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建成是考古學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周原,周王朝的肇始之地,曾孕育了光耀千載的華夏禮樂文化,創造了稱雄於世的西周青銅文明。
周原考古七十年輝煌歷程,取得了轟動史學界的豐碩成果,被譽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日前,在寶雞扶風舉行的2016周原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課題「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劉緒接受了新華社、中央電視台、陝西廣播電視台及寶雞新聞網等多家中省市媒體的專訪,就周原遺址的重要地位和考古成就,以及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的建設意義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兩位教授接受記者採訪
周原考古或將出現新突破
周原是周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周人在此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存,早在兩漢時就有青銅器出土的記錄。
清中葉以來,更連續有重要青銅器出土,據不完全統計,周原遺址共出土青銅器達萬餘件之多,其數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銘文之珍貴,實為罕見,為寶雞贏得了「青銅器之鄉」的美譽。
李伯謙說,中國的青銅時代始於夏朝,一直持續到春秋戰國時期,期間經歷了一千五百餘年的發展歷程,並呈現出不同的時代特點。
夏朝是初始階段,出土的青銅器數量、種類都較少;商、周是青銅器的重要發展時期,特別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前期,我國青銅器發展進入高峰時代。
之所以將寶雞稱作「青銅器之鄉」,就是因為寶雞的周原遺址是周王朝的興起和發展之地。
從歷代發掘情況來看,這裡的青銅器窖藏多達幾十處。
「看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你就會知道,這裡出土的青銅器之多、規模之大,是其他任何一個省區都無法比擬的。
」李伯謙說。
從1943年石璋如先生走進周原開展調查,到1976年由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北京大學考古系、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等聯合考古發掘,再到1999年的第二次大規模發掘,周原考古七十年的風雨歷程,始終與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史同頻共振。
無數考古學家在這裡傾注心血,灑下汗水,取得了斐然的成就,為中國考古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伯謙表示,周原遺址七十年的發掘,為研究西周歷史文化和驗證文獻中關於周王朝早期發展變遷史等記載,提供了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
通過發掘,我們也逐漸了解了周原遺址的性質。
如周原作為周人的根據地和早期都城,在其治下也有殷人居住。
此外,還發現了周人的排水、儲水、用水等「水網系統」,填補了周代都邑性遺址給水系統的空白。
目前考古學家正在探索周原遺址是否有「城」,而且極有可能出現新突破。
鳳雛甲組建築基址復原圖
研究先秦建築離不開周原
劉緒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首先指出,陝西正規的考古工作是從寶雞開始的。
他介紹說,1934年由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領銜的寶雞鬥雞台考古,是中國考古學界首次對周代及周前期遺址進行發掘的事件,是陝西正規考古的「第一鏟」,這在陝西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劉緒曾參與1999年周原遺址的第二次大規模考古發掘工作,他向媒體介紹,寶雞除了發掘的青銅器多外,還有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就是,目前我國發掘出來的西周大型建築基址保存較好的幾乎都在寶雞周原,這一點學術界以外的人很少知道。
特別是1976年考古隊在岐山縣京當鄉鳳雛村發現一處西周大型建築遺址,接著又在扶風縣法門鎮召陳村發現幾處西周大型建築基址群遺蹟。
1999年至今,又有多處建築基址被發掘出來。
這在其他地方都沒有,寶雞周原獨一份,所以要研究先秦建築離不開周原遺址。
記者了解到,周原遺址發現的多處大型西周建築基址,引起國內外文物考古界、歷史學者、古文字學者和古代建築史學者的極大關注。
後來由中國古代建築史學者對部分西周大型建築遺址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復原。
這是建國以來陝西周原考古的重大發現,也是陝西西周考古研究的重大突破,為陝西周原西周考古和西周社會歷史的研究提供了極為豐富的新資料。
新建成的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
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落成意義重大
此次新落成的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項目,是依託周原遺址建設的國內首座國際化考古研究機構,是推進周原、周文化建設的戰略之舉。
基地以周原遺址考古發現為基礎,以著名建築歷史學家傅熹年先生的研究成果為設計藍本,堅持尊重保護文物遺蹟、尊重考古發掘資料、復原詮釋周代建築的設計思路,在充分體現周代文化元素的同時,規劃建設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科研展示區、遺址保護區和生活服務區。
李伯謙告訴媒體記者:「此次前來參加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的開放儀式,我感到特別激動。
我們一輩子做考古,總想讓考古工作發揮最大的價值和作用,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樣板,因而這個基地的落成一定是我國考古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
李伯謙介紹說,周原作為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址,七十年考古歷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那麼,這些重要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要如何更好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呢?就需要建立這樣一個基地。
它不但可以作為資料庫收納和展示所有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還可以作為教育實踐基地,對全國乃至全世界高校開放。
「當前,我國很多省都在做大遺址保護工作,而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樣板和新的思路。
明年,北京大學的學生就會來這裡實習,我看到新建有生活區和宿舍樓,條件都非常好。
作為國際考古研究基地,我想以後會有更多的國內外高校學生來這裡培訓和學習,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的前景一定會更好。
」(寶雞新聞網
記者黃河)
陝西周原遺址有新發現:水網系統填補周代空白
在近日啟動的201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活動中,已成功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2015年度全國六大考古新發現」的周原遺址再次成為陝西入圍考古項目之一。自2003年,周原遺址發現了轟動世界的西周...
「大美寶雞」周原考古隊王占奎周原考古,未有窮期
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一直以來都是備受學界關注的課題。周原遺址是周王朝最早的京城所在地,蘊含國家記憶,以出土大量卜骨、卜甲以及珍貴的國寶青銅器聞名於世,集中展示了中國歷史文明的進程。周原考古70多年的...
陝西投資3300萬元建「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
字號:新華網西安2月19日電(記者馮國)投資達3300萬元的陝西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日前在寶雞市扶風縣召陳村正式開工。陝西周原遺址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扶風、岐山兩縣...
周原考古發現最大社祭建築遺存 為闡釋周文化提供關鍵依據
內容摘要:作者簡介:周原考古發現最大社祭建築遺存中國社會科學報西安2月1日電(記者陸航 舒建軍)1月29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考古成果,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陝...
追趕超越看縣區之走進扶風周原國際考古研究基地
扶風作為「周禮之鄉」,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如何立足實際,進一步強基固本、創新奮進,在「追趕超越」的同時,堅定文化自信,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展作出新貢獻,是扶風一直在努力思考和積極探索的問題。...
陝西周原考古發現鳳雛建築群 應屬周王室所在地
新華社西安1月18日電(記者馮國)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周原考古隊2016年在曾經出土甲骨的四合院建築東側,新發現了一處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專家認為,新建築貫穿西周的使用時間表明,其與此前發...
中國社科院公布2017年六大考古新發現
16日,由中國社科院主辦、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誌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論壇揭曉了2017年中國考古新發現的6個入選項目,分別為新疆吉木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