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漂泊在外的無價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誰在收藏中國》詳細講述了廣為人知的敦煌壁畫、龍門石窟、昭陵六駿等稀世珍寶被破壞、盜取的過程,首次披露了世人並不了解的西方人有計劃地收藏中國藝術品的活動。
本書譯者、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原副司長張建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他翻譯本書的過程是重溫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過程,自始至終倍感震撼、鬱悶。
面對國寶流失,作為文博工作者,除了心情時常沉重,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做好當今中國的文博工作。
《誰在收藏中國》是西方世界第一部直面中國文物海外流失和歸還問題的紀實作品。
本書講述的是從19世紀中葉到新中國成立前西方收藏家和博物館是如何獵獲中國文物,並最終極大地豐富了美國的博物館館藏的。
兩位美國作者旨在讓世人了解中國眾多的稀世珍寶現存何處,又是如何流失的。
《華盛頓郵報》這樣評述本書,「你在展覽上看到這些外相祥和的藝術品時,將會因它們經歷過的狂風暴雨而顫抖。
」
中國文物流失的歷史遭遇
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西方人從中國的洞窟、宮殿和畫商的密室里搜刮藝術珍品,盜走了雕塑、家具、瓷器、書畫等大量國寶。
是誰?又是如何獵獲中國文物的?《誰在收藏中國》揭曉了答案。
本書的作者一位是美國藝術史學者謝林·布里薩克,他是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獲獎紀錄片製作人,美國《考古》雜誌特約編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國際先驅論壇報》《民族》《軍事歷史季刊》等撰稿人。
另一位是歷史學家卡爾·梅耶,他任教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
他們通過查閱私人文件、歷史檔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憶錄,用近40萬字的篇幅詳述了臭名昭著的盜寶者斯坦因、華爾納、盧芹齋等是如何千方百計地獵獲中國文物的,首次披露了為美國間諜機構工作的喬治·凱茨是如何完成他的明代家具收藏的,洛克菲勒家族的每一代人收藏中國藝術品的品位是如何的不同,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艾弗里·布倫戴奇是如何擁有全美最多的中國青銅器收藏的,等等。
東周時期鏤空龍虎飾臥蠶紋璧,遼代或金代彩繪雕南海觀音,作於約公元552年、出自龍門石窟賓陽中洞的文昭皇后禮佛圖,北宋許道寧的漁父圖,商代晚期的青銅犀牛尊,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嵌龍金帶鉤……本書專門製作了一張地圖,清楚地記錄了美國博物館都藏有哪些中國文物。
數量之大,藏品之精美,令國人震驚和慨嘆。
世界最主要的中國書畫收藏機構之一、從19世紀70年代末開始收藏中國書畫的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收藏的中國書畫作品橫跨唐朝與清朝。
《帝王禮佛圖》是該館明星藏品,它是龍門石窟賓陽中洞東壁上的浮雕,創作於北魏年間,是中國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
1935年任職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普愛倫勾結古董奸商岳彬盜鑿成碎片運至美國,博物館最終完成了碎片的拼接和修復,使其成為亞洲展廳中的驕傲。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為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之最。
它收藏的中國文物始於新石器時代。
僅收藏的中國瓷器就達2000多件,玉器1200多件,青銅器800多件。
如今,那些早年流失的中國文物在西方博物館成為各國觀眾的所愛,儘管很少人知道它們顛沛流離的悲慘經歷。
「本書涉及的人和事,無論是過去的還是正在發生的,應比書中表述的更錯綜複雜,書中所描寫的也只算是中國文物流失歷史過程中的點滴案例。
」張建新介紹說。
作者撰寫本書的現實目的在於穿越時空講述中國文物流失的歷史遭遇,也點評了當代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發生的熱點事件,通過探討中國如何應對歷史上被掠奪文物等問題,研究中國的文化政策。
而本書提出的文物返還問題,有助於中國讀者從法律、道德和歷史視角,對掠奪者和自身進行更深入的反思。
但作者對當代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出境文物展覽管理、流失文物返還等相關文化政策,仍有一些與實際情況不符的誤解。
文物返還是世界性難題
「對待流失中國文物,目前有兩種頗為流行的觀點:一種是義憤填膺,隨時強烈要求西方歸還所掠奪的中國文物,認為回來就好,哪怕是巨資回購;一種認為流失文物在西方受到了良好保護,對弘揚中華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繼續留在國外挺好。
」張建新認為後一種觀點或許夾雜了某些情緒,對中國文物至今仍在非法流失的現狀不滿。
而人們對文物返還問題爭論不休的原因很多,其中關鍵是難以定性當時文物離開原屬國的方式,即它們屬於非法掠奪、流失,還是正常交易、合法離境?有的不言而喻,更多的是由於歷史等多方面原因模糊不清,各國為自身利益,很難達成共識。
「我們確實很尷尬,明明知道這些文物是我們的,明明知道它是非法出去的,但它是怎麼出去的、什麼時候出去的?我們提不出在法庭上有力的證據,這是讓我們的公眾和學者非常難受的。
」張建新同時也表示,這些文物最終流入了境外博物館、私人收藏或古董市場,也激發了華人促使國寶回歸祖國的努力。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制訂了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
到目前為止,我國與日本、美國、委內瑞拉、義大利、菲律賓、印度等20多個國家簽署了文物保護公約。
至今,被盜、被破壞的文物現象還很嚴重。
「中國流失文物,應指過去和當代通過掠奪、走私等非法渠道流失境外的文物,不應包括通過貿易等合法方式被境外機構、個人收藏的文物。
」張建新表示,世界各地收藏的中國文物數量眾多。
對於歷史上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我國政府一直明確表示不放棄追索權。
對於中國流失文物被盜、被掠奪的歷史,以及今天仍存在的文物非法流失的現狀,我們應有一個比較理性的認識。
文物流失是許多國家文物保護面臨的嚴重問題。
本書對於中文讀者更多了解中國文物流失歷史,推動文物返還相關工作開展,促進我國文博事業發展等大有裨益。
新媒體編輯:王曉領
責任編輯:王鋼
《誰在收藏中國》:國寶是怎樣流失到海外的
【財新網】(記者 劉爽爽)法國作家雨果曾在《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寫: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
揭秘國寶如何流失海外西方世界第一次直面中國海外文物流失與歸還
【新民晚報·新民網】在外國的博物館看到中國國寶,每個中國人都是五味雜陳。人們直面一個問題:我們的國寶是怎樣流失到海外的?1月14日是在北京圖書訂貨會最後一天,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