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盜墓者:以山川脈象和風水尋找古墓,十挖九准,堪比考古學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盜墓是一門技術活,古代貴族們建造墳墓的時候,一定是想方設法的防止被盜,故此無所不用其極,在墓中設置種種機關暗器,消息埋伏,有巨石、流沙、毒箭、毒蟲、陷坑等等數不勝數。

尤其是清代的帝陵,堪稱集數千年防盜技術於一體的傑作,大軍閥孫殿英想挖開東陵用裡面的財寶充當軍餉,起動大批軍隊,連挖帶炸用了五六天才得手,其堅固程度可想而知。

盜墓賊的課題就是千方百計的破解這些機關,進入墓中探寶。

比起如何挖開古墓更困難的是尋找古墓,有石碑明顯的大墓早就被人發掘得差不多了,如果要找那些年深日深藏於地下,又沒有任何地上標記的古墓,那就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特殊工具。

還有一些高手不依賴工具,這類人叫「土夫子」,他們不是考古專家,但比考古專家更牛,考古學家通過尋找古代文獻中的線索尋找古墓,而這些土夫子可以通過解讀山川河流的脈象,用看風水的本領找墓穴,十挖九准。

一些土夫子將盜墓的技術總結為「望、問、聞、切」四字訣。

「望」就是看風水。

「問」就是踩點,「聞」即嗅氣味,從泥土氣味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根據土色判斷大體年代;「切」即中醫上的把脈之意,包括如何定好打洞方位,以最短距離進入棺槨,以及如何取出墓內文物。

任全生是一位「土專家」。

在1942年盜墓導致楚國帛書流失,他心有愧疚。

1973年,他跟領導說,上次他盜掘的那處古墓可能還有「貨」。

隨後,考古工作人員找到古墓,發掘工作很順利,發現一幅棕色的長方形彩繪帛畫。

這就是有名的《人物御龍圖》—它的出土成為我國繪畫史上的一件大事。

著名的土夫子任全生,這一次終於將功補過。

1972年發掘馬王堆1號墓,有五六名土夫子參加。

「他們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當年主持發掘的負責人說。

民國長沙的盜墓江湖裡,任全生可能是名聲最響的土夫子。

任全生身材高大,手臂長,挖洞耐力好,更重要的是,他對墓葬的判斷有豐富的經驗。

挖洞的休息時間,他喜歡卷支紙旱菸來抽,吐著煙霧不緊不慢地觀察四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考古學家為何總是慢盜墓賊一步發掘古墓?

每每看專家發掘古墓,現場周邊總是會有很多盜洞,不禁令人扼腕嘆息:為何我們的考古學家不能快盜墓賊一步找到古墓?在看到古墓內被洗劫一空,不禁令人為盜墓賊的囂張氣焰感到惱火,另一方面卻也對考古學家哀其...

這些考古學上的事實,你一定不曾聽過

1、經過幾次國家文物普查,考古工作者們已經摸清了各地墓葬的分布情況。但是本著「不主動發掘」原則,這些墓葬都沒有進行發掘。所以並不存在「考古學家的找墓能力不如盜墓賊」一說。2、唯一一座主動發掘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