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萬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他的陵墓,為何被詩人郭沫若挖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十年不上朝萬曆皇帝

我們都知道,明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有個性,有夢想當木匠的,比如明熹宗朱由校,有夢想是當大將軍的的,明武宗朱厚照,有修仙的,如嘉靖帝朱厚熜,有沉迷女色的,明穆宗朱載垕。

而今天我們說的是二十八年未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

為什麼萬曆二十八年未上朝,這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扭曲?

萬曆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少年天子,他十歲就登基為帝,當時的朝廷大權被掌握在他的母親李太后和內閣首輔張居正手中,且張居正還是萬曆的老師,據歷史記載,李太后是一位嚴母,朱翊鈞小時候稍有懈怠,李太后就將其召至面前長跪。

每次遇到講筵的時候,李太后都令經筵講官入前親授。

沒遇到早朝的時候,五更就到了朱翊鈞的寢宮,早早將朱翊鈞叫起。

而他的老師張居正更是是一位名臣,對他也頗為嚴格。


隨著萬曆皇帝的長大,他一天比一天迫切的想要掌控權力,而此時朝中大權全然在張居正手中,換句話說,張居正手中的權利,是萬曆皇帝的。

這就使得張居正站在了萬曆的對立面,他的當權便是萬曆的失位。

更可怕的是,萬曆的母親李太后對對張居正言聽計從,張居正變相的擁有了廢立皇帝的權利。

此時的萬曆皇帝就被張居正壓制數年,早早地體驗了不參與政事的生活。


張居正死後,萬曆登政,此時的萬曆皇帝還是很勤勉的,可是,他當政期間,有兩件事讓他心灰意冷,一是廢立太子之事,「太子者,國之根本」,萬曆自此受到了幾乎所有文官的壓力,皇權受到了嚴重挑畔,萬曆更是與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久,二是,東林黨和宦官集團的爭鬥,讓他發現君主想做點事情,就會被文官不厭其煩進行阻撓阻擋,逐漸喪失了年少時候對治國的熱情、對社稷的關注。

萬曆皇帝不上朝,這是對文官集團的一種報復。

在當時,中央的權力爭奪已從皇帝和宰相之間變成皇帝和龐大文官集團之間的紛爭。

這樣的一種政治環境,讓萬曆皇帝很是無奈。

萬曆皇帝不上朝,更是對言官制度的一種抵抗。


明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頗講言論自由的封建王朝。

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們可以放開了提意見,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後宮瑣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儘管說來,不要害怕得罪皇帝。

明代再殘暴的君主也不願背上昏君、殺諫官的罵名,實在氣極了,最多也只是廷杖,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頓而已。


正因如此,明代言官普遍的作風是,立論唯恐不偏激,言辭唯恐不誇張,往往憑藉著捕風捉影、小道消息,就極盡聳人聽聞之能事。

關心的並非所論是否屬實,而是能否憑藉刻薄的言辭譁眾取寵,一舉成名。

通過罵皇帝、罵重臣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以撈取政治資本。

當時有一位大臣,幾乎就是對萬曆皇帝指著鼻子破口大罵,把萬曆皇帝描繪成一個好色、貪婪、殘暴、昏庸、無能、懶惰……總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無是處的皇帝,這更是加劇了萬曆厭惡朝政的感覺。


終於,自萬曆十六年,明神宗朱翊鈞再沒上過朝。

為何,萬曆的陵墓會在現代被挖掘,更是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一切的幕後黑手是誰?

郭沫若,我國著名詩人,文學家,歷史家。

這些人們都知道,但大多數人們不知,他親手毀掉了萬曆陵墓,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挖墓,這可以說是郭沫若的個人愛好了,也可以說是他的夢想,因為戰爭,大批國寶流失海外,什麼地方的文物國寶最多,當然是皇帝的墓,且郭沫若十分熱衷於考古,就想把那些皇帝的墓給掘了。


於是在1955年,郭沫若召集一大批考古學家,挖掘明成祖朱棣的墓,當時,有大批的學者反對郭沫若挖墓之舉,因為當時的技術不夠成熟,根本無法保存千年的陵墓中的文物,郭沫若一行人在明成祖朱棣的墓穴上,挖了三天,卻沒找到入口,這時有人提議說,這個朱棣的墓太大了,不好挖,不如先找個小的練練手。

說來,也是萬曆倒霉,當時準備挖朱棣兒子明仁宗朱高熾的陵墓,正準備開始。

考古隊卻在萬曆皇帝的定陵發現了入口,於是,定陵打開的一瞬,大量珍貴字畫,絲織文物被毀。

被毀文物

有趣的是,1958年,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和墓,乾陵入口被發現,郭沫若立刻申請挖墓,說是裡面有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中央一口回絕了他。

1965年,郭沫若還未吸取教訓,再一次申請挖明成祖朱棣的墓,周恩來總理說了一句話:「十年之內不開帝王墓」。

中國自古就有,「盜墓者,損陰德」的話。

而一碼歸一碼,國寶流失海外,就要盜墓?這之間有什麼邏輯關係嗎?

在我看來,這就是為了一己私慾,令人十分不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