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再現新石器至東周時代再添文物佐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黃土崖遺址的搶救性發掘,是配合淄博市政府濕地公園建設工程進行的,截至目前近5個月的勘探、發掘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根據現場揭露遺蹟以及出土的陶器、骨器、蚌器、石器等文物來看,這處遺址的存續年代比較長,最早可追溯至石器時代的大汶口文化,對研究淄博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變遷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尤其是對探討商文化東漸、齊國近畿地區周文化演進提供了新材料。

」昨日,山東省第三期田野考古技術培訓班結業典禮在黃土崖遺址所在地舉行,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于海廣教授在對黃土崖遺址進行評價時說。

儀式結束後,記者特邀省文物專家在黃土崖遺址現場對發掘成果進行官方權威發布。

□■3遺址16墓葬文化遺存重見天日

昨日,記者來到黃土崖遺址發掘現場時,考古工作人員正在對幾處坑穴進行保護性回填,其中包括一處飾有精美壁畫的明代古墓。

「發掘工作已進行到一定階段,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文物,有些壁畫等不易移動的遺蹟重新回填,此後配合濕地公園規劃,發掘工作還將繼續,珍貴的文化遺產或將有機會成為公園一景。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此次黃土崖遺址發掘工作由省文物局委託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自7月23日進入考古勘探和發掘以來,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共發現有3處古代遺址及數座晚期墓葬,分析其文化內涵主要為龍山和商周時期遺存。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駐此次黃土崖遺址工地的執行領隊王子孟告訴記者。

根據他提供的一份工地概況,記者了解到考古工作人員從南向北對遺址進行了布方發掘。

位於中南部的1號遺址,目前已清理完畢。

出土鬲、簋、盆、豆、紡輪、陶墊、骨笄、石斧等各類遺物,年代分析為商代晚期和龍山時期。

位於中部的2號遺址,出土少量陶片和黑陶豆、陶杯、蚌鐮等器物,其中陶片多混雜一起,年代為岳石、龍山、大汶口文化時期。

而位於中北部的3號遺址面積相對較大,是整個遺址文化堆積最為豐富的區域。

考古工作人員又分別設置了東南部和西部發掘區,其中東南部發掘區出土有陶器、骨器、蚌器、石器及動物骨骼等,分析文化堆積時代跨度較長,為東周、商代、岳石、龍山文化時期;西部發掘區目前已發掘到底,出土豆、盂、罐、盆等陶器,以及骨錐、骨笄、蚌鐮等器物,時代約為兩周時期。

墓葬區位於北部,共發掘16座墓葬,形制為土坑墓和磚槨墓,多為夫妻合葬,出土瓷碗、瓷罐、瓷盞、瓷壺、銅錢、銅簪等50餘件,年代為清代、民國時期,是一處典型家族墓地。

□■再現石器至東周時期人類生活變遷

「本次黃土崖遺址的考古工作,我們採用全覆蓋式勘探佐以重點區域發掘,在收穫各個時期不同種類遺物的同時還採集了大量自然標本。

」王子孟向記者介紹,地處孝婦河與范陽河相匯區域的黃土崖遺址,從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開始,一直到龍山、岳石、商、西周、東周時期,人類即在此繁衍生息,在居住、漁獵和耕種中留下了房址、陶窯等生活、生產遺蹟,呈現了不同時期的聚落變遷場景。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所獲遺蹟、遺物對研究淄博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變遷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尤其是對探討商文化東漸、齊國近畿地區周文化演進提供了新材料。

位於孝婦河黃土崖段濕地公園規劃範圍內的黃土崖遺址發掘工作一直備受各界矚目。

據悉,我市將通過前期試掘在了解遺址的保存狀況、年代及性質的基礎上,經省市文物專家論證後再確定下一步工作。

但值得肯定的是,黃土崖遺址是孝婦河流域史前至歷史時期一處重要的考古遺存,遺址目前發掘所獲具有重要的學術和保護利用價值。

(記者 趙瑞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淄博黃土崖遺址再添文物佐證 盡覽5000年歷史

摘要: 「截至目前,考古隊通過發掘發現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時期的遺存,還發現了明清時期的墓葬、彩繪壁畫等一些有價值的遺址、文物」——14日,記者赴淄博黃土崖遺址考古工地採訪。

考古工作在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中的作用

  遺址公園這一概念正式引入中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始於2000年國家文物局批覆的《圓明園遺址公園規劃》。2009年「大遺址保護良渚高峰論壇」上形成的《良渚共識》,對考古遺址公園的理念進行了深入...

朱墓村遺址考古收穫喜人 出土約570件文物

內容摘要:據崑山市文物管理所和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朱墓村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介紹, 2014年度朱墓村遺址考古收穫很多,成績喜人。這些考古新發現加深了我們對朱墓村遺址的認識:一是遺址兩處地點均發現有明...

章丘焦家遺址:中國上古文明的一塊拼圖

10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作為近30年來大汶口文化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之一的焦家遺址入選。地處濟南章丘的遺址是5000餘年前魯北古濟水流域的一處具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意義的聚落,...

發掘出土文物1800件

本報訊 (駐黑龍江記者張建友)9月19日,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為了釐清黑龍江亮子油庫遺址各時期的文化堆積狀況和文化內涵,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黑龍江大學考古系聯合對該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崑山朱墓村遺址考古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2年起,我市開始了對朱墓村遺址的考古工作,經過三年的全面系統勘探,搶救了一批文物,同時基本了解了朱墓村遺址的文化遺存保存情況,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今年,我市通過對朱墓村遺址的第三次考古發掘,...

中國五千年前就有過開顱手術

1985年,為了配合濰坊-高青公路建設工程,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東營市博物館對位於遺址的工程占地部分進行了聯合挖掘。1995年和1996年,為配合該公路及房址、水井、灰坑等遺蹟,出土一批鼎、...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

泉水邊穿越萬年前的古營地和遺珍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發掘單位:寧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青銅峽市文物管理所項目負責人:彭菲專家點評:在遺址發掘出距今4800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