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青銅劍之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些年,湖北望山沙冢楚墓出土的一件青銅鑄成的寶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該劍出土時,放置在棺材內人骨架的左側,劍插在塗了黑漆的木鞘中,將劍拔出鞘,寒光耀目,劍身上一點銹跡都沒有,其劍刃鋒利無比,可以將20多層紙輕易擊破。
劍全長55.6cm,劍身45.6cm,寬5cm。
劍身滿飾黑色菱形幾何暗花紋,劍格的正反兩面鑲嵌著暗色玻璃和綠松石。
劍柄以絲線纏縛。
有兩行鳥篆銘文位於劍身一面近格處,經專家考證,銘文為「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越王勾踐青銅劍,不僅有精湛的鑄造技術、秀美的花紋,而且在地下深埋2400多年而不銹,仍保持耀眼的光澤,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1977年及1978年湖北省博物館在有關單位的協助下,在復旦大學的靜電加工加速器上,利用原子核援救多提供的檢測設備,對越王勾踐劍進行了無損傷的測定與研究,終於揭開了籠罩在越王勾踐劍上千年的面紗。
根據測定的結構,勾踐劍刃及劍身的成分顯示含錫為16%-17%,這是住在錫青銅強度最高的成分,柄保持有一定延伸率,含錫再高雖然提高了強度,但抗強度及延伸性將迅速下降,作直刺用的兵器,要保證其強度以免彎折,而對砍擊器的硬度或任性則不太要求。
越王勾踐劍用了合理的含錫量。
勾踐劍身的鉛、鐵含量較低。
他們應該屬於雜質。
越王勾踐劍因劍的各個部位的作用不大一樣,銅和錫的比例也不相同。
刃部含錫高,硬度大,使劍非常鋒利,而劍脊含銅較多,能使劍韌性好,不易折斷。
這是兩次澆注使之複合成一體的複合金屬工藝。
世界上其他國家近代才開始使用這種工藝,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國人就採用了這一方法。
「越王勾踐劍」真的千年不銹?還十分鋒利,這是怎麼做到的?
越王勾踐因「臥薪嘗膽」名垂千古,成為激勵無數人奮進的楷模,關於越王勾踐的一些野史趣聞也常被人們津津樂道。1965年在湖北武漢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歷經2400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此劍被世人譽為「天...
兩件冤家對頭的兵器——越王勾踐劍與吳王夫差矛
湖北省博物館珍藏著兩件精美的古代青銅兵器,一件是越王勾踐劍,一件是吳王夫差矛。現在它們靜靜地躺在陳列櫃中,默默相對,誰知在約2500年前的春秋戰國之交,曾攪過怎樣的風雲激盪,又是怎樣離鄉背井從吳...
真正的國家寶藏在這裡|吳越青銅劍
文/張敏在火藥發明之前,人類爭鬥的沙場是冷兵器的世界。在中國古代的十八般兵器之中,劍,歷來被稱為「百兵之皇」,而年之最長者,唯青銅劍是也。從商朝時的短如匕首開始成長,到東周時期,吳越之地的鑄
越王勾踐劍的千古之謎
1965年12月,湖北望山一號楚墓出土了一把鋒利如初的青銅劍。這把劍出土時置於墓葬內一具人骨架的左側,並插入塗黑漆的木鞘內。劍的製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雖在地下埋藏了2500多年的時間,卻...
越王勾踐的青銅劍千古不銹之謎:越王勾踐劍價值
越王勾踐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劍上用鳥篆銘文刻了八個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篆...
兩千年前的五把青銅劍,如今出土,依然寒光傲人,光澤如新
古人的智慧從來不容小覷,也令我們不敢小覷,他們那時雖然生產力低下,但他們製作器具的技藝卻無比的精良,甚至一些器具在如今的高科技時代都無法被仿製。今天,小編單單為大家介紹古人製造的且保留至今的五把...
解密:越王寶劍經歷千年而不朽之謎
勾踐是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公元前495年吳越交戰,越國兵敗,退往會稽山。勾踐採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勾踐歸國後,臥薪嘗膽,時時不忘滅吳雪恥。他任用范蠡、文種等人...