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榜單發布,看看都有哪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文由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授權轉載
2018年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報告廳舉行。
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首先宣布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項入選項目,它們分別是: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山東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金代遺址。
六項入圍項目分別為:廣西隆安縣婭懷洞遺址;陝西高陵縣楊官寨遺址廟底溝文化墓地;甘肅寧縣石家墓群;西安市秦漢櫟陽城遺址;山東青島市黃島區土山屯墓地;四川眉山市江口沉銀遺址。
此外,蒙古國後杭愛省和日門塔拉匈奴城址榮獲國外考古新發現項目。
隨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黨委書記劉政、副所長朱岩石向各項目代表頒發證書,併合影留念。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研究員宣布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選項目
頒獎嘉賓為六項入選項目代表頒獎併合影
頒獎嘉賓為六項入圍項目及國外考古新發現代表頒獎併合影
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
通天洞遺址是新疆境內發現的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位於阿爾泰山南麓。
提供了本地區舊石器-細石器-青銅-早期鐵器時代的連續地層剖面。
舊石器時代文化層中出土的石製品種類豐富,包括勒瓦婁哇石核、盤狀石核、勒瓦婁哇尖狀器、各類刮削器與莫斯特尖狀器等典型的勒瓦婁哇-莫斯特文化石製品。
顯示出舊大陸西側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特徵,在國內同時期遺址中十分獨特,填補了中國缺少典型舊石器時代中期莫斯特文化類型的空白。
經碳十四測年,舊石器時代地層的年代距今45000年左右。
該遺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出土的典型莫斯特文化遺存也為進一步探討亞歐大陸東西兩側史前時期人群的遷徙、交流、擴散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通天洞遺址及其環境
濟南市章丘區焦家遺址
焦家遺址兩次發掘面積共計約2170平方米,發現了極為豐富的大汶口文化遺存,包括1圈城牆和壕溝、215座墓葬、116座房址、1座陶窯等,另外在發現的974個灰坑中,絕大多數屬於大汶口文化。
出土的大量大汶口文化日用陶器及玉器、白陶,大型墓葬的出現,以及大汶口文化晚期城牆和壕溝的發現,均揭示出這是這一處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的中心聚落遺址。
從墓葬發掘情況看,這批墓葬表現出鮮明的地域和時代特色,墓葬分化不斷加劇,極大地豐富了對大汶口文化葬制和葬俗的認識。
房址的發現填補了魯中北地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段居住形態研究的空白。
焦家遺址處於古代文化底蘊極其深厚區域的核心地帶,是魯北地區具有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意義的重要遺址。
長期、系統地開展焦家遺址的聚落考古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對於探討魯北地區聚落結構和人地關係、深化中國東部地區的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
M152
福建三明市明溪縣南山遺址
南山遺址的重點發掘區域分別位於山頂、4號洞及3號洞。
依據地層疊壓關係及遺物特徵,可劃分為5個文化期,年代為距今5800~3500年。
第一期至第三期文化僅分布於洞穴,第四期至第五期文化主要分布於山頂發掘區,4號洞有少量分布。
在山頂發掘區發現福建省內迄今最早的蓄水池遺蹟、大量柱洞、灰坑,反映了當時山頂生活的史前人群規模。
除此之外,南山遺址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浮選所得的豐富的植物遺存上。
作為一個洞穴遺址,浮選出土了炭化木屑、植物種子、堅果、核果等豐富的炭化植物遺存。
其中又以植物種子為主,分別屬於至少38個不同的植物種類。
其中包括水稻、粟(穀子)、黍(糜子)、大麥、大豆和綠豆等6個品種,另外還發現有梅子、柿子、獼猴桃、葡萄等可能被栽培的鮮果類植物遺存。
南山遺址考古工作的重大收穫,對構建閩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序列具有重要意義,對探討福建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的來源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也為探討史前人類行為模式、生業形態、人類活動、種群遷徙與交流、閩台史前文化淵源關係,以及南島語族的起源與擴散等重要學術問題,提供了新的極為珍貴的資料。
南山遺址出土炭化黍粒
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遺址
蘇家壟遺址是一處包括墓地、建築基址、冶煉作坊的曾國大型城邑。
考古發掘了一批曾國高等級墓葬,已清理墓葬106座、車馬坑2座,此外還發現了與墓地同期的大規模遺址及冶銅遺存,目前已發現3座煉銅爐,具體年代為兩周之際至春秋早中期之際。
蘇家壟遺址是與葉家山、郭家廟、文峰塔和擂鼓墩等地點並存的曾國考古發現,這些考古發現建構了傳世文獻並不明確的曾國,並使之成為周代物質文化面貌最為明晰的諸侯國之一。
墓地出土的曾侯仲子斿父九鼎、埋葬七車的車馬坑,以及規模宏大的聚落等,暗示這裡存在作為曾國都城的可能性。
這處高等級聚落與同時期的郭家廟、文峰塔等曾國遺存並立,顯示出當時曾國複雜的社會結構。
「曾伯桼」壺銘文
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東周遺址
經考古調查,共發現六處新石器及戰國至隋唐時期的城址、墓葬、遺址。
發掘面積約7000平方米,共清理東周墓葬36座、車馬坑7座、水井50眼、灰坑420個、窯2座、灶2座,出土銅、金、玉、陶、蚌、骨角器上千件(組)。
初步認定為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北方戎、狄族群的貴族墓地和戰國前期居住址。
故郡遺址的發掘填補了冀中地區同期考古空白。
墓葬狹深積石、動物頭蹄葬及銅鍑、直刃匕首式短劍、金盤絲耳環、瑪瑙飾品、飾有綯索紋的青銅器,流行殉人、大量殉牲,別具一格的車馬裝飾,在同期中原各國極為罕見,是北方族群自有特色;同時,車馬埋葬制度,青銅器、陶器紋飾、造型、器物組合等又顯現深受晉、燕等中原文化影響,為研究戎狄族群華夏化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二號車馬坑二、三號車(馬頭向東)
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遺址
寶馬城遺址為金王朝長白山神廟故址,2017年度發掘面積為562平米。
完整揭露了位於院牆內迴廊外東南角的大型夯土台基式建築址(JZ4)以及外牆東南角與南牆正中南門。
搞清了城內主要建築(組群)的形制與布局,增強了對城內排水溝設置以及城內外整個排水系統的了解。
寶馬城遺址是近年來發掘的保存狀況最好、揭露面積最大的金代建築遺址之一,也是近年來東北地區遼金時期乃至全國歷史時期考古工作中少見的高等級遺址。
該遺址的發掘,是中原地區以外首次通過考古發掘揭露的國家山祭遺存,對了解當時生活習俗與宗教信仰,研究金王朝對於東北邊疆的經略以及南北方文化的交流與互動,探索中華文化多樣性、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JZ4正投影(下北上南)
此次論壇由考古雜誌社社長洪石主持。
來自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文博單位和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論壇。
主持人 考古雜誌社社長洪石
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中國考古新發現」認可度高、專業性強,一直備受學界關注。
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誌社承辦,始創於2002年。
該論壇是中國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發現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進展的學術講台,旨在促進學術交流,推動新世紀中國考古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論壇上,六項獲獎項目及國外考古新發現項目的報告人分別做主題發言並邀請專家現場點評。
(遺址圖片由考古雜誌社提供)
中國社科院公布2017年六大考古新發現
16日,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論壇揭曉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新疆吉木乃...
羋月、羋姝在電視劇里,湖北京山卻發現了一個真實的羋克!
楚天都市報1月16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連紅 孫夏)湖北京山蘇家壟遺址2016~2017年考古取得重大進展,1月16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媒體公布了具體收穫。據該考古項目負責人、湖北省博物館...
解讀六大考古新發現:除了第一個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看看還哪些?
近期隨著《國家寶藏》和《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節目的播出,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國家文物。16日,中國社科院在京公布了2017年六大「中國考古新發現」,這些發現中留存著上下4萬餘年的人類活動信息——燃篝火...
夏代的政治疆域有多大
老牛坡遺址位於西安市灞橋區洪慶街道辦燎原行政村範圍內,地勢東高西低,依灞河流向呈西北-東南分布。遺址西起袁家崖村,東至沙河溝,南及灞河二級階地,北達安家莊村南,是一處以商文化堆積為主的大型古代遺...
六大考古新發現 穴居人群竟是農耕高手
在前天舉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上,揭曉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新疆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濟南市章丘區焦家新石器時代遺址、福建明溪縣南山遺址、湖北京山縣蘇家壟周代...
考古新發現|高陵楊官寨遺址將西安建城建都史提前到距今約6000年
西安網訊(西安廣播電視台全媒體記者高峰)高陵楊官寨遺址地處涇渭交匯處西北約4公里的涇河北岸一級階地上,是關中地區仰韶中晚期的一處特大型中心聚落遺址。墓地位於遺址環壕聚落東部,總面積近9萬平方米,...
2016年秦文化考古大事記
湖北棗陽郭家廟墓曾國墓地再出重大考古發現郭家廟墓地隸屬於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一、二組,坐落在漢水支流滾河北岸。總面積達120萬平方米以上。文化堆積以東周時期墓葬為主,也有戰國晚期、明清時期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