅睺羅在未來世的佛法中跟今生今世一樣,給佛當兒子。
所以他和阿難這兩個人的地位舉足輕重。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為太子時,羅睺為長子,我今成佛道,受法為法子。
於未來世中,見無量億佛,皆為其長子,一心求佛道。
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現為我長子,以示諸眾生。
無量億千萬,功德不可數,安住於佛法,以求無上道。
為什麼羅睺羅授記的功德如此殊勝?佛在這裡是激將法,給我們打啞謎。
羅睺羅密行,就不告訴你。
「唯我能知之」,你們誰也別想知道。
其實我們誰都知道,是不是?前面已經透了題——蹈七寶華,「七」就是圓融。
這就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異口同音講的,「如來藏心地法門全性起修,一步登天,一修一切修。
」羅睺羅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不用刻意修行,他只念念提起觀照,一切萬法都是「我」,始終保持這個念。
告訴大家,這是最好的修行!念念都在供養無量諸佛。
他不用刻意地守戒,他「一戒一切戒」。
父子二人就是示現這個法門。
而且羅睺羅法師生生世世做佛的長子。
他不是說「我先要成佛」,他專門來表這個法。
所以他的功德福報大不大呀?
為什麼講《法華經》第一難解難信呢?只看我們會不會用心。
而且在法華會、楞嚴會,這是受記啊!第十七品是不是授記啊?一授記就是無量百千萬億啊!講到〈如來壽量品〉,還沒有散會,就有多少眾生成為阿羅漢、辟支佛、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
這個世界上就是成佛最容易、最省事、最方便。
易如反掌!怎麼就不敢相信?我們要非常感恩這個大法。
每當看到有些人講經,師父心裡就感慨萬分。
佛明明在這裡說了這些人聽經以後當下證果,他這句話就不講,打馬虎眼一晃過去。
有的人還反而喋喋不休地講怎麼樣修、怎麼樣行、怎麼樣證。
你不是跟佛唱對台戲啊?!講得不好聽,你居心何在?可是這樣的法啊,可又被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認可。
因為眾生的習氣搞慣了,多勞才能多得啊!要上班、要打工、要怎麼樣、要養家餬口,都是認為以多勝少。
就是世間法也不是這樣吶!那諸葛亮吶、劉伯溫吶、謝安啊,打仗的時候是不是都能以少勝多啊?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靠智慧,不是靠死打硬拼、不是靠蠻幹!四兩能撥千斤。
何況出世間法?無量百千萬億劫的修行你可以一念成就。
一念成就啊!
《法華經》《楞嚴經》要反覆讀誦,法味無窮啊!特別是《法華經》,語言非常樸實,你稍不注意就是白讀了,經文含義非常非常深刻。
當你一旦明白的時候,你只會打自己的嘴巴——這段經文以前讀了幾百遍,怎麼就沒看出來?
那麼這就涉及到羅睺羅什麼也不修,只來明白這個「聽經聞法當下成就」。
所以我每講到這個法都感慨萬分!誰看到羅睺羅修了?什麼也沒有修!但佛已經告訴我們了。
怎麼修的?叫「蹈七寶華」,他持《法華經》是最圓滿的修行,最圓滿的修行是他沒有修即可成就。
這就是祖師大德歷來所講:「無修無證,不立階梯,一步登天」。
這樣的講話自古以來講的太多太多了。
可是有幾個人去當真、去認真?僅僅是作為口頭禪而已。
可是這是真實法啊!千真萬確,就是如此!但是也別錯用了心。
明白道理以後還要「大修大證」,我們還要幫助別人。
羅睺羅之所以不那樣做,他最大的功德就是幫助我們正信聽經聞法當下就能自利。
就發了這個心,比怎麼苦修、怎麼苦證的功德還要大。
他用心不一樣。
如果你說:哦,既然這樣,那我就不用行了!你這不是「羅睺羅」,你是「阿修羅」!即使往生極樂世界,你品位很低。
爾時,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軟,寂然清凈,一心觀佛。
佛告阿難: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不?唯然,已見。
阿難,是諸人等,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恭敬尊重,護持法藏,末後同時於十方國,各得成佛,皆同一號,名曰寶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壽命一劫,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
「學無學」,體現出在法華會上,無論你地位高下、修行長短,你只要能明白「一心三藏」,即蒙佛授記。
而事實證明,不信佛法的人都能當下成佛。
也有些法師把「學無學」講解成「有學」和「無學」,顯出法華會這個平等大法。
佛在這裡問阿難:「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不」?我為什麼要給他們授記?看你明白不明白。
阿難這個時候肯定已見了——「唯然,已見」,這個是講的真話。
他見到自己過去無量劫,也見了這些修行人只要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當下即成佛。
那麼這二千人成佛呢,又有他的特徵。
「末後同時於十方國,各得成佛」:前面的五百阿羅漢不是同時,是在同一個國土空間,依次成佛。
這二千人是在不同的國土,同時成佛,同名同號,叫「寶相如來」。
「阿彌陀佛」就有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
「釋迦牟尼佛」有三十萬億同名同號。
法無定法,個別的、同批的、同時的、同名號的、同國土的,與不同時、不同名號、不同國土的,又體現出「同分妄見」和「別業妄見」這個問題。
那同時在十方國土成佛的這些修行人,他在很多方面具有相同的特點,叫「同分」。
「壽命一劫,國土莊嚴。
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這都涉及到他們修行過程中的「同分」,相同的次第。
大千世界無窮無盡,總有一部分人有非常相類似的修行特徵。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二千聲聞,今於我前住,悉皆與授記,未來當成佛。
所供養諸佛,如上說塵數,護持其法藏,後當成正覺。
各於十方國,悉同一名號。
俱時坐道場,以證無上慧。皆名為寶相,國土及弟子,正法與像法,悉等無有異。
咸以諸神通,度十方眾生,名聞普周遍,漸入於涅槃。
爾時,學無學二千人,聞佛授記,歡喜踴躍,而說偈言:
世尊慧燈明,我聞授記音,心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
這是例規。
蒙佛授記以後,要感恩佛的慈悲加持。
因為這上面許多名相概念,它涉及的同一個類型,我們前面都有講過,師父不再重複。
-
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
-
完整講義請查看印廣門清法師《法華經》《楞嚴經》講義及視頻!阿彌陀佛!
從阿難受記,再次認識我們是誰
編前語:可能在沒有讀過《法華經》的人中,有90%以上會認為,佛是這一生才成佛,他出生在印度,棄王位出家修行,歷經苦修證到佛果。關於這個,我們已在前面的<化城喻品>中有過分享,他講自己已成佛的時...
改變世界,當先改變自己
編者按:今天分享的是《法華經》<序品>中,日月燈明佛即將滅度,給弟子大眾宣講一生說法之最,見道成佛的《妙法蓮華經》,也是諸佛的臨終遺囑。從經文中,啟發我們觀照空有不二;時間的虛妄;未生我之前,...
「佛不度人,惟人自度」如何理解
編前語: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佛藏經》中講過自己因地修行的故事,佛批判自己,他曾經在三十億同名同號釋迦牟尼佛法中修行,生生世世都是當轉輪聖王。由於他太貪圖名聞利養,所以每尊佛滅度的時候跟他說...
天災人禍究竟是什麼造成的?
編前語:天災人禍究竟是什麼造成的?先從摩訶迦葉這位聖人說起。摩訶迦葉也稱大迦葉,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據說他出生的家庭擁有比當時的國王還多的財產。他的父母親是印度的婆羅門貴族,所以,他身為大富長...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解(16)
「佛告阿難 汝頭今日 何因搖動 阿難言 我見如來 出妙寶光 來我左右 故左右觀 頭自搖動 阿難 汝盼佛光 左右動頭 為汝頭動 為復見動 世尊 我頭自動 而我見性 尚無有止 誰為搖動」所以經過三番...
羅定靈山寺超級殊勝多寶塔
多寶塔的緣起只要聽到有人在說《法華經》時,就立即從他面前的地下湧出。頌文中用「恆河沙」來比喻多寶佛分身的數目,恆河是印度最著名的河流,河底的積沙特別多。釋迦牟尼就常在恆河流域說法講經,所以,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