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四堂」從4個方面對甲骨文進行研究,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甲骨文的研究,最初十年間,先後搜購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劉鶚、羅振玉及美國人方法斂、英國人庫壽齡、金璋,日本人林泰輔、加拿大人明義士等,共得甲骨數萬片。

研究工作也大致同時開展,在以後幾十年的時間裡頗有進展,名家名著層雲出不窮,大致分為四類是著錄甲骨的書。


如最早的是劉鶚著的《鐵雲藏龜》,直至集大成的甲骨文字彙書《甲骨文字考釋類編》。

二是考釋甲骨的書。

如最早的是孫詒讓的《契文舉例》。

之後,學者們運用「由許書(許慎《說文解字》)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卜辭」的方法,比較分析甲骨文字形的偏旁點畫,並通過音韻學、訓詁學的手段來考釋文字。

其中作出貢獻的學者及主要著作有: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唐三《殷虛文字記》,《古文字學導論》,楊樹達《積微居甲文說》,郭沫若《卜辭通纂考釋》、《殷契粹編考釋》及《甲骨文字研究》,於省吾《甲骨文字釋林》等。

三是商史研究類書。

自1917年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利用甲骨文進行商史研究後,郭沫若、董作賓、胡厚宣分別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殷歷譜》和《甲骨學商史論叢》等,陳夢家《殷墟/薩綜述》一書中也有很多關於商史研究的內容。

四是綜合性研究類書。

集大成之作是《甲骨文合集》。

該書十三巨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匯集了1899年以來80年間安陽殷墟出土的、公私收藏的,以及流傳海外的共41956片甲骨,集甲骨文拓片、摹本及級合中的珍品,由郭淶若主編,胡厚宜總編輯具體指導。

甲骨文的研究學者很多,著名學者陳子展教授在評價早期的甲骨學家的時候寫下「堂堂堂堂,郭董羅王」的名句,這一概括已為學界所廣泛接受。

郭董羅王,即郭沫若(鼎堂)、董作賓(彥堂)、羅振玉(雪堂)和王國維(觀堂),被學術界推崇為「甲骨四堂」。

郭沫若字鼎堂,四川樂山縣人。

郭沫若從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時期。

1929年8月1日,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收錄的《卜辭中之古代社上會》一文,是代表他甲骨文研究的巔峰之作。

郭老對甲骨文的研究持續到了中國成立前後。

雖然他接觸甲骨文較晚,但是起點高,方法新,因而獨樹一幟,後來居上。

晚年,任大型甲骨文彙編《甲骨文合集》的主編。


董作賓字彥堂,河南南陽人。

1928年10月,時任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員,受命到安陽進行殷墟調查,調查結果得到蔡元培院長的重視,促成了中國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對殷墟的科學發掘。

從1928年至1937年間對殷墟的發掘共有15次,董作賓參加了前7次和第9次,是田野考古學家。

而其他三堂,用夏鼐先生的話來說,只能算「室內考古學家」。

他1933年發表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被學術界公認是中國甲骨文史上劃時代的名著。

此書創立的甲骨斷代學,是他對甲骨學最大的貢獻。

羅振玉字叔蘊,號雪堂,浙江上虞人。

羅振玉自幼研讀古籍,對文物古董造詣很深。

他對甲骨學的重大貢獻是識別了文物販子對甲骨文的出土地釋放的重重迷霧,最早探知了真實的出土地在安陽並考證為「武乙之都」;在考釋文字上,學術界遵循的「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卜辭」的方法就是他提出的;他在考釋文字的基礎上還重視對整條甲骨文卜辭的通讀。

這些都給後來的學者們以莫大的啟發。

王國維字靜安,號觀堂,是我國近代最著名的學者之一。

1917年,王國維以《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一書登上了甲骨學研究的高峰。

此書不僅糾正了《史記》中記載的個別錯誤,證明了司馬遷的《史記》的確是一部信史,還被譽為甲骨文發現19年來第一篇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科學論文。

郭沫若曾評價說:「卜辭的研究,要感謝王國維。

是他,首先由卜辭中把殷代的先王國維的業績,是新史學的開山。

」他做學問的最大特公先王剔發了出來點,不是就甲骨文字本身去研究,而是把古文字學結合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對照歷史,也是甲骨文研究中的一派大家。

甲骨文的研究工作在數代學者的努力下已取得很大進展,據統計,甲骨單字共有5000多個,但到目前為止能被識讀的只有2000餘字,公認千餘字,不認識的大多是族名、人名、地名等專用的字。

甲骨學作為一門專門學間,已有了一個世紀的發展歷史,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實際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仍有不少問題有待深入探求,如文字的考釋、分期與斷代等。

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初始應該是19世紀末,更確切地說就是安陽殷墟甲骨的發現。

安陽殷墟考古發掘始於1928年,連續八九年,最大的收穫是1930年夏發掘的第127號坑,得甲骨1.7萬多片。

綜合先後所得加以拼綴挑選,編印為《殷墟文字·甲編》和《乙編》,共收甲骨13047號。

建國後殷墟中心區仍不斷有甲骨出土,最多的一次是1973年小屯南地,考古研究所發掘所得甲骨4589片,由鍾少林等5人編著《小屯南地甲骨》,為甲骨學和殷商史的研究增添了大量的新資料。

1991年10月,在安陽花園村東的一個長方形窯穴中出土甲骨1583片其中刻辭甲骨579片。

特別珍貴的是,這批甲骨以大版的卜甲為主,完整的有字卜甲近300版,這是自1936年和1937年以來殷墟甲骨文的第三次重大發現,被評為1991年全國考古的十大新發現。

自甲骨文首次被發現迄今,出土的甲骨已有15萬片以上,分別藏於中國大陸、台灣和港澳地區,以及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俄羅斯、德國、瑞士、比利時、荷蘭、瑞典等許多國家,有的也已著錄發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