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故郡遺址入選國家級考古發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去年6月8日,本報整版刊發一篇題為《行唐故郡考古發掘出春秋戰國貴族墓葬》的報導,帶領讀者近距離了解了近年來河北省考古界的一次重大考古項目的進展。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河北行唐縣故郡遺址成功入選「2017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出土的青銅器

動態

「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評選揭曉

據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創始於2002年,「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評選活動,每年評選一次,從全國各省(區、市)考古機構推薦的本年度最新考古新發現中嚴格篩選產生。

其評選標準,主要在於考察考古發現的學術價值及其蘊涵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價值,兼顧考察其考古發掘是否運用新方法和新理念。

因此,「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評選活動被學術界譽為「中國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和「重大考古發現的展示舞台」。

本次評選中,與河北行唐故郡遺址一起入選年度「六大」的還有: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山東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和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

出土的陶器

亮點

出土銅、金、玉、陶器等上千件(組)

故郡遺址位於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村北,地處太行山東麓山前地帶,東依大沙河。

目前確定遺址面積約50萬平方米。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5至201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石家莊市文物研究所、行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對墓地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

去年,考古部門對行唐故郡遺址的發掘工作進行了階段性展示,引發媒體和大眾高度關注。

行唐歷史悠久,因唐堯赴平陽繼帝位經由此地而得名。

春秋、戰國時期為鮮虞、中山故地,趙惠文王八年(公元前291年)在故郡村建「南行唐城邑」、秦設「南行唐縣」,北魏去「南」為行唐縣,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設「唐郡」,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郡廢,縣治復歸。

熙平年間(約公元517年)縣治遷至龍州鎮(今行唐縣城),一直作為行唐縣縣治所在地。

故郡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春長說:「單從大秦帝國公元前221年設縣開始算起,至公元517年行唐遷治犢乾城,故郡作為行唐縣治和郡城不下700年。

」這也意味著,故郡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著豐富的文物遺存。

目前,故郡遺址已探明遺址中心區域面積超50萬平方米。

方圓兩公里內調查有六處新石器及戰國-隋唐時代的城址、墓葬、遺址。

迄今發掘8000平方米,清理東周墓葬37座、車馬坑7座、水井49眼、灰坑520餘座、窯2座、灶2座、灰溝兩條,出土銅、金、玉、陶、蚌、骨角器上千件(組)。

初步認定為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北方戎、狄族群的貴族墓地和戰國前期居住址。

出土的瓠壺

故郡遺址最亮眼的發現是車馬坑

故郡遺址最亮眼的發現要屬車馬坑了。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齊瑞普告訴記者,「我們在清理二號車馬坑時非常困難,經過大約兩千四五百年的演化,木車化成灰之後基本就和土混在一起了,只留下了淺淺的痕跡。

殉葬的人可能是養馬的人,古人講『視死如生』,在主人死後,還要被迫繼續到下面侍奉主人。

這種殉葬制度非常殘忍。

而埋葬的一般是青壯年公馬,都比較健壯。

四車十六馬,放在當時那個時代,我們初步判斷,墓主人的身份大概屬於士大夫階層,算是當時的貴族了。

故郡遺址二號車馬坑

二號車馬坑東西長20.85米,東西縱列擺放1輛小車和4輛駟馬車。

小車置於最東端,未見系駕動物;4輛駟馬獨輈車,16匹馬殺死後擺放在車輛系駕位置。

車輪卸下扣置於車輿上或放置在車輿下。

坑底中部兩側各有一個壁龕,內各殉一成年男性。

東側還有殉獸坑,坑內分三層埋放牛羊馬頭蹄,初步確定至少有羊頭260個、牛頭26個,馬頭22個。

二號車馬坑西側的主墓東西長3.7米、南北寬2.7米。

張春長說:「車馬坑在河北省本就罕見,要論保存最佳,故郡車馬坑可拔頭籌。

五輛車串排的陣列,漆彩貼金的車輿,華美絕倫的絡轡,代表了墓主的尊貴,殉人現象和殉獸坑昭示著迥異中原的戎狄作風。

遺址出土的文物也很搶眼,「就像那隻奇特的鳥蓋瓠壺,它是一種動物和一種植物,即鳥和葫蘆的巧妙合體。

鳥爪抓蛇,喙可開合。

整壺輪廓像一隻報曉雄雞,神采奕奕,恰似古天文星象中『瓠瓜星』亦即『天雞』之象,遠非普通用品,而是只有特定身份才能使用的禮器。

填補了冀中地區同期考古空白

「故郡墓地的發掘具有重大意義,不僅填補了冀中地區同期考古及歷史研究空白,為探尋鮮虞、中山時期該地區墓葬分布格局、埋葬制度、器用制度提供了重要基礎資料。

」齊瑞普介紹說。

同時,對滹沱河、唐河一帶同時期遺存的性質與族屬判定,以及對北方地區長城沿線至伊洛地區的古代戎、狄民族進行比較研究,探索早期戎狄人群歷史文化、經濟產業,華北地區戎狄人群華夏化的過程,乃至東周時期北方國家的相互關係,民族融合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格局形成過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據省文物專家介紹,故郡遺址發掘填補了冀中地區同期考古空白;墓葬狹深積石、動物頭蹄葬及銅鍑,殉人、大量殉牲,別具一格的車馬裝飾等在同期中原各國極為罕見,是北方族群的特色;同時,車馬埋葬制度,青銅器、陶器紋飾等又顯現深受晉、燕等中原文化影響,為研究戎、狄族群華夏文化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考古發掘現場

進展

故郡遺址考古工作仍在繼續

據了解,故郡遺址發掘工作還在進行中。

進入隆冬,考古隊的工作人員們都堅守在一線,考古挖掘工作一直有序進行。

2018年,對於已經出土但沒有完成檢測的樣本,工作人員將會繼續完善文物信息;同時,將積極向國家文物局申報2018年工作規劃,科學、有序地進行故郡遺址的考古挖掘工作。

■文/本報記者趙麗肖王慧麗■攝/本報記者崔華瑞(除署名外)

版權歸河北河青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故郡遺址入選 2017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

■填補冀中地區同期考古空白■河北保存最完好車馬坑很罕見稿件來源:石家莊新聞網□本報記者 黃鎣2018年伊始,河北考古傳來好消息!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行唐故郡遺址

故郡村是河北省中部的一個村莊,隸屬石家莊市行唐縣南橋鎮。史書記載「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割真定地置南行唐縣,治所在今故郡村,屬鉅鹿郡。二世元年(前209年)武臣立為趙王,...

行唐故郡考古映現戎狄華夏化進程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5年至201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石家莊市文物研究所、行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聯合對故郡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發現了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

河北行唐發現東周時代古墓群

光明日報訊(耿建擴、郝子朔)6月8日,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村北,考古隊員小心翼翼地在大小不一的探方里忙碌著。這是一處約有50萬平方米的古墓群,經專家初步確定,為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貴族墓地以及戰國...

我市行唐故郡遺址成功入圍

稿件來源:石家莊新聞網本報訊 (記者 劉迪) 2月26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在入圍終評的26個項目中,我市行唐故郡遺址成功入圍。 行唐故郡遺址位於行唐...

故郡遺址之價值篇|驚喜遠遠超出想像

行唐故郡村的巨大發現被評為2017年全國六大考古發現時,被命名為「行唐故郡遺址」,這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故郡村被發現是因為掘出來許多文物,進而挖出了戰國時期的古墓,那麼為什麼又被命名為「遺址」呢...

行唐故郡考古有新發現

本報訊(記者龔正龍)6月4日,由省文物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石家莊市文物研究所、行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主辦的河北行唐故郡考古發掘現場工作會在行唐縣舉行,來自省文物局、北京大學、中國社會...

考古專家在河北行唐故郡墓地獲重要發現

新華社石家莊6月6日電(記者曹國廠)考古專家目前初步確定,位於河北省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村北墓地年代為春秋晚期——戰國早期貴族墓地,以及戰國早期的居住址。專家認為,這對進一步探尋鮮虞、中山國的歷史、...

正定城市考古新發現填補城市空白

正定開元寺考古發掘、平山縣王母村罕見豪華平民墓、石邑城考古發掘為神秘中山國再添文字資料……1月19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業務匯報會完滿落幕,2017年,石家莊的許多精彩而富有價值的考古發掘項目...

滕州前掌大商周貴族墓遺址發掘資料

前掌大墓地位於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前掌大村,北距滕州市約25公里,西去1公里。為薛國故域遺址,京滬鐵路橫穿遺址與城址之間,新薛河從村東自北向南流過。前掌大村將墓地分割成南北兩部分,我們分別將其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