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崧澤遺址發掘成果展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開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方網記者程琦、實習生李小燕2015年8月10日報導:今天下午,由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河南大學共同主辦的「再叩崧澤之門——崧澤遺址2014年度發掘成果展」在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開幕,上海市文物局副局長褚曉波,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河南大學副校長張寶明,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張嵐等出席了開幕式,以總結和展示此次考古發掘成果,並向觀眾講述崧澤和上海源遠流長的歷史故事。

展覽將從2015年8月10日持續至10月31日。

展覽將此次考古發掘成果中精選的100餘件出土文物按照所屬時期的時間順序進行陳列,囊括了崧澤文化時期、良渚文化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和唐宋時期等不同歷史階段的典型器物。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戎靜侃介紹,此次展覽共展出107件器具,年代跨度達400年,時間最晚可以延續到明清時代。

其中本次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銅矛和銅鍤是較為少見的器具,銅矛是冷兵器時代重要的武器之一,而銅鍤則是一種農具。

此次考古發掘出土了一定數量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矛、青銅鉞、青銅削等兵器、農具和小型工具,豐富了上海地區先秦時期青銅器的種類,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在崧澤文化時期中,出土的「刻劃紋圈足陶壺」最具有代表性,陶器上的弧三角形裝飾為崧澤文化的典型紋飾。

泥質灰陶材質,侈口,折肩,腹斜收,圈足外撇。

肩腹部刻劃四圈弧三角花紋,間以弦紋隔斷。

崧澤遺址被發現於1957年,地處上海市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其歷史可上溯至距今6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是上海地區最早的人類居住地之一。

考古學家曾在這裡發現過「上海第一人」、「上海第一井」、「上海第一稻」等重要遺蹟。

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上海博物館聯合河南大學對工程所涉崧澤遺址保護範圍區域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了很多從崧澤文化到明清時期的遺蹟,並首次在崧澤遺址發現了良渚文化先民的生活印記,具有重要的發現意義和研究價值。

此次展覽旨在使觀眾不僅對於崧澤遺址和上海歷史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同時通過大量的實物和相關圖片資料使觀眾了解這些文物背後的考古歷程,激發大眾對考古學的熱情以及對文化遺產的尊重及傳承意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明日,這些古蜀寶貝將會驚艷你我他

上世紀80年代,三星堆的發現,揭開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其中出土的人像、頭像、神壇、神樹等各種造型奇異的青銅器,以及面具、權杖、動物形飾等多種製作精美的金箔製品震驚海內外。本世紀初金沙遺址發現後...

德陽景點之廣漢三星堆

四川廣漢南興鎮北,古老的馬牧河蜿蜒淌過,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彎道———月亮灣,河南岸是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與之相望,此即清《嘉慶漢州志》記載的「三星伴月堆」。這裡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

上海崧澤遺址博物館首次發現良渚文化

「上海第一人」發源地、上海地區最早的人類居住地之一崧澤遺址考古發掘又有新發現。由上海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和河南大學共同主辦的「再叩崧澤之門——崧澤遺址2014年度發掘成果展」8月10日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