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莊遺址,破解遠古文化密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良渚文化大型聚落,墓葬密集,隨葬玉質禮器等級高,葬式、葬俗豐富

中國江蘇網1月25日訊 1月1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15年中國年度「六大考古新發現」公布,興化市張郭鎮蔣莊良渚文化遺址成功入圍。

蔣莊良渚文化遺址線索的發現者是興化市張郭鎮中心學校的教師孫建中。

2009年4月,這位盆景愛好者沿著張郭鎮蔣莊東側的泰東河沿岸尋找榆樹根時,竟意外地發現了一些帶花紋的破碎陶片,他隨即將這一發現報告了相關部門。

接報後,興化市文廣新局和泰州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到現場發掘,確定這裡是一處早期文化遺址。

2011年,因泰東河進行全線疏通、拓寬,位於泰東河岸邊的蔣莊遺址被划進工程的施工紅線之中。

當年5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對2萬餘平方米的遺址進行發掘。

一個國內出土的最密集的良渚遺址墓葬群得以被發現。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長、考古領隊林留根介紹,此為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

在迄今發現的國內的良渚文化墓地中,其隨葬琮、璧等玉質禮器的等級為最高,也是墓葬數量最多、墓葬最密集,葬式、葬俗最豐富的墓地之一。

伴隨著考古挖掘,一批4000多年前的古物重見天日,這些出土物背後隱藏了怎樣的文化密碼?

一些器具造型與其他良渚文化遺址迥異

推斷這裡的良渚人與當地土著人有密切的交流

良渚文化分布地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鎮。

良渚文化存續期間約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屬於新石器時代。

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等近1200件。

最大的特色是出自墓葬的玉器,其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

另外,與餘杭良渚人一樣,當時的蔣莊良渚人飲食用陶器,鼎、雙鼻壺、大罐、刻紋陶罐,器型規整漂亮。

林留根表示,在蔣莊遺址發掘出的器物不僅有典型的良渚文化特徵,還有不少與其他良渚文化遺址發現的器物存在差異,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如一般的鼎足成丁字形、圓形、方形,而蔣莊遺址出土的有好多像十字形的,有的穿了孔,還有像蛙人腳形狀的一字形的足部,上面留有很多上下方向的魚翅紋紋路用來引導火勢向上,這在環太湖地區良渚文化遺址是看不到的,「這充分說明,當時這裡的良渚人與當地土著人有著密切的交流,通過相互影響,逐步產生融合,才出現了這些與其他地方不同的器具造型」。

灰坑裡面找到炭化的稻米等物

推斷四五千年前,興化先民就開始種植莊稼、馴養動物

在蔣莊遺址考古現場,考古隊員在灰坑裡面找到了炭化的稻米、菱角、桃核、葫蘆籽、甜瓜籽和芡實。

同時發現的動物骨頭中則有麋鹿、豬、牛、羊、狼和狗,很多骨頭有人為砍剁加工的痕跡。

「這表明蔣莊良渚人已經從原始的圍獵、捕魚、摘野果等活動轉向種植莊稼、馴養動物來維持生活,而當地的土壤環境和氣候條件為莊稼生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林留根說。

林留根分析,從出土文物中的骨尺、骨針、骨梳子、骨箭,可以看得出蔣莊良渚人已經正常使用工具,並且有一定的度量衡。

從出土的一個兩米多長的櫓來看,透視出蔣莊良渚人很早就掌握了行船使櫓的工具,見證了這一帶一直以來都處於水網地區。

加上發掘出來的紅燒土和陶片,可以推斷,這一帶也是當時人們的生活區。

古人的生活區距離墓葬區很近,他們在這裡建房、吃飯,因此留下了不少生活的痕跡。

由此,5000年前田園生活場景被這些出土文物所還原——興化先民既種稻,又漁獵,保證了當時食物充足。

墓葬中有人頭殉葬,還有婦女小孩和牲畜

推斷良渚人多次發生戰爭強勢擴張

「良渚文化的核心地區在長江以南,因為土壤多呈酸性,所以,很少有人類遺骨保留下來,而興化地區土壤呈鹼性,致使良渚人遺骨保存完好。

此次挖掘,為探究良渚人的性別、年齡、傷病以及社會關係等歷史信息提供了研究依據。

」林留根說。

在蔣莊遺址,考古人員共清理良渚時期墓葬280座,場景令人震撼:一座座墓葬東西向密集排列,有些地方一層疊壓一層,最多的四層,很多墓主骨架完整,頭東腳西,男性身邊陪葬了石錛、石斧、網墜,還有代表權力和地位的玉璧、玉琮、玉瑗、玉璜,女性身邊則放著玉鐲、紡線用的陶紡輪等。

「墓葬中除了用人頭殉葬外,有的還用婦女、小孩和牲畜一起殉葬。

」林留根說,良渚人到蔣莊時,正是良渚文明最繁盛的時期,蔣莊遺址本身就是良渚文明強勢擴張的產物。

可以斷定,良渚人與當地土著部落發生過生死搏鬥,良渚人為了占領這裡,曾經多次打仗,而且每次都非常殘酷。

良渚文化的遠征軍最後打敗了土著部落,土著男人逃走或戰死,良渚人就把剩下的婦女、兒童和牲畜一起殉葬,此外,掠奪來的器物也同自己的器物一起埋葬。

考古界認為,良渚文化只差一步就可以進化為國家,其衰落原因成謎。

一種說法是遇到了大洪水,蔣莊遺址的確發現了洪水淤積層;還有一種說法是出現了戰爭等危急狀況。

林留根說,良渚文化風消雲散,其影響南至浙江南部,北至延安地區,西至四川金沙,直接影響了華夏文明走向,而蔣莊遺址很可能是其向北遷徙至連雲港一帶的重要一站,良渚文明是如何消亡的,有待進一步研究。

「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的評選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

該論壇始於2002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是中國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中國重大考古發現的展示平台、中國最新考古進展的學術講台,因其認可度高、專業性強,一直備受學術界關注。

成功入選2015年度「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的還有:海南東南部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陝西寶雞市周原遺址;江西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漢魏洛陽城宮城太極殿遺址;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蔣莊遺址入選 「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江蘇網5月18日訊 (記者 顧日升)考古界的「奧斯卡」——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每年都備受關注。5月16日下午,經過激烈角逐,興化蔣莊遺址成功入選「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榜單。經過...

江蘇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入選「六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社科院12日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江蘇興化、東台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入選。據考古領隊林留根介紹,蔣莊遺址是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遺址地發現了隨葬琮、璧...

良渚文化在東台找到「親姊妹」

良渚文化在東台找到「親姊妹」 日期:2016-05-19 來源:東台日報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江蘇東台、興化蔣莊良渚文化遺址從...

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鹽城晚報記者曹恆鋒鹽城晚報訊5月16日下午,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經過兩天的終評報告和評審投票,本報曾報導的江蘇興化、東台蔣莊良渚文化遺址等...

跨越長江的文明曙光

近日,南京博物院召開江蘇興化、東台蔣莊良渚文化遺址考古成果論證會,來自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等全國文博科研單位的20餘位考古學家齊聚江蘇。在實地考察後,專家認定蔣莊遺址為長江以北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