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星堆,五千年前失落的文明之青銅館(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青銅館外觀,地面螺旋上升構成「堆」;空中三角構架,三個巨大縱目面具掛在上面

01a.接上篇,青銅館的平面布置圖

展廳內1--4展室都是在一層,而5、6兩個展室則隨著螺旋的步道走上更高的空間。

02.一樓展室展品都被翻開的書頁似的布置隔開,更增加了私密性

03青銅神壇籠罩在紅光之中,在鐘磬齊鳴中似乎可以聽到一波一波海浪般的吁神聲音、看到巫祝的山呼海拜

04.戴冠跪坐的人像

05.三星堆出土的雄傑靈怪及其紋飾

本篇中所列文物,除特別說明外,均為商代 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06.

青銅鳥腳人像,鳥腳人像通高81.4厘米,上部人像殘高30厘米,下部鳥高51.4厘米,採用嵌鑄法將人體與鳥頭鑄造在一起。

人像上半身與鳥的尾端殘斷無存,出土時器身塗有硃砂。

人像下半身穿緊身短裙,上飾有目紋幾何形雲雷紋,裙邊為豎形條紋。

人腿粗碩健壯,陰刻有眼睛紋飾與變形夔龍紋。

鳥爪強勁有力的鉗住鳥頭,鳥的造型極為抽象,大大的眼睛,彎彎的勾喙,從頸部變成蛇、龍等動物的尾巴,當時象徵的某位天神。

07.青銅鳥腳人像

08.被抓住的鳥頭,眼泡和鳥喙,從頸部變為龍蛇的尾巴

09.

10.神形古異----人身形器上的紋飾,是否為戴面罩的「羽人」?五個鳥紋正看乎?倒看乎

青銅人身形器,背部上寬17厘米、下寬17.6厘米、高34厘米、通高46.4厘米,整體造型頗似一個無頭無手的人像,下有雙腿,器身上滿飾圖案,主題紋飾是兩組共五隻倒置的變形鳥紋,鳥的尖喙經變形誇張處理,長及等身,或系神鳥之象徵?亦有人為鳥紋應是戴面罩的「羽人」形象。

這件文物古怪莫名,究竟應該怎樣放置才是製作者與使用者的本意,讓人難得其解。

如果按鳥紋的正面來看,安放時應該腿部朝上,腿部頂端的凸弦紋可能用於繫繩懸掛,當是三星堆神廟中的祭祀物品之一。

由於用途難測,屬三星堆文物中最為神奇的器物之一。

11.青銅人身形器

12.

青銅太陽輪,三星堆出土的「太陽形器」全部被砸碎並經火焚燒。

從殘件中能識別出六個個體,經修復復原的2件太陽形器的直徑均在85厘米左右,構型完全一致。

這是其中一件。

器物構型為圓形,正中陽部凸起,其周圍五芒的布列形式呈放射狀,芒條與外圍暈圈相連接。

陽部中心圓孔、暈圈上等距分布的5個圓孔均是作安裝固定作用的。

器物系採用二次鑄造法製成。

先將暈圈和五道芒條鑄成後,再用嵌鑄法將太陽嵌鑄在芒條上,然後在與暈圈銜接處兩面鑽孔,最後用鉚鑄法在孔中灌注銅液將芒條鉚接牢固。

這種形制的器物從未見於以往的出土文物,因其與同坑出土的銅神殿屋蓋上的「太陽芒紋」的形式相似,器物正中凸起的陽部又與銅眼形器、銅眼泡構型接近,其整體圖像特點也與四川珙縣僰人懸棺墓岩畫及我國南方地區出土銅鼓上的太陽紋飾頗為相像,因之發掘者將其定名為「太陽形器」。

但也有研究者認為此器的形式構成並不是太陽的象徵,而是車輪:中心部分是輪轂,放射形條狀物是車輻,外圈是輪圈。

還有觀點認為既非太陽,亦非車輪,而是用於軍事作戰的盾牌上的盾飾。

多數意見認為這種形制的器物應即是「太陽形器」,是常設在古蜀國神廟中的神器。

又或用於祭祀儀式,釘掛在某種物體之上,作為太陽之象徵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許多重器如青銅大立人、青銅神樹及其他一些青銅重器上的大量的各式太陽紋飾表明,「太陽崇拜」在三星堆古蜀國的宗教文化中頗為突出。

可以推知,商代的古蜀國已專門祭日的儀式,並當在古蜀國諸多祭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成都平原古族的信奉習俗,「太陽崇拜」一直延及東周。

據《華陽國志》記載,末代蜀王族的號為「開明」,一般認為,「開明」詞義與「太陽升起」密切相關,如《楚辭·天問》所謂「何闔而晦?何開而明?角宿未旦,耀靈安藏?」即是旁證。

而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飾、銅立人像等,則正是商末至西周早期之間古蜀太陽(太陽神)崇拜的實物例證。

作為宗教觀念的物化形式,它們與三星堆同類器物前後銜接,為進一步研究古蜀宗教文化提供了很重要的依據。

13.青銅太陽輪

14.日照中天----三星堆青銅太陽圖像集錄、中國古代太陽圖像集錄

15.

青銅大鳥頭,在三星堆全部鳥類造型文物中,這青銅大鳥頭是形體最大的一件。

出土時,發現其勾喙口縫及眼珠周圍皆塗有硃砂。

鳥頸部下端有三個圓孔,當作固定之用。

此器可能是神廟建築上的裝飾物,也有可能安裝於某種物體之上,作為儀仗用途的象徵標誌。

作為遠古時代圖騰遺存及自然崇拜、神靈崇拜、祖先崇拜之物,鳥與蜀族之關係極為密切。

幾代蜀王直接以鳥為名,足以證明這一點。

而三星堆文物中眾多的鳥形器物及紋飾圖案,更從考古發掘的角度提供有力的實證。

這件器物的造型與鷹和魚鷹頗為相似,或系蜀王(魚鳧)的象徵?可能還具有蜀族族名、徽號意蘊?或許兼而有之?這些問題都有待作進一步深入研究。

16.青銅大鳥頭,可以看到用了「單元眼泡」

青銅鳥,銅鳥粗頸圓眼,方釘狀尖喙,其頭上方板狀羽冠如同一排迎風招展的旌旗。

作為三星堆博物館大門兩側的裝飾。

17.青銅鳥

18.鳳鳥翔雲----三星堆鳥造型集錄

19.青銅雄雞

青銅雄雞,方座邊長2.5厘米、雞長11.7厘米、通高14.2厘米。

銅雞鑄立於「門」字形方座上。

器座下端殘缺,銅雞或許原是某件器物的端部造型。

從器座體量考慮,會不會有可能方座原先套接了銅質或其他材質的杖狀物,銅雞即「杖」首裝飾呢?由於三星堆銅雞僅此一件,缺乏參照,專家們也只能作此初步的推測,到底銅雞是完整器還是某件器物的附件,須待進一步的研究和考古發現。

銅雞系用范鑄法鑄造,尾羽豐滿,引頸仰首,氣宇軒昂。

其冠、眼、喙、爪、羽毛等刻畫工細不苟,神形兼備。

就表現手法而言,這件銅雞造型屬寫實風格,其與三星堆眾多以誇張的、超現實的表現方式塑造的神像、神靈等器物的造型形成了鮮明對比,完全稱得上是三星堆青銅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此銅雞表現的自非家禽意義上的「雞」,而有更深沉的象徵意義。

銅雞胸前特別鑄飾有火紋,毫無疑問,這一頗為醒目的裝飾符號與銅雞內涵有內在聯繫。

銅雞或許代表的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天雞」、「神雞」,正所謂「雄雞一唱天下白」,這件雄雞的造型意蘊似表現了其在引吭高歌、呼喚日出,帶給人間無限光明。

20.青銅雄雞

21.天雞唱曉----中國古代早期神雞圖像

22.金沙文物中的「神鳥」圖像

23.

青銅神壇,神壇的造型奇特,內涵莫測,推測它是三星堆古蜀國某代王朝宗廟中的祭祀重器。

神壇可分為三層,下層為圓形的底座和一正一反、平行站立的兩頭怪獸組成。

怪獸的突出特徵是粗蹄短足、嘴部寬扁、大眼、立耳、犄角外卷、翅膀飛揚,顯然是綜合了多種動物特徵的複合型神物(在「綜合館一」里有圖片)。

獸角和羽翅共同承托一個圓座,圓座四方有面朝外站立、頭戴敞口高冠的人像。

人像身穿短袖對襟衣,兩臂平抬於胸前,雙手呈抱握狀。

手中抱握的杖狀物已經殘斷,估計是祭祀的一種法器。

立人冠上有扁平式側面縱目神人頭像,頭頂為四山相連狀的山形座,四山頂部為四面鏤空的方斗形建築,四面正中鑄人首鳥身神像,頂部四角各有一隻鳳鳥。

目前學術界認為,神壇從上至下象徵「三界」,即:上層的人首鳥身神及鳥等構成了天界的圖景,中層的立人與神山象徵人界;下層頭尾頂承大地的怪獸象徵地界。

可以說,神壇以立體的實物模型這一物質形態,充分體現了古蜀人精神世界的一個方面,是古蜀宗教理念、政治原則、宗廟建築等信息的集結,對於了解古蜀人的精神思維,探求原始宗教,考究古代宗廟制度等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24.青銅神壇

25.青銅神壇腳下的一對怪獸(在綜合館一中有圖片)

26.國之重寶----青銅神壇各層紋飾

27.

28.青銅蛇

29.青銅蛇頭部和背部的鏤空刀狀羽翅是否和墨西哥的羽蛇有某種淵源

30.龍蛇騰飛----甲骨文、金文「龍」字集錄和中國古代早期龍圖像

青銅龍柱形器,青銅龍柱形器高41厘米,柱形器上大下小,底部有殘斷的痕跡和小孔,估計應是固定在其他物體之上的。

龍口大張、齜牙咧嘴,龍的前爪爬在器頂上,細圓的身尾貼於器壁,後爪緊抓器壁兩側,尾巴上卷,從頭部的大耳、犄角和鬍鬚來看,酷似山羊。

在柱壁的另一側還有簡化的夔龍形裝飾。

這件器物由龍、柱合構而成,有學者認為是「龍抱柱」的最早起源。

31.青銅龍柱形器側面的夔龍,真是長了個山羊頭

32.青銅龍柱形器

33.

34.

35.

青銅大立人像,高180、通高260.8厘米,三星堆遺址一號祭祀坑出土。

重約180公斤,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的青銅器。

雕像系採用分段澆鑄法嵌鑄而成,身體中空,分人像和底座兩部分。

人像頭戴高冠,身穿窄袖與半臂式共三層衣,衣上紋飾繁複精麗,以龍紋為主,輔配鳥紋、蟲紋和目紋等,身佩方格紋帶飾。

其雙手手型環握中空,兩臂略呈環抱狀構勢於胸前。

腳戴足鐲,赤足站立於方形怪獸座上。

其整體形象典重莊嚴,似乎表現的是一個具有通天異稟、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

其所站立的方台,即可理解為其作法的道場——神壇或神山。

關於他的身份,目前,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青銅大立人是一代蜀王形象,既是政治君王同時又是群巫之長。

另一種意見認為是古蜀神權政治領袖形象。

我們傾向於認為,他是三星堆古蜀國集神、巫、王三者身份於一體的最具權威性的領袖人物,是神權與王權最高權力之象徵。

人像身佩的方格紋帶飾,當具有表征權威的「法帶」性質。

其衣服上的幾組龍紋裝飾似有與神靈交感互滲的意義,其所穿之衣很可能是巫師的法衣。

最神秘的地方是其左右手中心軸不在一條直線上,它到底手上拿的是什麼呢?他手中是否原本持(抱)有某種法器?有人認為是琮,有人認為是權杖,有人認為是大象牙,還有人認為是類似彝族畢摩(祭司)的神筒或簽筒,也有人認為他是在空手揮舞,表現的是是祭祀時的一種特定姿態。

(百度百科)

36.青銅大立人 商代 三星堆遺址一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37.雙手合攏的圓可不在一條軸線上

38.群巫之長----青銅大立人像服飾、紋飾圖示,大立人的鼻子很歐洲

39.

40.

青銅獸首冠人像,殘高40厘米,人像僅存上半身,體態端莊、神情冷峻肅穆,兩臂呈環抱狀置於胸前,雙手呈執握中空的手型,與大立人像的手勢相似,細微之處在於右手大拇指並未與其他四指扣攏,小拇指作略向外微翹狀。

從手形來看,似乎原來握有形制為外圓內方的禮器琮。

琮是古代禮儀中祭祀天地的重器,它外方內圓,象徵天圓地方,中間穿孔,意在天地連通,人們普遍認為它或許還有溝通人神、溝通生死的功能。

因此推測此人像是某種祭祀儀式的主持者。

人像最奇特的是頭戴的獸首冠,獸口扁寬,口部兩側分別有太陽紋,冠頂中部有類似彎曲象鼻的飾物,後部兩側有向外伸展的獸耳,有人認為很像大象的頭部,反映出古蜀人對大象的崇拜。

古人重冠,冠具有身份地位的標誌意義。

獸首冠人像與大立人像頭冠、體量等的差別,反映出二者職司範圍與權力大小的差異。

41.

42.冠上的太陽紋

43.中外早期祭祀禮儀人物造像

44.青銅立人像,好像拳擊手哦

45.青銅立人像,又似角鬥士

青銅跪坐人像,寬8.2、高14.6厘米,人像為寬臉方頤,頭髮從前往後梳,再向前卷,髮式頗具地方民族特色。

耳垂穿孔,或原佩耳飾。

其雙眼圓瞪,正視前方,張口露齒,神態嚴肅。

上身穿右衽交領長袖短衣,腰部系帶兩周;下身著「犢鼻褲」,一端繫於腰前,另一端反繫於背後腰帶下。

人像作跪坐姿勢,雙手撫膝,手腕帶鐲,足上套襪。

有學者根據人像所穿的在古代一般為貧賤者才穿的「犢鼻褲」,認為其為奴隸像。

就「跪坐」而言,是商周時期起居與供奉祖先、祭祀神天等正式場合的舉止儀節,貴賤無別。

就材質而言,青銅為當時的重要物資,不可能用來為社會下層人物塑像。

這件人像不僅採用跪坐姿態,且帶鐲、套襪,顯非一般身份,其神態氣質所顯示出的尊貴身份與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石雕跪坐人像相比,二者象徵的地位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故三星堆博物館的專家傾向於認為該人像應有可能表現的是作祭祀祈禱的巫祝形象。

46.青銅跪坐人像

47.青銅鳥形紋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精氣長存:造型神秘詭譎的三星堆文物

「三星堆」與「金沙」在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的歷史上下文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2016年9月,舉辦了「神秘的古蜀王國——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文物精華展」,以下是本次展覽中具有代表性的珍貴展品,這些足...

德陽三星堆,古蜀國的文化之旅!

傳說西南一隅,岷江沿岸,古蜀人先祖集結於此,交匯融合,建立了神秘的古蜀國。文獻關於古蜀國的記載幾乎只有隻言片語,所以古蜀國的歷史一直如雲遮霧罩般難以解釋。而三星堆遺址是這個文明最重要的物證。三星...

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奇蹟 三星堆與遺物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西北鴨子河南岸,南距四川成都40千米。它是我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遺址群,因有3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而得名。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