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驕傲!210件古蜀文物首次集體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18件國寶搶先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7月19日,籌備1年的「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將登陸國博展出。
7月9日,這批帶著重要使命的古蜀重器抵京,即將開啟「以古蜀文明身份進行整體展示」的文化征程。
這也是三星堆、金沙遺址以及戰國時期蜀墓,首次以古蜀文明的身份進行整體展示。
在規模、展品質量和數量方面都將體現四川省館際交流展的最高水平,也是首次以集體陣容在全國人民、全世界人民面前亮相。
成都晚報記者了解到,這次展出的210件/套文物、其中一級品132件,將勾勒出古蜀文明發展過程中的華美篇章,從一個側面展示華夏文明多元一體的成長曆程。
古蜀遺珍集體赴京,
「國寶」級重器究竟是何面目?
記者提前打探到
此次出展的文物都相當了得
小編搶先曝光其中18件重器
讓讀者大飽眼福——
·第1件·
青銅縱目面像
高66cm 長138cm 寬85cm 商
1980年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
這件碩大的青銅面像是三星堆文化最具標識特徵的器物之一
它是誰?為何縱目?
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蜀人的先王蠶叢「其目縱,始稱王」。
三星堆的這件縱目面像,應當是古蜀人對先王傳說的朦朧記憶,是古蜀人用以祭拜或供奉的神像。
·第2件·
戴金面具青銅人頭像
商 三星堆博物館
三星堆出土文物儘管埋藏前經過砸損及焚燒,頭像中仍有數件面部殘留金面具,顯得卓然出眾。
這批頭像帶給我們最豐厚的歷史價值,是其髮型、髮飾所攜帶的族群信息。
無論笄發族群,還是辮髮族群,他們都是這一時期上層社會的主要構成。
笄發族群,應是社會中的神職人員;辮髮族群,則可能執掌社會中政治、經濟、軍事等世俗事務。
·第3件·
青銅爬龍柱形器
商 三星堆博物館
這件柱形青銅器上有一隻趴於頂端的龍,龍首有盤卷的大犄角,龍口大張,頦下有須,龍身、尾垂於柱側方,兩後爪攀附在柱側。
殘器的龍與柱身構思巧妙,頗有生態。
這隻盤角長須的龍,在同時期的青銅文明中十分罕見,應是古蜀文明獨有的藝術創建,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寫照。
有專家認為,它是修飾華美的權力之器。
·第4件·
青銅太陽輪形器
商 三星堆博物館
青銅太陽輪形器是三星堆埋藏坑出土器物中最為神秘的器物之一。
器物構造呈正圓形,中央凸起,周圍放射分布五芒條與外圍的暈圈相連接。
從埋藏坑中其他器物上的太陽紋飾來推斷,這件器物應是太陽的抽象寫照,是古蜀文明太陽崇拜的物證。
·第5件·
青銅尊
三星堆博物館
在華夏文明的生成過程中,產生了龐大而複雜的青銅容器群作為禮儀制度的核心,這是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區別於世界其他青銅文明的一大特徵。
這個規模宏大的青銅容器群包括食器、酒器、水器等幾個方面,商代以酒器中的爵、觚為中心,周代則推崇食器中的鼎、簋。
作為華夏文明的外緣組成,古蜀文明在吸收和借鑑青銅容器時,進行了精心甄選。
尊和罍[léi]作為大型的青銅酒器,被古蜀人選取為最重要的禮器組合,並在形態上加以改造。
·第6件·
金箔璋形飾
商 三星堆博物館
璋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禮器之一,起源很早。
古蜀文明的玉璋多屬於牙璋,即射部有凹陷的形態,應是中原地區傳入的類型。
與青銅尊、罍的吸收、改造過程一樣,璋傳入蜀地後也經過了本土化的發展。
古蜀人將中原地區射部微凹的牙璋改造成丫形射部,並在金器中也引入了這種造型,形成古蜀文明又一個重要的禮器門類。
·第7件·
金面具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遺址博物館
這件黃金面具體量微小,大體上與金沙發現的青銅小立人、青銅頭像可以匹配。
十二橋文化時期(約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商代晚期至春秋時期),儘管古蜀人在鑄制青銅人像或頭像的體量大不如前,但以金箔覆面的傳統有很深的文化傳承。
與三星堆金面具菱形眼廓不同,這件面具的眼廓呈橢圓形,事實上也暗示了權力中心族群的變化。
·第8件·
金冠帶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遺址博物館
這件金冠帶是古蜀文明權力道具的一件重要載體,是十二橋文化時期權力具象的新形態。
冠帶上刻有箭射穿魚、鳥的紋樣,是三星堆金杖上紋樣的直接繼承,表現出古蜀文明兩個時期權力的緊密傳承。
·第9件·
青銅眼形器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遺址博物館
這件青銅眼形器的瞳孔近圓形,內眥勾回很明顯,顯然是從中原地區獸面紋上取材而得。
這種藝術上的解構與重建,反映出古蜀人對外來藝術形式和其精神信仰需求的關係。
·第10件·
石跪坐人像
晚商至西周 金沙遺址博物館
金沙遺址祭祀區發現數個跪坐石人、石虎、石蛇等寫實器物並存一坑的現象,虎口與人胸相對,應當是某種重要祭祀儀式的表現。
這樣的石人在上個世紀早期也發現於三星堆遺址,但金沙遺址的發現十分集中,場面細節保存完好,是對古蜀文明禮儀珍貴的補充材料。
·第11件·
「牧正父己」銘青銅觶
西周 1959年彭州市竹瓦街窖藏 四川博物院
十二橋文化時期,華夏文明最重要的歷史事件是武王伐紂並建立周王朝。
據《尚書·牧誓》記載,巴蜀之師參與了滅商的戰爭,是古蜀文明跨出四川盆地,直接參與華夏文明建設的記錄。
1959年與1980年,彭州市竹瓦街先後發現了兩組青銅器窖藏,兩組銅器均包括容器、兵器兩類,兵器是典型的巴蜀式兵器,容器則是中原地區常見的尊、罍等酒器,是中原文化與蜀文化交融於此地的證明。
尤其珍貴的是1959年窖藏中發現了兩件有銘青銅觶[zhì],根據器物風格和銘文推測,這兩件銅器應是蜀人隨周人滅商後得到的前朝戰利品,是《尚書》記載巴蜀之師參與滅商戰爭的見證物。
·第12件·
「邵之飤鼎」銘青銅鼎
高26cm 口徑22cm 腹徑25cm 戰國 新都馬家鄉木槨墓 四川博物院
這件鼎的蓋內有鑄銘「邵之飤鼎」,一般認為此「邵」即楚氏之「昭」,與屈、景並稱楚國三大氏。
青銅鼎附耳蹄足,蓋頂伏有三隻臥牛,鑄制精美,帶有典型的楚風。
銅鼎上聚焦的楚文化風格,可能正反映了開明王朝王族來源於荊楚地區的歷史淵源。
·第13件·
帶蓋雙耳青銅鍪
高43cm 腹徑37cm 戰國 1955年成都羊子山
四川博物院
青銅鍪[móu]是巴蜀文化的創製,約在春秋戰國之際起源於巴蜀地區,是最具地域特色的一類器物。
秦並巴蜀後,青銅鍪被秦文化吸收,並隨秦國的武力擴張向各地傳播。
青銅鍪的傳播過程,是巴蜀文化融入華夏文明的側影。
·第14件·
虎紋青銅戈
長25.3cm 胡長8cm 闌長13.6cm 戰國 郫縣紅光公社獨柏村 四川博物院
這件青銅戈帶有中原地區青銅戈的造型特徵,裝飾紋樣卻以虎紋為主,胡部與援脊下部也鑄有巴蜀符號,是巴蜀式戈的代表裝飾。
其精絕之處在於正面的援脊上部有一行巴蜀符號的刻銘,帶有很強烈的文字意味。
《蜀王本紀》稱蜀人「不曉文字」,但從這行巴蜀符號來看,應不同於胡部的浮雕象形符號,也不同於援脊下部的浮雕抽象符號,可能已經是未能破解的文字。
·第15件·
雙鞘青銅劍
鞘長24.4cm 鞘寬12.2cm 劍長32cm 戰國 茂縣南新鎮牟托村1號石棺墓 茂縣羌族博物館
1992年,阿壩茂縣牟托村山脊積石冢旁發現一座石棺墓及三座陪葬坑。
儘管墓葬位於四川盆地西緣的岷江上游地區,古時交通不變、人跡罕至,但墓葬發現的器物十分豐富且規格較高,同時器物的文化來源非常廣泛。
大體上來看:
以雙鞘青銅劍為代表的一類兵器為蜀文化的代表器物
以弦紋青銅盞為代表的一類青銅容器則屬於楚文化器物
以扇形牌飾為代表的一類青銅飾物又帶有濃重的滇文化風格
儘管該墓的族屬尚不易確定,但從這些文化來源十分豐富的陪葬器物來看,此時的四川盆地對四面八方的文化已然產生了巨大的匯集力,形成多種文化面貌交融共存的局面,同時又強而有力地向盆地之外輻射。
·第16件·
青川木牘
長46cm 寬3.5cm 厚0.5cm 戰國 1980年青川縣郝家坪50號墓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秦並巴蜀後,秦國在古蜀故地推行商鞅變法「壞井田,開阡陌」的農耕政策,按《秦田律》統一規範田畝面積的大小,還因地制宜,根據巴蜀地區的氣候特徵,規定芟除雜草、整治道路、修繕橋樑、興修水利等基礎建設的時限。
青川木牘的正面記載了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秦王命左丞相甘茂更修《田律》等事,背面則為與該法律履行有關的記事。
這是目前發現的四川地區最早的農田水利政府文告,是大規模開發四川地區的珍貴歷史見證物。
·第17件·
蟠龍蓋獸面紋銅罍
通高48厘米,口徑17厘米 1959年四川省彭州市濛陽鎮竹瓦街窖藏出土
蓋上蟠龍扇形角有齒。
肩部飾兩個支釘柱,雙獸耳無環。
下腹一側飾一獸形小耳。
肩部飾兩兩相對的卷身夔紋二組,其間為變形牛首紋,上飾二相向犀紋。
夔後有一鳳鳥。
圈足上部飾夔紋一周,通體以雷紋為地。
其形制與中原殷周時期的圓罍略異,而紋飾多與殷周時期銅容器上常見的蟠龍紋相似,反映出中原文化對巴蜀文化的影響。
·第18件·
銅花果與立鳥
高7.8、寬4.3厘米 二號祭祀坑出土
器物構型為銅鳥立於銅花朵的果實上。
鳥頭上揚起三支冠羽,羽尖各穿一孔,顯然是藉此表現冠羽尖部的彩紋。
尾上翹,尾羽向上下各分三支,狀如孔雀開屏。
立鳥喙中所穿銅絲已脫落,估計銅鳥原也是掛飾在某一株小神樹上的飾件。
展出連結
2018年7月19號,籌備了近1年的「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巡展首站,將於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期2個月。
作為巡展的第一站,展覽首發陣容強大,匯聚了四川博物院、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四川省內9家文博單位的210件珍貴文物。
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達132件,展覽文物時代橫跨夏、商、周時期。
展覽在規模、展品質量和數量方面都將體現四川省館際交流展的最高水平,也是首次以集體陣容在全國人民面前亮相。
據了解,此次展覽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四川文化「走出去」戰略部署的具體表現,也是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侷促進重要展覽巡展常態化,讓四川文物流動起來的重要表現。
展覽名稱: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
展覽日期:
2018年7月19日——9月19 日
展覽地點:
中國國家博物館北9展廳
主辦單位:
中國國家博物館、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
參展單位:
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雅安市博物館、彭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青川縣文物管理所、茂縣羌族博物館、四川大學博物館。
計9家文博單位參展,排名不分先後。
成都晚報新媒體記者 林莉
編輯:魏菡
從三星堆青銅人頭像到金沙遺址,到國博觀古蜀青銅
1986年三星堆兩個埋藏坑的發現,揭開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其中出土的青銅立人像、頭像、神壇、神樹等各種造型奇異的青銅器,以及面具、權杖、動物形飾等多種製作精美的金箔製品震驚海內外。2001年初...
古蜀華章,探訪實拍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
古蜀華章 2018年7月19日,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最新大展《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終於徐徐拉開了帷幕,據稱這是很多來自於古蜀的文物第一次走出四川,北京作為了古蜀文化大型巡展的第一站。在...
200多件珍貴文物走進廣東 「古蜀寶藏——四川文物精品展」揭幕
9月30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古蜀寶藏——四川文物精品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展覽將持續到11月18日。本次展覽呈現了一個鮮活的古蜀文明,讓觀眾感受其悠遠流長...
一批來自巴蜀大地的神秘文物造訪廣東博物館,你錯過了嗎?
9月30日,廣東省博物館為一批神秘嘉賓舉辦了一場精彩的展會,這批文物來自巴蜀大地。它們自現世以來就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至今,考古學家們仍沒揭開它們的來源之謎。巴蜀大地所處的長江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
去省博探秘古蜀!「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文物精華展」明日亮相
9月28日開始,由河北博物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及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共同舉辦的《神·奇·古蜀——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文物展》將在河北博物院北區13、14展廳開展。本展覽分為「三星伴月」及「金...
210件/套文物出川,「古蜀華章」19日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覽將於7月19日上午10點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展覽為期兩個月。據了解,此次展覽匯聚了四川博物院、廣漢三星...
最後一周!帶你去解碼古蜀華章~
點擊題目下方四川畫報關注我們「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期最後一周!本次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共同舉辦,來自三星堆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等四川9 家文...
古蜀文明綻放華光——210 件(套)文物揭開神秘古蜀面紗
造型神秘的三星堆青銅縱目面具、華光璀璨的金沙遺址金冠帶、代表古蜀「王之遺物」的新都馬家鄉「邵之飤鼎」銘青銅鼎……7月19日,「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揭幕,210件(套)...
《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巡展開幕 三星堆50件文物亮相國家博物館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覽於2018年7月19日上午10時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為期兩個月。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國家文...
奏響古蜀華章 四川古代文物菁華上線國家博物館
經過緊張的籌備,「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覽將於2018年7月19日上午10時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展期兩個月。展覽在規模、展品質量和數量方面都將體現四川省館際交流展的最高水平,也是...
文物出川!《古蜀華章》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川新聞網德陽7月19日訊(孔季虹 記者 周鴻)經過緊張的籌備,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物局共同舉辦的《古蜀華章——四川古代文物菁華》展覽於7月19日上午10時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