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把藝術品理解為藝術家精心創作供人欣賞的作品,那你就錯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到畫,很多人會想到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但實際上中國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

這件棉布上的畫是戰國時期遺留的,一出土就備受世界關注。

帛畫描繪巫師乘龍升天的情景,是我國現存最為古老的畫作之一,也是研究戰國時期中國畫法不可多得的稀世隗寶。

(圖片來源網絡為湖南省博物館一角)

​今天小弟與各位讀者朋友們聊的是,來著戰國中晚期的帛畫:人物御龍帛畫

人物御龍帛畫,呈長方形,長37.5厘米,寬28厘米,質地為深褐色平紋絹。

畫中有佩長劍的男性,手執韁繩,神情瀟洒地駕馭一條巨龍,龍首軒昂,龍身如舟,龍尾翹卷站著一隻白鷺;龍之下前方有一條鯉魚領航。

畫的正上方為輿蓋,三條飄帶隨風拂動,可見主人公身份顯赫。

寓意墓主人駕馭飛龍升天的動勢。

因年代久遠已呈棕黃色,整個畫面呈行進狀,充滿了動感。

這幅帛畫,基本上運用白描手法,但也有地方使用平塗,人物則略施彩色。

畫面布局精當,比例準確。

線條流暢,想像豐富,表現了楚藝術譎怪莫測的獨特風格。

畫中人物比例相當準確,使用單線勾勒和平塗於渲染兼用的畫法,技巧已越成熟。

人物略施彩色、龍、鶴、輿蓋基本上用白描。

畫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發現用此畫法的最早作品。


(圖片來源網絡)

在殷商時代,中國蠶絲業已經相當發達,在甲骨文中,已經有「絲」、「帛」和「桑」等字。

戰國初年的思想家墨子,曾在他的書里不止一次地說到「著於竹帛」,就是把字寫在竹簡和帛上的意思。

這說明帛和竹簡木簡一樣,都是當時用來做書寫的材料,所謂帛畫,也就是指在絲綢上面作的畫, 而這一幅人物御龍帛畫其實是一幅可以垂直懸掛的幡。

在中國古代,幡也叫幡兒,是出殯時舉的窄長的旗子,多用白紙剪成,也叫引魂幡,因此可以說,這幅戰國時期的帛畫是一幅招魂幡畫。

據當地的傳說,這幅《人物御龍帛畫》的創作過程就和屈原的招魂詩有關,無論從藝術價值還是史料價值上衡量,都極其珍貴。

(圖片來源網絡)

現今,人物御龍帛畫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喜歡的朋友記得去參觀哦)!

喜歡本文的朋友記得點擊關注哦,謝謝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厲害了我的國家!這些物件你只能在中國見到

點擊關注丨每天學點新鮮知識以下64件國寶級文物,由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評選出,並印發有《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這64件國寶此後永久不准出國展覽。1.彩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