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為葫蘆做配飾,那就聊一聊漢代玉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

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

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的石峽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現,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新石器時代發現較多的良渚玉琮,玉材為產於江浙一帶的透閃石質玉石,質地不純,以青色居多,部分黃色,土浸後呈霧狀乳白色。

除少數作圓筒狀外,多製成規整的內圓外方形。

琮體切割規整,中孔為管鑽對穿而成,中接處常留有兩層。

玉琮的形體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

琮身均飾有獸面紋,紋飾以四角線為中心,分成四組,隨琮高低不同,以相同的紋飾分數組飾於琮上。

部分玉琮在主體獸面紋外,用細陰紋刻細「神人」圖形和雲雷紋,陰線用利石刻劃而成,線條堅挺。

浙江杭州反山遺址出土的神獸紋玉琮為現今所見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稱為琮王。


  商周時期玉琮數量不多,從出土的實物看,這一時期琮的形體普遍較矮小,多光素無紋。

玉琮切割規整,中孔較大,琮體較新石器時略薄。

殷墟婦好墓曾出土了兩件有紋飾的玉琮,一件上下各飾一組弦紋,四角有凸棱,側面飾豎道弦紋,該造型很少見。

春秋戰國時期玉琮的造型與西周相近,形體較小,戰國部分玉琮刻有細緻的獸面紋、勾雲紋等紋飾。

漢代玉琮已不再製造。


  宋以後出現了仿古玉琮,但宋至明的仿品上多飾當時流行的紋飾。

明末至清代的偽古玉,以仿商周素麵矮體玉琮為多,也有仿良渚文化玉琮。

清代乾隆時期仿古玉琮尤甚。

因加工工具、習慣的不同,偽品多數顯得圓滑有餘而古意不足,熟舊的程度更難做得逼真。

附:玉琮用途之謎
  玉琮是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玉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

關干玉琮最早出現時的用途,考古界至今尚未統一認識。

有人認為是古代紡織機器上的零件,有人說它是古建築縮影,曰本考古學者中則有人認為玉琮是窺測天文的窺管……但玉琮和玉璧作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種禮器,其歷史悠久見於《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的記載,漢代起歷代王朝都制定以璧、琮禮天地的制度,一直延續到清代。

玉琮的整體特徵是外方內圓,新石器時代玉琮目前較為少見,常見的是良渚文化遺址中的玉琮,其特徵是一般為正方柱體,中部有一孔,外表分成幾節,每節都飾有人面或獸面紋,個別還陰刻動物圖案。

商代至戰國玉琮製作逐漸減少,漢代以後幾乎消失。

玉琮在市場上,以其特有神秘色彩的禮器身份,比其他玉器更能贏得收藏家鍾愛,價格較高。

1990年春季美國紐約蘇富比公司,曾推出一件良渚文化玉琮,起拍價6萬美元,最後以23.5萬美元拍賣成交,創下玉琮在國際藝術市場上的拍賣最高價紀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寶重器——良渚文化之「玉琮王」

名稱:玉琮王;用途:玉制禮器;質地:玉;時代:新石器時代;地點:浙江省餘杭縣;現存: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級別:國家一級文物;國務院規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國文物之一。1986年浙江省餘杭縣反山12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